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方法等,对我省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进行研究,全面了解我省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发展状况,了解我省居民体育消费与全国的差别,分析影响和制约我省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因素,提出提高我省居民体育消费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依据,利用消费函数的数学模型及我国居民收入与消费数据模拟出我国居民一生的消费、收入、资产路径,从而解释我国居民信贷消费的可能性,并分析制约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教育消费增长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居民在教育消费方面的投入获得了高度的社会认同,但教育消费社会认同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潜藏着巨大的社会发展危机.针对我国教育消费的社会认同现状,从社会的心理文化角度挖掘其影响因素,强调居民教育消费的心理行为对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与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进而对我国教育消费的合理性、适度性发展趋势予以评价.引导我国居民树立合理适度的教育消费理念,为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财产性收入及其经济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产性收入主要来源于股票投资的股息和红利,又通过股市财富效应影响消费和经济增长.我国居民的人均财产性收入很低,居民财富相对较少是根本原因,而市场规模小、发展不稳定和区域市场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对财产性收入普遍提高起到很大的制约作用.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并保持股票市场健康、快速发展,是最终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就湖南农民交通消费要素现状而言,交通消费主体主要是中青年和老年人,他们的交通空间、交通及通讯方式在变化、交通消费目的较理性;就湖南农民交通消费特性而言,他们的季节性交通消费变化不大、使用的私人交通工具从人力交通工具转变到机械交通工具、对本地交通和通讯状况比较满意、网络和公用电话成为农民发展交通消费的新亮点。但是湖南农民对交通消费所产生的社会作用缺乏正确判断。要改变湖南农民交通消费现状,笔者认为首先要发展农村经济、要站在全局和战略发展高度来发展农村交通事业、要引导农民合理的交通消费观念、要加强农村交通的组织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消费需求影响因素的分析,指出了收入增长缓慢、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村市场难以开拓、有效供给不足与产品相对过剩的矛盾都制约了居民消费的扩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下建议以扩大消费需求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多渠道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2.改善消费环境,调整消费政策,引导居民正确的消费观念;3.调整经济结构,增加有效供给,以满足居民多层次、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7.
论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宅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居民用于住房的支出是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发展住宅产业,可以增加居民总消费,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欧美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事实已证明,刺激消费信贷是扩大内需的最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然而,目前我国在消费信贷发展上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并已成为我国扩大内需和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要改变这一现状,当前只有大力促进居民由自我积蓄型消费模式向信用支持型消费模式转变,积极发展消费信贷。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太原市居民的家庭体育消费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太原市居民家庭体育消费中物质类消费相对较高,但体育消费总体水平较低.体育健身类消费主要集中在乒乓球等室内小球及游泳等项目上.没有时间、体育场馆太少、经济条件差是制约太原市居民家庭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网络消费行为调查--以广州地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消费是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必然趋势,了解和研究消费者的网络消费行为特征,有利于企业发展B2C电子商务。调研从样本的构成、网络消费行为的特点、消费者进行网络消费的意愿、网络消费的影响因素和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地区的网络消费者有低龄化、低学历化、低收入化的趋势,网络信息产品消费作为一种新型消费模式已经形成,网络企业的品牌和诚信度备受消费者关注,此外虚拟群体对消费者的网络消费行为的影响也在日益增加。  相似文献   

11.
畜产品消费在中国居民生活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我国当前畜产品消费情况、影响畜产品消费的因素以及畜产品消费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我国未来畜产品的消费趋势,即:畜产品消费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畜产品质量成为消费增长的重要制约因素;畜产品总量需求潜力巨大;对加工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2.
在土地、淡水、能源等资源性产品供给紧约束条件下,集约型消费增长有利于引导和激发企业的集约型生产,推动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节约利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内涵式发展,最终实现人口消费与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该文通过分析经济增长所面临的经济发展困境的发生机制,认为居民消费模式影响和制约消费增长,进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资源性供给紧约束条件下,通过改善居民的消费模式,是实现居民消费增长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我国居民服务消费的特点和居民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服务消费,既是居民生活消费中不可缺少的,同时也是构成服务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服务消费的规模正在扩大。特别是大城市的居民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服务消费需求正在发生变化。研究这种变化,把握居民服务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对于制定国家和地区服务业的发展战略,指导服务企业做出符合居民服务消费需求的市场定位,有着积极与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积极扩大内需,尤其是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随着物价的上涨,居民的通胀预期不断加深,严重地制约了居民的消费需求,影响了居民的跨期消费行为。在此背景下,通过对福建省泉州、福州、南平三地的实证调研,结合生命周期理论及数理模型,比较分析三地农村居民跨期消费行为的共性与差异性,据此探讨形成其消费行为差异的原因,并提出提高收入、淡化通胀预期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居民收入、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领域的日趋扩展,特别是实行双休日后居民闲暇消费时间的增多,闲暇消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充分合理地、科学地利用闲暇消费时间,提高居民的闲暇消费质量,越来越成为人们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闲暇消费是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标志 闲暇消费就是人们在闲暇时间进行的各种消费活动。闲暇消费质与量的水平,是反映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居民的“吃好、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消费迅猛发展,线上平台通过顶层设计整合传统产业,新营销模式逐渐形成,使"互联网+"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推动政府统计工作发展,提高数据质量,优化政府服务居民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对统计领域CPI的影响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7.
农村居民消费所占比重持续走低、消费结构不合理以及消费升级相对缓慢,是河南省农村消费需求的主要问题。其制约因素主要是城镇化水平较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村居民增收难度大、消费观念陈旧以及居民对未来收入支出预期的不确定因素增加等。应加快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优化和消费水平提升,加快服务业发展以及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8.
基于服务经济时代来临和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大背景,将习惯性偏好与人口结构两个变量引入服务消费函数.在利用跨省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习惯性偏好和人口结构都是影响居民服务消费的重要变量;习惯性偏好对服务消费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人口结构变量中,少年儿童抚养比与居民服务消费呈正相关关系,老年人口抚养比和男女性别比皆与服务消费呈负相关关系.建议从健全社会保障、完善消费环境等方面着手,引导居民扩大服务消费.  相似文献   

19.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攀比性消费心理和行为形成的动因,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对中国城市居民消费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认同心理是我国居民攀比性消费心理和行为形成的重要动因.政府和企业应当大力宣传适度消费、正视市场层次性和差异性,调节供给以促进居民消费合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化消费是我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消费升级的重要体现,释放居民文化消费潜力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满足居民美好文化追求的关键举措。以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及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居民文化消费潜力释放的影响,分析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居民文化消费潜力释放之间是否存在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均有利于推动居民文化消费潜力释放,且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居民文化消费潜力释放之间起到显著正向调节作用。数字普惠金融、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居民文化消费潜力释放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城乡异质性以及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