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北方人》2006,(12)
大片大片的牧场中间,有一个汽车厂。每天早上,工人们骑着自行车来上班;穿上绿色工作服干一天活;然后骑着自行车下班。他们中有很多父子,甚至有一些祖孙三辈都是这里的工人。他们生产出来的汽车被卖到世界各地——美国、欧洲、日本、中东、中国和其它地方,被那里最有权势和财富的人竞相追逐,这些成功人士据说大多有着丰富的国际背景。而这些为财权人士奔忙的工人们,也许只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而已。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第三次技术革命,生产机械化向自动化高度发展,六十年代出现了工业机器人,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并引起了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某些变化。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又一次鼓吹“机器创造价值”的谬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学说受到了新的挑战。他们宣称技术越进步,机器越发达,资本对财富生产的贡献就越大,而劳动对生产财富的贡献就越少,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了;他们甚至宣称,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不是资本家剥削工人,而是工人剥削了资本家。早在1958年,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者路易斯·凯尔索和摩铁麦·杰·阿德勒在他们合著的《资本家宣言》中就认为,今天美国工人对财富生产的贡献不到10%,资本工具对财富生产的贡献是90%以上,而70%的收入却分配给劳动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的主要审美特征是悲剧美与崇高美.世纪上半叶,作家多以人道主义或社会主义为视角,一方面描写工人阶级的悲惨处境或斗争的悲壮,另一方面也揭示民族资产阶级的悲剧命运.下半叶,工人阶级地位虽根本改变,但工人们为正义斗争而牺牲的悲剧仍成为作家表现的对象.同时,各时期工人形象和他们的精神境界成为作家笔下崇高美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4.
穿越黑暗的光芒——试析索尔?贝娄小说的人物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尔·贝娄小说中的人物,作为犹太人,他们很有教养,并且对生活十分敏感,他们感到,在20世纪中期的美国,他们是精神的孤独者,同时也是受虐者和绝望者.本文正是从心理和文化层面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在本质上探寻美国犹太人寻找自我本质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5.
老虎 《北京纪事》2015,(5):80-84
咱们工人有力量 到了温哥华,学到的第一课就是不能瞧不起工人. 首先在工资待遇上,有些产业工人可能大大地高于有些坐在办公室里享受咖啡的白领.工人们的工作环境可能是辛苦点儿,但换来的是真金白银和简单舒适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本书分析了十八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劳动、资木和国家之间关系的发展,工人阶级政策,还探讨了旨在镇压第一批工人阶级组织的临时措施等问题。作者在“前言”中指出,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美国工人政策变为一系列长期的、多方面的措施。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美国工人政策日益复杂化,它  相似文献   

7.
安德森是美国享有盛誉、承前启后、影响深远的现代作家.美国现代文学由于受到欧洲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出现了少有的繁荣,涌现出各种流派,反映了对资产阶级文明的怀疑和否定.现代主义着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多采用"意识流"的写法."意识流"手法特别适用于畸形人物变态心理的描述.小说<母亲>在应用现代主义创作方法的基础上更重视人物内心世界深层次的揭露.  相似文献   

8.
《艰难时世》(1854年)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杰出作家狄更斯的一部重要作品.这部作品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反映了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英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正如这部小说的题目所揭示的,十九世纪四十、五十年代对英国劳动人民来说,确实是“艰难时世”.那时候,英国政治社会情况很不稳定.工业资本家为了从工人身上获得更多的利润,任意延长工人工作时间,工人工资低,物价又高涨,许多工人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当时许多工厂机器设备条件很差,他们的生命朝不保夕.在这样的情况下,从一八三九年到一八四二年之间,工人阶级多次罢工,发动了宪章运动.  相似文献   

9.
“垮掉一代”是指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对社会不满的青年,他们生活在当时社会感到压抑,以极端行为表达着对社会的批判和抗议,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可以解读他们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0.
盛行于西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表现主义文学用象征、内心独白、歪曲客观事物的怪诞奇异的手段来表现人们的内心精神世界,展示某种理念.现代美国悲剧的奠基人尤金*奥尼尔的作品通过象征、变形、内心独白等离奇古怪的表现主义手法,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在西方高度发展的工业社会里,人被遗弃、找不到自己的立足点的悲惨处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从革命走向建设过程中,党高度重视工人问题,注重工人阶级的作用。东北解放过程中,本由日伪控制的位于合江省的双鸭山煤矿由中共接收,并于1947年转由人民政府经营。在党的工人政策和上级部门的引导下,该煤矿新管理体制确立了工人的主人翁地位,突出了工人和工会组织的作用,建立了体系较为完备的工人组织,工人在企业管理中有了较高的参与度;在职工福利和待遇上同样有着较为全面和妥善的安排,安全生产方面的机制初步建立,工人的权益和积极性得到了保障。该煤矿是在荒野上建立起来的矿区,工人们的生活配套机制从无到有地建立了起来,这也成为当地新聚落和新城市的建成基础。  相似文献   

12.
美国当代作家舍伍德·安德森成名作——《俄亥俄州的瓦恩斯堡》确立了他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福克纳、斯坦贝克等都受过他的很大影响。这部作品揭示了美国社会小镇人们在手工业文明向机械文明过渡的转型时期的生活状态,不失为美国工业时代下小镇生活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3.
《成才与就业》2014,(Z2):102-105
正在"五一"国际劳动节这个纪念全世界劳动人民团结奋斗的日子里,世界各国一般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不过,这些同过"五一"的国家,具体的庆祝方式和习惯却大不相同——美国:劳动节发源地不过"五一"劳动节起源于美国。19世纪时,美国资产阶级为了进行资本积累,对工人阶级进行残酷的剥削压榨,他们用各种手段迫使工人每天劳  相似文献   

14.
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是理解现代社会生活的轴心。在现代社会,资本以其隐蔽性和欺骗性实现对现代社会生活的抽象统治并制造人的生存异化。资本原则在现代形而上学的文化辩护下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组织原则,劳动的基础性作用遭到遮蔽。社会生活组织原则的重塑势在必行。马克思关注人的现实生活过程,在批判国民经济学以劳动为原则的形而上学本质的基础上对劳动原则作了历史唯物主义提升,并深入到对资本本质和现代形而上学基本建制中的双重批判,在资本与劳动的关系中显示出劳动论题的重大意义。劳动作为人的生命活动,是人们真正能够决定自我的领地。马克思将劳动原则视为克服资本原则的最为重要的方向。以劳动为原则重塑社会生活,即要坚持以人为本,问题的关键绝非是资本与劳动任意一方的偏离,而是二者的不断平衡和相互作用,以劳动原则置换资本原则实现对社会生活内部组织原则的变更。  相似文献   

15.
在岗工人辛辛苦苦拿不到钱,离岗工人生活难以保障,外来农民工在城市里举步维艰。面对种种的不如意,公正的待遇——这个最朴素最底线的要求,成为工人们最大的期盼。“厂领导可以吃肉,但不能没有监督、约束;工人可以喝汤,但也要有底线。”在国营企业工作过24年,一年前才离开上海某不锈钢器皿厂的朱辉说,工友们常常议论:为什么“市场涨物价,老板涨身价,工资涨不动,劳力最廉价?”这种议论反映了上海一部分产业工人的心态。在记者采访的工人中,有传统产业的,也有现代产业的,有在岗的也有离岗的,还有农民工。但他们的愿望惊人地一致:社会分配公平…  相似文献   

16.
超自然派中的佼佼者舍伍德·安德森,以他的<俄亥俄州瓦恩斯堡镇>(1919)获得了国际声誉.他摈弃了美国文学上流社会小说一向重情节的传统格局,另辟一条创作风格,通过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开拓了自然主义的新疆域.安德森的短篇小说<没有点亮的灯>展示了20世纪初美国人的心态和内心世界孤独、无助、彷徨、漂泊不定;永远在追求,却得不到所追求的一切;常被人误解,却又想了解他人,以致他们无不生活在困惑中.  相似文献   

17.
美国经济学会于1958年12月27~29日在芝加哥举行的第71次年会,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经济问题特别“重视”;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以及所谓对外“援助”与国际贸易和支付问题也给予了相当的注意;在经济理论方面,讨论了古典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学说和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等;此外对充分就业、政府开支等美国国内经济现实问题也有专门讨论。关于苏联经济的论文有:苏联工业中的生产函  相似文献   

18.
张先贵 《南都学坛》2012,32(4):82-87
家政工人作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产生的弱势群体,在社会就业结构中呈现出"易受伤害性"面相。现行的劳动法律规范体系和地方家政服务规范文本从理念到逻辑无法规制这一特殊群体的内在利益诉求。关涉家政工人劳动权益保护,无论将来制定专门性的《家政工人劳动权益保护法》抑或修改现行的劳动法律规范体系,需要以社会法理念为导引,重塑家政工人劳动权益保护的基准制度和建立家政工人劳动权益保护的监察制度。  相似文献   

19.
战后,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工人实际工资有上升的趋势,物质资料的生活状况有明显的改善;劳动时间比过去相对缩短。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变化和出现的新现象,是否意味着现代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对工人的剥削已经减轻,资本主义的性质已经改变?本文针对这个问题作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机器的轰鸣声就开始将历史加速。工人阶级也随之被推向前台。成为建设时代的主力军。在我国。工人也受到高度肯定和尊敬。工人们曾经豪情万丈地高歌:咱们工人有力量! 然而。随着市场化、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人的处境也随之急剧变动。这些变动在我国表现为:外资在华企业大量涌现。雇佣大批中国工人;农民工成为“蓝领”的主要成分;国企改革。大量国企职工下岗。成为了新弱势群体。 在这一背景下。一批心系工人命运的维权活动家成长起来:政府工人组织敦促在华外资企业建工会。在新的环境和背景下继续为工人争取权益;农民工自己组织起来维权。在争取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促进步。求发展。力图融入城市社区。实现与当地社区的和谐共生;知识分子深入到老工业基地。调查研究下岗工人面临的困难问题。与下岗工人同呼吸共命运。带给了他们鼓舞和希望; 港台的工人维权则走得更远。不仅为自身利益奋斗。而且使工运与公民精神接轨。与国际接轨。思考大方向、大问题。向现代化、专业化层次迈进。公民意识的提高与社会政治文明的发育程度相辅相成。 全球化时代各国工运发展轨迹。使我们看到中国工人维权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