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无论在地缘、物产、文化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与开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创新能力的提升,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支撑性创新三个纬度。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企业创新能力现状是:技术创新不高;制度创新不强;支持性创新不足。为此,北部湾经济区企业要想提升创新能力,需要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支持性创新三个方面的问题来下手:加大资源投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企业制度创新,树立创新理念;政府引导,政策创新。  相似文献   

3.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行政区划调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目前各市间合作层次不深,政务服务缺乏联动;政策雷同,冲突明显,产业结构趋同;港口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协调;行政管理幅度过小,不利于资源整合和结构升级。建议将近海沿边的崇左、玉林两市并入,并把地理位置上相邻的市两两合并,即南宁与钦州合并,防城港与崇左合并,北海与玉林合并,以促进北部湾经济区龙头的形成,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成为中国区域经济新一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颁布实施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为广西获得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本文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颁布实施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南北钦防四市)经济快速增长,对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了全面分析,着重从人才、...  相似文献   

5.
我国沿海发达地区是依靠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国际代工模式发展起来的,这种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模式为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增强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因此,沿海欠发达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绝不能再走我国沿海发达地区曾经走过的路子,只能采用以创新为动力的节约环保型的新增长模式。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要坚持环境优先,守住碧海蓝天,建设以节约环保型现代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布局,并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宜使临港产业过度偏于重化工业。  相似文献   

6.
行政区划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行政区划的变动往往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针对北部湾城市群四个城市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缺乏合作共赢的内在动力的现状,提出了两种可能的方案:一、将北部湾沿海港口城市——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合并,向国务院申请设立国家级新区——“北部湾新区”,以便获得国家在政策、项目和资金上更大的支持。二、针对钦州和防城港两市目前面临的内部发展需要和外部竞争压力,提出将钦州和防城港两市合并,设立新的地级市,以切实提高北部湾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经济与生态整合发展,就是要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形成统一的“经济-生态”整体系统的动态过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环境总体良好,但也面临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威胁;生物多样性、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自然资源供给压力大等问题。随着经济区开放开发步伐的加快,其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也日趋加大。要破解经济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难题,需要用整合的方法和思路,实现经济区港口通道建设、产业发展、空间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相整合;加强区域政府间合作与协调,共同建设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浅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政策的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提高整体经济收入水平,干预产业部门之间的资源分配以及个别企业内部产业组织的政策。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集聚渐显端倪。但如果什么样的产业都往北部湾经济区挤,显然是一种短期行为,对该地区的长远发展不利。因此,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引导,选择最适合区域发展的主导产业,对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快速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土地审批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快速发展、"人地矛盾"日益突显的背景下,现行土地审批制度在实践中的弊端不断显现,主要表现在:土地审批环节多、时间长;建设用地审批受其它前置审批制约较严重;后期监管演变成前置审查,影响用地审批;风景区保护等基本上保持原用途的项目难于完成报批工作.为解决现行土地审批制度存在的问题,建议实行土地"征转分离"...  相似文献   

10.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现行的征地制度在征地的目的、审批与实施程序、补偿安置标准和争议仲裁机制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急需在国家法规和政策框架下实施因地制宜的改革。综合考虑典型国家(地区)征地制度特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征地制度改革应着力于明晰“公共利益”范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创新和拓宽安置渠道、完善和落实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就业指导和就业安置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月16日,国家批准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北部湾的开发要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原则,利用"主次矛盾的原理"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抓住机遇,重视外因的作用,切实搞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  相似文献   

12.
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集聚程度较低,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该地区的产业集聚程度受到人才资本缺口及区域人才资本聚集力较低等问题的严重制约。在西部三个率先发展地区和泛珠三角地区各经济区域中,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资本投资水平明显偏低并影响到该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从而制约该地区的产业聚集过程。今后可通过实行人才资本配置的动态调整,针对产业同构问题进行人才资本优化配置,对各类人才进行专项规划,加快人事人才配套改革与制度建设,提高人才资本投资水平。  相似文献   

13.
增长极理论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长极理论是一种非均衡发展战略理论,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如何加快经济发展的有效理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一个极有发展潜力的地区,具有建设成为一个重要增长极的优势。目前应积极采取措施构建北部湾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交流合作在广西与东盟关系中占重要地位,是广西谋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当前双方的迫切要求。要以北部湾经济区为桥头堡,加强广西与东盟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和载体建设。筹建合作协调机构,适时制定政策,加大鼓励扶持力度,利用已有平台,明确交流合作的项目,推出重点,不断探索文化产业交流合作的范围、内容和形式,这些是与东盟文化交流合作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强劲增长,地区间分工不合理、政府间合作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但这些问题不能通过简单的行政区划调整来解决。要根本地解决行政区划所带来的问题,实现1+1+1+1+1+1〉6的功效,还得通过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加强南北钦防等6市政府间的合理分工与共同合作,完善利益调节机制,切实做到信息公开和鼓励公民的积极参与等措施来推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旅游形象成为旅游行业竞争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要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取胜,导入CIS战略塑造其旅游形象乃是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17.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潜力研究,为政府制定土地政策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条件基础、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利用效益、集约利用发展趋势等5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域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结果表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水平为中潜力,属于低度利用,潜力较大。运用障碍因子分析法找出阻碍北部湾经济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因素,主要有综合容积率、地均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地均国内生产总值等。  相似文献   

18.
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通过对贸易、投资和相关产业产生冲击,影响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对外开放水平。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存在着外贸进出口水平、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对外投资水平、对国内开放程度都不高等问题,因此必须以“综合优势战略”作为指导思想,通过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充分利用中央投资提高交易效率、积极扩大内需、打造开放型经济、积极建设“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等方式来积极应对这次金融危机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对外开放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增长较为迅速,重大项目增多,产业带动效应初显,产业园区作为产业转移重要平台的作用明显。但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也暴露出工业支撑力不强、产业配套能力不足、交通物流发展相对滞后、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企业经营环境欠佳等问题,需要通过加强政府、企业、教育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协调体系以优化产业转移环境。  相似文献   

20.
广西大学研究生学科现状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需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大学为广西唯一一所211高校,在广西人才培养方面起重要支撑作用。自从国家批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后,广西高级人才问题成为关注对象。在此前提下,广西大学必须先认清形势,找出差距,有目的有重点地发展研究生教育,才能更好地为北部湾经济区输送人才,在管理干部队伍和技术人才方面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