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运告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1,(6)
《水浒》是在宋元《水浒》故事的基础上成书的。《水浒》的忠君思想,有着作者施耐庵概括现实生活的一面,也有着来源于宋元《水浒》故事的忠君思想的一面。“四人帮”抓住《水浒》的忠君思想,全面否定《水浒》,说《水浒》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坏书”,同时,对宋元《水浒》故事的忠君思想也展开了大讨伐。我们有些同志的文章,在肯定《水浒》之余,对《水浒》连带宋元《水 相似文献
2.
潘运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6)
《水浒》是在宋元《水浒》故事的基础上成书的。《水浒》的忠君思想,有着作者施耐庵概括现实生活的一面,也有着来源于宋元《水浒》故事的忠君思想的一面。“四人帮”抓住《水浒》的忠君思想,全面否定《水浒》,说《水浒》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坏书”,同时,对宋元《水浒》故事的忠君思想也展开了大讨伐。我们有些同志的文章,在肯定《水浒》之余,对《水浒》连带宋元《水浒》故事的忠君思想,也跟着简单地不加分析地批判一番。好象只要是忠君,就属于封建性的糟粕,不批一批就过不去。这实际上是一种左的思想在古典文学评论中的表现。如果历史地具体地考察一下宋元《水浒》故事里忠君思想的历史含义,就会看到,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3.
邓程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4,20(5):91-94
阿城的《棋王》对《水浒传》从语言风格到布局谋篇都有明显的继承。《棋王》还继承了《水浒》主题的奋斗精神和对人生的追求 ,并形成了《棋王》自己的特定风貌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水浒》浓墨重彩地塑造了一大批出身于警察的英雄形象,他们善恶分明,敢作敢为,维护正义,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这些英雄形象对于新时代的人民警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5.
石立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5,(3)
百二十回本《水浒》在正文之前的“引首”中,引了邵雍的八句诗作开场白。①偌大一部《水浒》第一个抬出来的人物竟是邵雍,说明它与理学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 邵雍是什么人?作者说的很清楚,“乃是故宋神宗天子朝中的一个名儒,姓邵讳尧夫,道号康节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与程颢、程颐有着直接的联系。理学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儒学,是地主阶级的官方哲学,统治中国思想界长达七、八 相似文献
6.
吴士余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2)
“蒙太奇”原是法文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意指结构、组合的方法。它的真正涵义是:把片断、单个、零星的形象(画画)加以组接,使之达到综合、概括的目的。它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这条美学原则,对其他文学艺术,也是相通的。中国古代文论家刘勰就有“尺接术附”之说。①蒙太奇,不仅与中国古典文论的脉理相通,而且还广泛地被运用在创作的实践之中。《水浒》就是其是之佼佼者。《水浒》的艺术结构有其二重性。在它的纵向结构里,由于空间的不确定性,和空间伸展范围比较宽广,场景和画面有着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在横 相似文献
7.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5,(5)
花石纲唐、宋时期,分批运输大量货物的时候,把每批的货物编立字号,分成若干组,一组称为一纲,运输什么货物就叫什么纲,如运粮叫粮纲,运茶叫茶纲,运花草山石叫花石纲等。宋徽宗赵佶为了满足自己的穷奢极侈的享受,兴建延福宫、艮嶽等宫殿林苑,在全国范围内掠夺奇花异石,江南、两浙是这一掠夺中的主要目标。赵佶在苏州设立了“苏杭应奉局”,派朱勔来主管其事?还苁裁慈思?只要有一石一木被他们看上,就要毁家拆屋地取出来。他们不管人民死活,强迫人民凿山运石,到江湖的深水里去取假山石,极为残酷。他们把搜刮到的奇花异石,用船运到京城汴京(河南开封)去,每十条船组成一“纲”,一批跟着一批,接连不断,甚至停顿了粮米的运输,用运粮的船运花石。为运送一块高大的太湖石,役 相似文献
8.
9.
10.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5,(3)
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三闲集·流氓的变迁》,《鲁迅全集》第四卷第一百二十三页)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6.
17.
武渝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5,(3)
《荡寇志》是清朝道光年间封建文人俞万春所写的一部反动小说。俞万春同明末的金圣叹一样,对待农民起义是一个坚决的主剿派,因而对《水浒》中的招安结局很不满意。为了发泄对农民起义的刻骨仇恨,他从金圣叹腰斩《水浒》处开始,接着金圣叹增添的“卢俊义做噩梦”,写了七十回续书。他费尽心机,捏造情节,让官兵将梁山农民起义一举荡平,把梁山上的一百单八将斩尽杀绝,连鬼魂也压到牛渚山石碣底下,永世 相似文献
18.
黄瑞云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1)
中国几部杰出的古典小说,似乎都遇上了虎头蛇尾,不得善终的厄运。《三国演义》写到后来,故事和人物都没有生气了。《红楼梦》原作者没有写完,后一部分是别人的续作。但这两部书总算还大体完整,《水浒》的情况要严重得多。这部书前半不愧为杰作,后半却相当糟糕。为什么一部书前后会有如此之大的悬殊呢?问题就在于它是“一部书”,又不是“一部书”,开始作这部书的作者根本就没有想到后来会有这样的结局。因为它不是一个时代一个作者完成的著作,而是在长达几百年间无数作者共同创造的作品;存在它里面的各个部分无论是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都不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的结构体现出作家的全部构思,是服从于作品的主题的。因此,在讨论《水浒》的主题时,对《水浒》的情节结构作一分析是有益的。 《水浒》的结构特点是横式结构与纵式结构的结合。七十一回以前的结构是横式结构,这一大部分书或以人物为中心,或以事件为中心,各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独立成篇。互相之间虽有一定勾连,但主要是采取横式的并列结构。作者之所以采取这种结构方法,固然是受了说话艺术的影响,也是为了便于从各方面表现忠与奸、义与不义的矛盾,从广阔的社会现实中概括忠义之士如何被奸人所逼,又如何互相指引从四面八方汇集梁山的过程。但是,《水浒》的结构并不限于这种并列式,前半部份的横式结构是纳 相似文献
20.
《水浒》的成书应当有一个内在的源动力 ,那就是对宋江形象改造的成功。只有宋江形象改造的成功并趋于稳定 ,他才能成为一部大书的主角 ,也才能享有“忠义”的声誉。但这个改造并非文人加工的功劳 ,也非繁本对简本增饰的产物 ,而是民间传说不断积累、铺衍后的一种选择。文人加工在宋江领袖型气质的形成上起了一定作用 ,但这又使“招安”、“征方腊”成为《水浒》成书的必然发展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