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世纪的中国思想界所形成的“西化派”、“国粹派”、“辩证综合派”,各有优长和缺陷,其代表人物在学术思想的演进过程中,都有反思;各派之间既有激荡也有融合,相补相扶,相交融相互助,形成一幅对立统一的文化格局.在世纪之交,应本着批判继承历史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精神,正确处理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等矛盾.以促进中国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应该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继承传统文化而又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高度发达的文化。我们应该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选择渐进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来实现这一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3.
张仁焱  杨建 《江汉论坛》2001,(11):41-43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文化近现代转型历程的必然选择,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古今文化的最佳互补结构,批判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面向世界,综合创新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应当如何对待这个遗产?是抛弃还是继承?是批判继承还是全盘继承?怎样具体地批判继承?上海历史学会和本刊编辑部于1984年1月18日联合召开“历史传统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问题座谈会。与会者畅所欲言地发表了各自的意见。现将发言摘要发表于后,以便深入开展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5.
论建设先进的民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觉  谢广民 《齐鲁学刊》2003,2(2):58-60
民族文化具有世代相传、不断积累的特点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民族风格。我们在建设先进的民族文化中 ,应本着立足传统 ,学习先进 ,综合创新的原则 ,将其中的先进文化发扬光大 ,对其中落后的部分进行改造 ,而对其腐朽部分则应坚决遗弃。建设先进的民族文化的过程 ,就是建设一种既批判、继承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 ,既立足本民族而又面向外界的新文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联系起来作为培养“四有”新人的精神支柱。把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精神文明作为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内容;把立足本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文明作为培养“四有”新人的根本任务。精神文明建设充分体现时代特征,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道德,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彻底否定历史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道德的前提下,在续承历史上的优良道德遗产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是人类迄今最先进的道德。《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作为人类文明道德发展的新境界,它必然要批判地继承人类历史上一切优良道德传统,并要同各种腐朽思想作斗争”。批判地继承历史上的道德遗产,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说: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必须继承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充分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不许搞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这是非常正确的。回顾我国近百年的中西文化争论史,更能体会到这个讲话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有一个学习、研究、宣传和实践的问题。首先是精神文明内容是什么?我认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包括:先进的科学文化水平、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社会风尚,健康的丰富多采的文化生活,内容是很丰富的。第二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人类精神文明关系。现在报刊上只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区别,而对联系讲得不多。我认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继承了历史上人类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是批判的继承,又加进了许多新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能离开中国传统文化,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要采取辩证否定的态度,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才能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必须具有我国民族的特色。就是说,这种精神文明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同时又完全是中国化的,我国民族形式的,是我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 怎样建设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呢?概括地说,就是要把共产主义思想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就是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批判借鉴西方资本主义精神文明,批判继承我国精神文明的珍贵的历史遗产,不断发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源泉和基础,传统文化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扎根于传统文化这块深厚的土壤。精神文明建设勇于继承,还要锐意创新,同时还必须反对全盘继承的复古主义和全盘否定的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3.
历史从来是在批判地继承中发展的,首先是继承,其次是批判,这可以说是一条规律。人们不能不接受既成的历史事实,处于历史形成的社会关系之中,这就是继承。历史强制人们继承,一代一代地保持历史的联系。人们在既定的历史基础上从事新的创造,或推陈出新,或赋予旧形式以新内容,这就是批判。批判不是单纯地否定一切,而是一个从肯定到否定再到新的肯定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可能只有批判而无继承,也不可能只有继承而无批判。无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史,都是这样。马克思曾经说过:“单是由于后来的每一代人所得到的生产力都是前一代人已经取得而被他们当做原料来为新生产服务达一事实,就形成人们的历史中的联系,就形成人类的历史,这个历史随着人们的生产力以及人们的社会关系的愈益发展而愈益成为人类的历史。”历史的长河源远流长,延绵不绝。昨天是对前天的批判与继承,今天是对昨天的批判与继承,明天又是对今天的批判与继承。这种发展过程的内在规律性,就是历史的辩证法。恩格斯说过:“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为了认识人类本质的伟大,了解人类在历史上的发展,了解人类一往直前的进步,了解人类对个人的非理性的一贯有把握的胜利,了解人类战胜一切似乎超人的事物,了解人类同大自然进行的残酷而又顺利的斗争,直到具备自由的人的自觉,明确认识到人和大自然的统一,自由地独立地创造建立在纯人类道德生活关系基础上的新世界”,为了了解这一切,就必须求助于“历史的启示”。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不可分割的。无产阶级革命旨在拯救人类以往的全部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新文明。因此,我们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弄清楚历史文化遗产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高度发达.进入近现代以后,由于有识史家依据时代条件的需要,对它进行了继承、改造,因而获得了新的进展,而并非如有的研究者所认为中国历史编纂学已经凝固化.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典志体因注入了时代精神而凸显活力和20世纪“新综合体”的探索与运用.对此深入探讨,将有助于全面揭示近现代史学演进历程,并在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获得哲理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基础上,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为依托,历史、全面地分析中华传统文化,形成的一系列既有批判又有继承、既有创新,又有发展;既有变革,又有运用,反映中国历史前进步伐,体现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和文化等众多领域的发展要求,融入厚时代要求和精神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习近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时代性以及实践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6.
孙继军  李海玉 《理论界》2007,3(11):14-16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实行对外开放。这是由精神文明本身所固有的历史继承性这一特征决定的,也是由精神文明本身所具有的社会开放性这一特征决定的,还是由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决定的。实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对外开放,必须坚持有分析有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反对“全盘西化”和“民族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7.
大力倡导我国传统的诚信美德,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党的七十周年生日时,江泽民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进行了明确地阐述以后,又阐明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什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呢?他指出,“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允许毒害人民、污染社会和反社会主义的东西泛滥;必须继承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充分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不允许搞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江泽民同志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我们应该牢牢把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这些基本要求,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信,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的规范,对中国社会曾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当前,在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批判地继承这一历史遗产,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就信德问题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一个问题无法回避,就是如何对待民族文化遗产、特别是传统的伦理道德。对此,应该说早有定论,这就叫“批判继承”。但是近些年来有些人对这一方法颇有微词,而且究竟怎样批判继承,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