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专业化分工理论与产业集群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的形成是专业化分工和产业报酬递增的空间表现形式,是劳动分工深化、交易效率提高的过程.如果从分工角度考察,产业集群的形成是专业化分工的产物.同时,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与产业集群之间又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益递增理论和网络组织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来源。规模经济和分工经济是收益递增的两个侧面,企业集群所具有的较高的收益递增速度正是二者双重作用的结果,而网络联系缓和了由扩大规模而引起的协调成本与规模经济、由分工深化而引起的交易成本与分工经济的两难冲突,所以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是规模经济、分工经济和网络联系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表现为它在理论上比单个一体化企业和城市聚集体有着更高的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3.
分工协作、交易费用与产业集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业集群的形成是专业化分工产业的报酬递增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是一个劳动分工深化、交易效率提高的过程。产业集群作为中间性组织形式之一,其存在和发展不仅可以用交易费用理论来解释,而且产业集群本身又可以降低交易费用。产业集群是一种能够有效降低交易费用的“新制度”形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亚当.斯密分工理论、马克思劳动分工理论进而到新兴古典经济学分工理论的梳理,从专业化分工视角考察和分析产业集群形成的诱因,厘清了专业化分工与产业集群演进的互动机理:高度的专业化分工通过组织和技术创新,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同时产业集群的发展又会提高交易效率,并降低交易成本,从而进一步促进分工演化。分析结果表明:产业集群的形成是专业化分工的产物,同时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与产业集群之间表现出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马歇尔、保罗·克鲁格曼、波特等人从规模报酬递增、"钻石"要素等角度分析了产业的区域空间聚集现象,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则从组织制度的角度分析了产业集群的优势。已有产业集群的理论和实践表明发展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及地区经济竞争力的提升有重大的意义,也表明企业家人才、技术创新、外资的引入以及与外来文化的接触、大型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的分拆等多种因素都可引致产业集群的产生。要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就要培育这些形成产业集群的因素或条件,这对处于起步阶段的山东半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收益递增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德宁 《南都学坛》2009,29(1):131-136
随着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演变,经济学用收益递增来解释经济的长期增长,这也为解释城市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经济学家对于城市化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认识:通过城市化,经济活动在城市地区聚集起来就会促进技术创新。依靠技术创新,依靠城市的多样性、城市在人力资本积累和生产协作方面的优势,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城市化有利于扩展市场,提高产业协作效率,形成有利于分工的制度和文化,促进了分工的演进,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从社会发展来看,政策的设计应从抑制城市化和城市增长转向城市治理,发挥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产业集群的创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集机制是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动力所在.产业集群的形成是各种聚集机制共同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类型产业集群创新模式各不相同.技术创新群集现象下的创新集群是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规律作用的结果.产业集群的地理集中性与网络结构是企业采取合作创新的重要促成因素,以合作创新为主要形式的产业集群内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集群式创新形式和集群创新网络.它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发展内源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问题,通过分析产业集群内源动力的构成要素,指出产业集群内源动力包括社会网络的协调信任机制、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和学习机制、专业化分工与自我约束机制。提出产业集群内源动力三机制分别促进产业集群系统的交易规模、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提高,推动了产业集群内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进而推动区域产业的不断集聚,促进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分工协作理论视角下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对分工协作问题有深刻的论述,其劳动分工协作思想具有一般意义产业集群的基本生产方式是分工协作,因而,可以用马克思的分工协作理论对集群的竞争优势进行科学解释。集群是一种典型的集地理区域分工与产业分工于一体的现象,集群专业化的生产方式、内部企业间高度的劳动分工提高了企业生产、学习和创新效率。不仅如此,集群企业地理空间上的接近、共同和相似的技术需求、社会资本的存在、企业员工之间的非正式交流促成了企业之间密切的协作关系,协作不仅克服了分工与交易二者之间的矛盾,而且产生集体力和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备受关注.集群式技术创新是中小产业集群升级的关键.运用内生增长模型对技术创新和资本两个内生变量进行动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一旦开始技术创新,当知识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和递增时,经济运行就进入了一条技术创新和产量增长率持续增加的路径;而在知识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减时,经济收敛于稳定的均衡点,且此点的经济增长率取决于劳动力人口增长率.所以,为了弥补劳动力人口增长率增加有限,孤立、分散的单个中小民营企业规模小、自身创新能力低的不足,集群式技术创新可以促进中小产业集群的动态升级.  相似文献   

11.
《南都学坛》2015,(4):97-101
随着市场化机制和全球化机制的逐步完善,农民创业面临越来越强的资本、制度和机会方面的约束,需要建构一条新型的农民创业路径来缓解。"合作组织+产业集群"的创业模式,扩大了农民创业的协作范围,提高了集群和组织内部的分工程度,具备更大的集聚和扩散效应。具体地说,建构"合作组织+产业集群"的新型农民创业组织化路径,主要是通过合作组织内部协作和合作组织、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作创业来提高农民创业规模和水平;创业农民在集体创业基础上建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组织内部的集体创业协作来获得竞争优势;具有创业精神组织之间的协作创业形成产业集群网络,通过产业集群组织来获得区域产业的竞争优势,通过集体创业和协作创业获得更大的创业租金。集体协作视角下农民创业组织化路径的建构应当从以下四方面努力:建立具有创业理念的合作组织,提高组织创新绩效;建立基于产业集群组织的内部协作精神和信任关系;系统优化农民创业的产业环境和制度环境;完善农民协作创业的网络环境,从而推动区域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空间报酬递增视角下,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有一种新的诠释:流通企业空间集聚带来了要素结构、成本结构、市场结构与需求结构升级,致使知识外溢效应增强、公共物品供给增加、垄断利润加速生成以及交易成本持续降低,由此形成了空间报酬递增、促进流通产业向“集聚、集群与集约”的新型发展方式转变。因此,空间集聚与报酬递增在促进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规模报酬理论为基础,从速度经济和企业组织管理能力有限性的视角,讨论了产业集聚到产业集群演进的内在机制和前提条件。区域中主导企业及配套企业在核心业务上的知识投资上存在着规模报酬递增效应与递减效应之间的平衡;在追逐投资规模报酬的动机与组织管理能力的限制的双重作用下,这种平衡影响了产业集群内企业发展的速度经济及其演进方向,而集体学习以及在演进中所形成的组织域层面上的治理结构是维护区域速度经济的基础。在产业集群这一组织域内政府的行政性协调、市场性协调以及企业家间基于信任的合作性协调都是其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政府在产业集群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职能,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结合中国部分典型产业集群的发展实例,论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技术进步与分工演进是经济增长和报酬递增的重要源泉,二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技术创新可以促进分工水平不断提升,更高的分工水平又能加速技术变革,为技术革新开辟空间。二者相互作用的机制是:技术进步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加速资本积累,创造集聚效应,扩大市场需求,为分工演进创造基础和前提;分工演进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为技术进步提供机遇,迂回经济使得各产业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竞争更为激烈,从而放大技术溢出效应。在发达国家主导下,当前世界的产业分工形成了两种均衡并存的格局:一是发达国家产业分工的高水平均衡,二是发展中国家产业分工的低水平均衡。高水平分工提高技术进步的程度和效率,低水平分工与技术进步的缓慢形成恶性循环。鉴于此,我国企业应该在技术创新方面树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理念,瞄准产业前沿,抢占战略制高点,以免陷入低水平分工均衡和技术进步滞缓的恶性循环而无法自拔;政府则应努力推动市场经济改革,完善优化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为创新驱动和分工演进提供更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产业集群发展的西部经济振兴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激烈的竞争由企业的竞争逐渐表现为产业集群的竞争,发展产业集群是振兴西部经济的趋向。目前,西部地区现存的产业集群创新动力不强,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集群内企业间尚未形成专业化的分工与协作,没有明显的规模效应;产业链残损;适合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不健全。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如下几方面措施: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建立制度创新体系;做强核心企业,提高中小企业的配套能力,打响区域品牌;对集群内的产业链进行整合;培育产业集群文化,构建和谐的区域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6.
家电产业集群的升级,既是我国产业转型和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要求,也是家电产业寻求生存、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以青岛家电产业集群为例,运用钻石理论对其内部的“钻石要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青岛家电产业集群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完善相关支持性产业的配套措施、发挥产业集群分工优势和规模效应等作法,不仅验证了钻石要素在集群范围内高效互动及最优配置对产业集群的内生性作用,也为我国其他产业集群的升级提供了普适性战略参考.  相似文献   

17.
传统农业经济理论认为,农业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特征,这不仅与主流经济学的内生技术进步和“干中学”等理论概念不符,也无法解释传统小农社会的“精耕细作”和现代农业分工带来的农业增长。文章通过拓展Arrow和杨小凯构建的“干中学”理论模型,分析了无外生技术进步情形下,传统小农社会和农业分工阶段的农户是如何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要素配置结构,实现“干中学”过程中的农业规模报酬递增的。结果表明:(1)当不存在农业劳动力刚性约束时,农户在租入农地或提高农作物种植频率以充分利用农业劳动力的过程中,“干中学”会改善劳动生产效率并提高农业规模报酬;(2)进入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加速阶段,农业劳动力刚性约束会使得农业规模报酬从“干中学”诱致的递增阶段进入递减阶段;(3)为克服农业劳动力的刚性约束,农户会自发参与农业分工,由此加速农业“干中学”和提高农业专业化程度,并诱致农业规模报酬递增。研究表明,农业并不是一个低效率的被动的产业。  相似文献   

18.
试论区域物流发展与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集群是区域产业集聚的主要形式,它是企业间按专业化分工原则形成的既竞争又合作的一种特殊组织。产业集群内的立体式互动关系促使集群内企业形成群外企业所没有的竞争优势,并通过传导机制形成区域产业竞争力。供应链网的形成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成功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显著提高区域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经济学文献通常分别考察创新和分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但创新与分工两个概念(特别是杨格逐步发展的产业间分工)之间存在紧密的逻辑联系。本文在分析熊彼特创新与杨格产业间分工概念的逻辑联系基础上,说明罗默在其内生增长模型中按照杨格的思想,较为模糊地把创新与产业间分工联系在一起解释报酬递增。罗默的模型把资本分解为一系列生产耐用品,从而可以用新产品创新导致产业间分工的发展来解释经济增长的微观机制。杨小凯更注重通过数学化斯密的分工概念来解释经济增长,未能充分认识创新和逐步发展的产业间分工对报酬递增的重要作用。这两个模型都陷入用数学模型解释复杂经济机制面临的困境,难以深刻揭示创新与分工推动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而新近发展的新演化经济学能够给出更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安徽合芜蚌地区,依赖其文化创意核心竞争优势,产生五大文化创意产业,并在极化效应持续作用下,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合芜蚌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虽已初具一定产业规模,但通过研究该产业集群形成机制,不难发现其发展瓶颈问题仍较为突出,因而,应从增强极化引力方面入手,突破该产业集群发展瓶颈,努力提升该产业集群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