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本文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几十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探索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道路和基本形式、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过程,论述了新中国建立50年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过程.  相似文献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宪法中规定的国家基本制度,在中国已经实践了半个多世纪。200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修订版),对民族区域自治进行了细致的法律规范,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法律化。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党和国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用特殊措施保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当代中国国家制度体系中的地位,经历了从作为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到"基本"政治制度的发展演进过程。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当代中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有着内在的依据:其一,民族问题和政策的政治属性及其在多民族大国的长期重要性;其二,民族区域自治在当代中国民族政策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其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要协调和处理的重大关系及其价值蕴含。  相似文献   

4.
陈永碧 《民族论坛》2008,(10):28-29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策,是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典范。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了这一主题: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二、确立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起,就把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平等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正式提出以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政策,并且进一步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则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过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最初确定为国家的一项政治制度到定位于国家的重要政治制度再到定位于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总共走过了50多年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而实施的一项基本政策和重要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提出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最终确立,经历了从主张民族自决、自治、实行联邦制到将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相结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历程。  相似文献   

7.
民族区域自治既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又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法》序言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相似文献   

8.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体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巨大优越性的基本政治制度。它把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自治紧密结合起来,具有强大的政治生命力。在当前新形势下,必须要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政治优势,要始终不渝地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不断使之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起,就把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平等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正式提出以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政策,并且进一步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则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过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最初确定为国家的一项政治制度,到定位于国家的重要政治制度,再到定位于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总共走过了50多年的历程。本文分阶段详细地分析了这项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地位变化的过程及背景。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有其确立、发展、完善的过程.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典范,综观其历史,对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和实践进行总结与回顾,对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和实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民族区域自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论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民族区域的关系 ,认为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创举 ,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的重要政治优势 ,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实践中 ,要坚持落实自治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2.
当前青海藏族自治地区民族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调查当前青海藏族自治地区民族关系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青海藏族自治地区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民族关系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城市制度安排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明 《民族研究》2003,(1):9-18
民族区域自治既包括农村区域自治 ,也包括城市区域自治。在城市化浪潮下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正从以农村区域自治为主转向扩大城市区域自治的新阶段。城市化暴露了原以农村区域自治为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些欠缺 ,即在城市区域自治的单位上 ,它仅有与自治区、自治州相适应的市 ,缺少与省、自治区、自治州相适应的自治市 ,不能满足中小民族、小聚居民族的城市区域自治的要求。在行政区划单位体系中增设自治市 ,是消解城市化与民族区域自治的矛盾与冲突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14.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求制定相关行政法规和实施细则,把法律的原则性具体化、可操作化.<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的颁布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要求,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要积极贯彻落实<规定>,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在当前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要实现民族地区民主法制的和谐社会,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本文从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及基本特点出发,重点阐述了民族区域自治对构建民族地区民主法制的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当前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民族优惠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创举,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原则,它植根于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是其批判精神的体现,蕴涵着马克思对人类命运的关心和对社会共同体理想的追求,对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繁荣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旨从政治学的角度来探讨民族区域自治的一体性、权力分配性、参与性、合理性,以期求证民族区域自治对自治地区各民族的有效整合.文章最后认为:多民族国家的建构非常复杂,它既需要极具渗透力的制度保证,又需各民族对政治权力的共同参与、分配,借以扩大合法性基础及其持续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建党90周年以来,散杂居民族理论政策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如制定散杂居民族政策法规,保障散杂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扬弃"民族自决"与"联邦制",正确选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将民族乡(镇、区)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分离出来,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的新突破;确立与发展散杂居民族理论政策,丰富与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重视散杂居民族问题,推进散杂居民族工作,对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后期,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广西开展了民族识别工作,这是贯彻民族平等政策的一次国家行动,它对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贯彻落实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各项优惠政策,增强民族团结,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