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国以来首次全国性的“近代中国城市研究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1月7日—10日在成都四川大学召开。这次学术讨论会是根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期间重点课题“近代中国城市史研究”,上海、天津、武汉、重庆四个课题组1988年上海座谈会建议而举行的,由四川大学城市研究中心和《近代重庆城市史》课题组主办。参加会议的有上海、北京、天津、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中国逻辑史讨论会,于十二月一日至八日在广州举行;中国逻辑史研究会同时宣告成立。这次会议是由中国逻辑学会中国逻辑史研究会筹备组、广东省哲学学会、中山大学、华南师院联合召开的。各省、市、自治区从事中国逻辑史的教学、研究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就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由于大家对“逻辑”一词的理解不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史学会于1980年在郑州成立,至今已走过了30年的历程。2010年10月16-17日,中国现代史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暨中国现代史研究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现代史学会和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联合主办,来自全国高校系统、党校系统和社科研究机构的120余位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围绕中国现代史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德国史研究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6月16日至19日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和出版单位的42名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21篇。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熊伟先生出席了会议。华中师大校、系负责同志和武汉大学历史系负责同志到会祝贺。特邀代表、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会长、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张继平先生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题为《希特勒的政略和战略》的学术报告,受到热烈欢迎。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的同志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就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德国史研究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6月16日至19日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和出版单位的42名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21篇。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熊伟先生出席了会议。华中师大校、系负责同志和武汉大学历史系负责同志到会祝贺。特邀代表、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会长、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张继平先生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题为《希特勒的政略和战略》的学术报告,受到热烈欢迎。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的同志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就路  相似文献   

6.
2005年11月19—21日,由中国德国史研究会和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联合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德国史研究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暨德国史研究理论和前沿问题研讨会在武汉举行。来自国内10余所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德国史研究工作者及研究生近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德国史研究会秘  相似文献   

7.
2011年12月27—30日,复旦大学第三届中国文论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海内外130余位著名学者济济一堂,探索中国文论研究的新视角、新领域。复旦大学是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重镇,先后于2000年、2005年召开过两届中国文论国际学术研讨会,为海内外学者交流和对话建立高层次的学术平台,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此次会议收到学术论文130余篇。  相似文献   

8.
我校历史系和北京大学历史系联合发起和召开的“欧亚封建社会史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于八月二十日至二十四日在长春举行.应邀参加会议的史学工作者四十余人,其中既有老年的专家、教授,又有年富力强、成果卓著的中青年史学工作者;既有研究外国史的,又有研究中国史的同志. 会议期间,朱寰同志做了中心发言.他按照会议的主要议题,结合欧亚封建社会的历史,探讨历史比较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就历史比较研究的性质、目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第二次全国逻辑讨论会上,逻辑史组比较集中地对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对象和范围进行了讨论,大致有以下三种意见: 一、应把哲学观、方法论和逻辑学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列为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对象; 二、只以形式逻辑的发展史作为研究对象; 三、主要以形式逻辑发展史为研究对象,但与某一逻辑思想有关的哲学观和方法论也可以加以分析和叙述。 有的同志觉得二、三两种意见实际上没有明显的差别;比较多的同志倾向于目前应把研究的范围定得狭一点,或者说可以先从狭的范围着手做起。 这时,对上列关于中国逻辑中研究的对象的三种意见,先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美国史研究会筹备会议于四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六日在武汉大学举行。这次会议是由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武汉大学从事美国史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同志发起的,出席会议的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院、辽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和上海人民出版社等单位的同志,共十八人。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史研究学者座谈会于十二月十六日至十九日在我校举行。座谈会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史》中国编委会和《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编委会联合召开的。来自北京和上海的五十位有关学者参加了座谈、讨论。周谷城教授主持了座谈会的开幕,庞朴同志小结了座谈会的讨论。专门讨论中国文化史的学术会议建国以来还是第一次。到会学者以极大的兴趣畅谈了文化史研究的重大意义。许多同志指出,只讲政治、经济,不谈文化的历史研究,不可能全面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今天,无论是社会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2.
美国史研究会筹备会议于四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六日在武汉大学举行。这次会议是由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武汉大学从事美国史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同志发起的,出席会议的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院、辽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和上海人民出版社等单位的同志,共十八人。  相似文献   

13.
由河南大学历史系、郑州大学历史系和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联合举办的“十六世纪西欧社会变革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0月26日至29日在河南大学举行。来自全国18所高校的31名世界中世纪史工作者和研究生出席了会议。河南大学常务副校长申志诚到会致词祝贺。会议的主要议题有二:一是十六世纪西欧社会思想变革,二是十六世纪西欧社会经济变革。共有11位同志作了大会发言。围绕第一个议题,南开大学于可  相似文献   

14.
唐太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篯同志,我校历史系教授,曾任中共北大历史系总支委员、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代理历史系副主任等职。他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是隋唐史方面的专家。由于遭受林彪、“四人帮”的迫害,汪篯同志于一九六六年六月十日含冤去世。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二十日,北京大学历史系为汪篯同志举行了追悼会。为了悼念汪篯同志,我们特发表他的遗作《唐太宗》。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出土文献与上古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9月26日至27日在天津市举行。与会学者围绕"甲骨文与殷商史研究"、"金文与两周史研究"、"简帛文献与上古史研究"、"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以及出土文献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前景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并且在会议重要议题上达成了新共识,为中国上古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中国现代史学会成立大会暨学术讨论会于六月九日至十一日在扬州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省的中国现代史教学和研究工作者五十余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超出席了会议并作了讲话,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许符实到会作了关于中国现代史研究工作中几  相似文献   

17.
华东地区高等院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于一九八二年九月十日至十六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会举行第三次年会。会议以学习、宣传和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进一步办好学报为中心,研究交流了学报编辑工作的经验和问题。上海市党政领导十分重视这次会议。上海市副市长、市教卫办主任杨恺同志在开幕式上讲了话,对学报工作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上海市委宣传部理论处长、市社联秘书长  相似文献   

18.
由河南省哲学学会逻辑组和开封市哲学学会联合主办的逻辑理论讨论会于6月18日至6月20日在我校举行。来自全省各大专院校,省、地、市委党校、以及省社会科学院、教育、新闻、出版等单位的逻辑工作者和有关同志五十多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河南省逻辑学界的首次大型集会,也是河南省首次逻辑学术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第二次屈原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四年六月三日至八日在武昌举行,全省以及来自上海、天津、辽宁、新疆、湖南、广东等地的一百三十多名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和屈原研究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近五十篇。这次会议重点针对“屈原否定论”展开了讨论。早在二十年代起,我国学者廖季平、胡适、何天行、卫聚贤等,先后在《楚辞讲义》、《读楚辞》、《楚辞新考》、《<离骚>底作者》等著述中,曾提出过怀疑或否定屈原及其作品的问题;五十年代,也曾有个别学  相似文献   

20.
由北京大学发起并与美国国家科学院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中美关系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0月下旬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从酝酿筹备到正式召开,历经两年多时间,期间曾受到国内外各界的重视和关注。会议的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在中美关系史研究中较为成功的尝试。中美关系史是一个充满了错综复杂的矛盾现象的历史过程。这次会议所重点讨论的阶段是1945年至1955年间的中美关系,它涉及不少重大而又敏感的历史问题。近年来,中美两国学者已就这些问题作过不少探索。但是,就对两国关系的研究而言,任何一方的独立研究往往只能代表单方,只能看到历史这一立体图象的一个侧面。这种认识不可能完整,更无助于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