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我国建设总体小康时期,逐步形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效率公平观及其原则是有其特殊原因和特定历史背景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需要根据公平与效率的内在联系,确定和实行公平与效率相互促进和谐统一的公平效率观及其原则.为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这是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公平效率观的经济基础;排除新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干扰,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不能完全由市场调节;要市场经济不要市场社会,通过建立和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公平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  相似文献   

2.
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一直是分配领域中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提出的"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种提法的转变.既说明党对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关系认识的新突破,也反映了初次分配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本文拟就初次分配在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地位和作用,初次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在初次分配中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等三个方面,来解读党的十七大这一新提法的内涵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分配公平问题是当前人们非常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可以说是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在分析当代中国社会公平的失衡问题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效率有机统一观进行了历史反思,提出要从哲学高度来思索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4.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不懈追求的两大价值目标.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应该从两个层面探讨第一是社会整体价值层面上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这个层面上,社会应该以公平为价值取向;第二是收入分配领域层面上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符合我国现实国情的战略选择,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优先与兼顾的合适程度.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以来,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始终围绕着"公平与效率"展开。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拉开了新一轮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序幕,在收入分配领域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实现二者的统一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公平与效率交替理论视角深入剖析事业单位现行收入分配制度的问题,并遵循理论原则,有针对性地提出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理论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提出的初次分配也要讲公平,是一种“唯效率论”公平观。事实上,初次分配公平并非“唯效率论”公平。“唯效率论”公平观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公平观;不符合社会主义公平效率观的要求;不能用来指导解决我国初次分配不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7.
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美好设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追求的理想目标。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未来社会分配方式和发展趋势的构想,基于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探究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共同富裕是分配公平的必然结果,也是衡量分配公平的重要标准。当前中国分配领域存在劳动报酬低、收入不公平、贫富差距大等不足,影响了社会公平,减缓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因此,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应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前提,奠定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以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为保障,夯实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手段,更好推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经历了打破原来的平均主义、实施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以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这三个阶段。种种政策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提高了经济发展的效率,但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扩大等一系列问题也逐渐的凸显出来,其现实的表现已经严重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收入分配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否的政治问题。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运用,分析收入分配在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发展现状,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有效地治理方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税收具有调节经济的职能,是一国政府社会经济目标实现的有效手段.税收调节职能偏重资源配置,还是财富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对税收调节公平、效率目标的选择.我国近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及收入分配状况决定了我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目标应注重公平,同时兼顾效率,作为国家或政府实施资源配置、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重要调节手段的税收的调节目标,也应是注重公平兼顾效率.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是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社会公平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等认识已经不符合当前形势了,需要重新认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具有科学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深刻领会。初次分配不仅讲效率,也要讲公平,真正体现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通过政府的调节使人们对自己的收入相对满意,通过发挥财税机制的调节作用以及发展教育、医疗保健和社会保障事业实现。  相似文献   

11.
论中央历代领导集体的效率公平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率与公平是经济思想史上的难题之一,党的历代领导人都对此进行过深刻的思考和探索:毛泽东重视公平,不放松效率;邓小平重视效率并以此来推动公平;江泽民明确提出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胡锦涛总书记倡导通过构建和谐社会来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在效率与公平问题上,他们都契合了当时民众对公平和效率的基本诉求,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2.
简要阐释现代公共财政为实现和谐社会伟大目标而应该发挥的基本作用。文章指出,和谐社会的标志就是人们能够在资源高效配置、财富公平分配和最佳宏观经济规模这三个相对独立且又相互联系的社会目标间找到长期平衡。对此,经济社会只有要求政府在现代公共财政框架下,针对传统经济增长、财富分配模式的主要弊端,转而推行体现“天人合一”理念的,兼顾“平等”、“效率”原则的长期公共政策,才能实现这种平衡。文章还指出,西方国家曾经经历的“倒U曲线型”发展模式并不适合于现在的我国。该模式典型特征是“先发展,再治理”,以及在该发展模式影响下,政府总是倾向于以倒U曲线的下降部分来辩解现行政策选择的正确性。考虑到“倒U曲线型”发展模式给社会经济生活造成的巨大成本,古老东方国家信奉的“天人合一”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再次表现出不朽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的社会公平理论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愿景,经典作家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公平理论丰富并发展了这一理论。针对我国社会不公平现象突显,其危机令人堪忧问题,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公平理论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解决社会公平的基本前提、还富于民是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的根本”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模式演进的经济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模式的演进经历了四个阶段,形成了各具特色而又相互联系的目标模式,即:1949-1978年以政治为中心的经济社会非均衡发展目标模式,1979-1994年的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经济社会非均衡发展目标模式,1995-2002年的以经济增长为中心兼顾社会增长的经济社会非均衡发展目标模式,2003年至今的以人为本的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目标模式.2003年提出并经发展完善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就蕴涵着以人为本的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目标模式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为激发和调动"经济人"趋利求富的欲望和动机,使国家和人民尽快脱贫致富,邓小平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大政策",其思想的着眼点在于效率;邓小平将"共同富裕"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之一,并作为最终的价值旨归,其思想的重心无疑是公平。"先富"和效率只是手段和策略;"共富"和公平才是目的和归宿。在中国目前"先富"与"共富"远非完全和谐、甚至出现严重的贫富差距的背景下,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深化分配制度的改革,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十七大的这些提法是对邓小平"先富"与"后富"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体现了在新时期实现"效率和公平"和谐统一的必然逻辑。  相似文献   

16.
对一定历史跨度下制度变迁如何增进社会福利,进而促进消费成长的规范分析,有助于发现制度变迁是否达到效率与公平,实现集体的经济满足最大化。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中,符合理性的决策选择,是促进消费成长的重要条件。通过对张维迎先生关于收入分配的一个假设的讨论,以期增进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新的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今天,在我国稳步实施第三步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党在传统的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我国社会发展趋势的新的科学发展观。从社会发展理论应用和研究的层面上,对我党提出的新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历史必然性作一些理论上的分析,有助于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贫富差距是一种集体性的公平厌恶,即对差距的向往,对能力和位势完全均质的一种反感.在对公平厌恶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然差距的概念,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阶层间固有的内在差距,它起源于自我选择、自然遗传以及公平厌恶心理.最后,从甘肃省的“联村联户”行动来探求“先富带后富”思想的现实可行性;在一个义务缺失的社会中,论述罗尔斯的分配思想;从贫富差距的热学隐喻中得出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社会问题,更是民生问题,指出问题的解决应实现从"以车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核心是公平分配路权和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文中提出诸如公共交通路权优先,经济杠杆限制小汽车使用,发展多层次的公共交通系统,完善慢行交通系统,倡导绿色出行、友好驾驶,实现公共资源均等化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西部开发过程中确立消除贫富差距的立法目标的基础上,借鉴"拉美模式"和"欧洲模式"的经验,总结出中国解决贫富差距的立法原则,进而为消除贫富差距从立法思想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