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体系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南省发展风险投资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要多渠道开辟风险投资来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基金;鼓励发展风险投资公司;培养既精通金融又懂技术、熟悉实业投资的风险投资专门人才;开拓风险投资保险业务,并创造有利于风险投资的宏观环境。此外,在规范发展河南省风险投资过程中,还应注意将风险投资体系建立在市场经济机制基础上,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关键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就内部环境而言,包括:(1)资金来源渠道;(2)高素质人才;(3)风险投资中介组织。而外部环境则包括:(1)风险投资退出市场;(2)积极扶持风险投资的政府等。从目前我国的情况看,风险投资尚缺乏国外一些环境和机制,随着我国加入WTO,给予风险投……  相似文献   

3.
大力发展风险投资,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是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核心。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显著特征。风险投资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催化剂和孵化器。本文分析论证了高新技术产业的特征与现存问题 ,风险投资的核心能力、运作机制和加速发展我国风险投资的对象。  相似文献   

4.
风险投资是资本市场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一种创新的制度安排,它是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特点,在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运作机制和治理结构上的独创性已使其成为现代金融工程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的风险投资萌芽于80年代中期,经历了十年漫长的孕育期,现在正处在一个崭新的起点上。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应该以新的思维,在全面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效的风险投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推进信息化、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把海南建设成“信息智能岛”,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跨世纪发展战略之一.信息产业不仅本身能够创造出巨大的财富,而且可以促进其他产业的升级、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系统的高效运转.然而,信息产业自身“高技术、高投入、高效益、高风险”的特点,又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相结合、且冒着极大的风险.而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把资金投向蕴藏着失败危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投资行为,恰恰与信息产业“不谋而合”.一方面,风险资本的引入,拓宽了信息产业传统的单一的商业银行信贷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又为风险投资提供了广阔的商业空间.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风险投资与发展信息产业.  相似文献   

6.
“融资难、融资贵”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影响了我国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文章以2008—2022年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风险投资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的关系问题。研究表明,风险投资可以显著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风险投资通过信号传递效应、监督效应、社会网络效应以及公司治理效应等四种途径影响企业债务融资状况。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企业和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的企业等融资难度更大的企业中,风险投资对融资成本的影响更为显著。政府应支持风险投资行业发展,鼓励风险投资机构“投早、投小”,特别是加大对非国有企业和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企业的投资力度,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从而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过程中,构建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与风险投资为支撑、社会投入为补充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将对提升福建综合竞争力,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处于改革与发展并举的重要关头 ,科技界人士亟需将其创新成果转化为商品 ,企业界人士力图开拓新的产品和市场 ,金融界人士谋求开发有效的投资工具 ,而国家则需要调整经济结构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机制无疑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的选择。本文提出我国可借鉴国外风险投资业发展经验 ,加快发展风险投资业 ,促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建立中国旅游业风险投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风险投资与传统风险投资相比具有诸多自身的特点。建立我国旅游业风险投资机制的基本思路是更新观念,树立风险投资观念,建立旅游业风险投资退出、进入监管机制,逐渐走上法制轨道。  相似文献   

10.
发展风险投资业是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现实选择。为此 ,需要建立风险投资体系 (风险投资主体及辅助要素 )和相应的运行机制 (有效的融资机制、项目决策与筛选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退出机制 ) ,并采取若干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1.
风险投资对于经济的增长尤其是高新技术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风险投资能够适时地成功退出,是其良好发展的关键。通过分析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发现,我国新推出的创业板市场较低的上市条件.使风险投资更容易变现和退出。风险投资的不断发展,为创业板市场培育出优秀的上市资源。将创业板市场与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结合,相辅相成,可以促进风险资金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风险投资业是发展科技产业的有效机制.但目前,我国还不具备发展风险投资业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经济基础.要发展风险投资业当务之急必须解决好风险投资业的资金来源、风险投资的兑现机制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问题.本文在对风险投资的功能深层次认识的基础上,借鉴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经验,试图对上述问题作出较为合理的答案.  相似文献   

13.
赵海成 《东岳论丛》2001,22(3):35-39
在我国风险投资是一项大有可为的事业。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发展比较晚 ,起点比较低。因此 ,需要采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即建立风险投资咨询与管理公司、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和建立二板市场等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科技投入资金主要靠政府拨款和有限的银行科技贷款 ,与实际需要相差甚远 ,建立起风险投资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由之路。为此 ,需要为风险投资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形成合法的风险资本退出机制 ;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 ;完善风险投资企业产权激励机制。如此 ,在中国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风险投资市场将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5.
“三缺”问题制约县级金融征信体系建设深入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应用以来,对于企业和银行来讲都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但从实际应用过程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尤其对于县级金融机构来讲,“三缺”问题制约着信用建设的发展。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还没有成为各金融机构不可或缺的“金融助手”和“信贷参谋”,它的实际作用还远没有发挥出来,还没有真正有效地改善县域的金融信用环境,更没有打造出一条真正保障信贷质量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6.
刘浩 《江汉论坛》2003,(8):22-24
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水平还不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商业化程度还很低,与当今世界风险投资业支持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现状相比差距甚大。要使我国的风险投资业取得长足发展,必须建立和完善与风险投资发展相适应的各种配套机制,主要包括理顺投融资体制、支持风险投资发展的金融机制、反映国家宏观经济意图的税收调节机制、灵活有效的人才吸引机制等。  相似文献   

17.
陈伟刚 《学术界》2001,(5):254-258
7月 17- 18日 ,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聚首“2 0 0 1年中国金融国际论坛” ,畅谈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与风险投资的发展与未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雨露和美国亚洲资本协会主席富兰克林·杨(FranklinYang)主持了本次论坛。与会者分别围绕“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为风险投资发展提供的机遇及风险投资对金融体制改革的贡献”、“政府在发展高科技产业及风险投资中的合理定位”、“适合中国国情的风险资本组织形式”、“高效的风险投资机构内部组织与治理结构”、“风险投资相关法律问题”等主题进行了精…  相似文献   

18.
张贵  王好 《河北学刊》2002,22(2):9-12
探究科技风险投资的特殊规律 ,阐明发展科技风险投资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和风险投资的特点 ,找出影响科技风险投资机制运行的因素 ,提出适合我国且符合国际规则的风险投资模式 ;研究系统中各类组织机构的功能与相互关系 ,对科技风险投资机制进行相应的系统分析 ,从而提出我国发展风险投资和科技创业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9.
高科技产业化的高风险要求建立风险投资保护机制。我国迄今尚未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风险投资法律保护机制。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 ,提出我国高科技风险投资立法设想。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构建由创新力源机制、均衡力度机制、同向合力机制组成的动力机制体系。创新力源机制,是通过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把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与启动力矢量同向强化统一于创新的社会实践,开拓和谐社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均衡力度机制,是通过“三度”均衡、“五个统筹”和“二律”和谐,有效化解社会非平衡发展中的各种矛盾,把握和谐社会有序稳定发展的统筹度、均衡点;同向合力机制,是通过民主执政、“人本”“公正”、“四个尊重”、和而不同,把推动社会发展的一切积极力量同向融合起来,形成和谐社会创新发展的浩荡潮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