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两个区域之间的外贸发展情况还是存在着一些差异。笔者主要从外贸出口规模与增长率、外贸出口依存度、实际外商直接投资状况和外贸出口差额几个方面,分析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在外贸出口方面的差异,通过分析两个地区之间的外贸差异,寻求促进我国长三角地区外贸出口综合竞争力的增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刘华军  杨骞 《管理科学》2014,27(5):133-144
运用DDF模型和ML生产率指数,对中国分省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区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采用Theil指数测算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地区差异并按照多种空间尺度进行区域分解;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采用广义空间面板自回归最小二乘法对资源环境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2010年之前,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差异总体上呈下降态势,地区内而非地区间差距是造成总体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空间计量模型回归估计结果表明,资源环境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开放和科技创新水平对资源环境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要素禀赋结构等结构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和环境规制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资源与环境因素引入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并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陕西省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陕西省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依靠资源的大量投入,而这种增长方式导致环境污染的加剧,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间的矛盾不可调和。由此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本文论叙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从人口、资源、环境角度论述了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张茹 《决策探索》2009,(12):59-59
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十一五”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入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人口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在对人口问题的复杂性有新认识的同时,我们必须深入思索新形势下人口发展的资源环境承载力问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十一五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人口发展面临  相似文献   

7.
王娟  袁潮清 《经营管理者》2013,(14):29+28-29
贫困是全球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消除贫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最近几十年,人类社会在减贫方面取得显著进步,但是贫困问题在我国的一些地域表现仍然鲜明。面对资源匮乏、经济基础薄弱的农村状况,本文以南部低山丘陵带的安徽省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市政分析案例,调查因素主要涉及到资源状况、农民的就业、生产资金、家庭中劳动力人数等四个方面。然后采用关联分析来计算农村贫困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度,根据分析结果为政府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使农村在国家的帮助下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客观评价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分析其竞争力强弱有利于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提升。本文通过建立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引入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评价,实证排名结果表明,非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总体高于国有商业银行,此外,我国银行之间竞争力差异在缩小,银行业竞争将更加剧烈。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投入角度的S-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1989~2010年中国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静态和动态效率进行了分析,并对资源约束下农业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的收敛性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0.
11.
人口、资源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必须慎重面对的现实问题,当今社会由于人口过度增长,人口、资源环境间的矛盾已变得越加突出,控制人口增长,构建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关系,已成为全球性发展战略的理性选择。鉴于此。笔者根据当地现实,就笔者所在县的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关系谈点不成熟的看法;以期使人们对此有一个更加理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由其产生的网络环境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在总结分析网络环境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类型组成,并从图书馆馆藏特色资源、电子文献资源、传统馆藏资源数字化及虚拟馆藏资源的建设几方面,探索性的提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智慧城市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智慧社会环境将会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彻底的变革,智慧档案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发展而来的,面对新的挑战,我们需要真正了解智慧社会环境下的档案资源建设内涵,这样才能提出智慧城市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对策,最终确保档案资源建设能够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实现档案资源建设的创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了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途径和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5.
构建“四化同步”大视野下资源环境经济发展,是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重要手段。根据“四化同步”大视野下资源环境经济的基本趋向,提出“四化同步”大视野下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内容及其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测度及其收敛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克亮  杨宝臣  杨力 《管理学报》2012,(7):1071-1077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和meta-frontier方法,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非参数前沿,分析比较了2000~2008年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区域差异,采用"技术差距比"衡量中国三大地区之间能源利用的技术差距,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收敛性分析考察了全国和三大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趋同情况。结果表明: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且区域差异显著,存在巨大的节能减排潜力;三大地区生产技术差距明显;共同前沿和区域前沿下的σ检验结果均显示全国和三大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不存在收敛趋势,表明中国各省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园艺产品向来是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传统产品,而随着国外环境规制水平的普遍提高,本国的出口量出现了连年下滑,过去一味强调成本竞争力的做法已不再适用。本文以行业污染未支付成本作为环境规制强度的替代变量,以产品价格的增幅来衡量国际竞争力受影响的程度,利用环境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强环境规制对中国主要园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结果发现:2005年以来产品价格涨幅逐年有所提高,茶叶及蔬菜类的增幅最为显著,分别达到8%与7%以上;水果类(落叶水果、亚热带水果、柑桔类)及瓜果类等产品的增幅在5%~7%左右;此外,分地区产品价格增幅的测算对外向型农业规划调整有参考意义。因此,强环境规制对园艺产品的价格水平是有一定影响的,未来为了扩大园艺产品的出口,必须在强环境规制下提升园艺产品的品质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沈阳市资源环境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从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环境3项一级指标和6项二级指标、30项三级指标状选取和建立了适合沈阳市的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反映了沈阳市2001-2010年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真实现状。利用熵值法设计了评价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综合评价指数:资源环境水平指数(LI)、资源环境发展指数(DI)和资源环境协调指数(CI)。资源环境系统发展的协调能力波动相对比较大,应该在城市规划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中国汽车产业环境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群林  邵云飞  唐小我 《管理学报》2012,9(9):1323-1329
基于动态计量模型,以我国汽车产业为对象,从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2个方面实证研究了环境政策、技术进步、市场结构、产业特征对汽车产业环境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政策中的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和污染限期治理制度、技术进步中的R&D投入和人力资本存量、市场结构中的产品销售利润率与环境技术创新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长期均衡对产品创新短期波动的影响不大,仅有污染限期治理和R&D投入的长期均衡对过程创新短期波动的影响显著。此外,环境影响评估制度、R&D投入、人力资本存量、产品销售利润率均为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的格兰杰原因,而污染限期治理是产品创新的格兰杰原因,过程创新是污染限期治理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20.
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的到来和我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进程的加快,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开始梯次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为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提供了历史机遇,但同时也提出了要求。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深入分析自身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劣势,对自身实现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