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沈从文的都市小说多以反讽的叙述策略来实现对都市社会的嘲讽。其反讽类型主要有误会式情境反讽和悖论式场景反讽两种。反讽意识的产生缘于他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反思及其与人类现代思想的感通。沈从文都市小说的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这种高超的反讽艺术及其背后深刻的反讽意蕴。  相似文献   

2.
斯蒂芬·克莱恩的《红色英勇勋章》具有鲜明的反讽特征:言语反讽、情境反讽、结构反讽及哲理反讽。通过层层反讽的交织运用,克莱恩含蓄有力地批判和解构了关于战争、人性、自然宇宙以及社会人生的传统理念和信条,表现出作者对人类社会及其生存状态超然、动态的思考和关怀。  相似文献   

3.
2016年布克奖获奖小说《叛徒》巧妙运用反讽手法,揭示当代美国社会依旧严峻的种族问题。反讽构织成了小说情节之外的另一个结构网络:修辞反讽渗透进小说的语言,构成了小说的肌理;标题的反讽、情景的反讽、语调的反讽建构了小说完整的结构框架;互文反讽则引入历史的维度作为参照,增强了小说的批判性。在《叛徒》中,反讽不仅是修辞手段,也是哲学思想和生活态度,它暗含严肃的批判精神和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愿景,已成为小说本身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4.
《布鲁斯特街的女人们》的命运反讽可以分为柳暗花明型命运反讽、一见钟情型命运反讽和好意误解型命运反讽。这些命运反讽都妙趣横生,具有逆期待性和隐含性。内洛尔笔下的梦幻充满荒诞,荒诞映衬着梦幻,并使梦幻与现实水乳交融。小说中使用了多转性象征、启示性象征和寄予性象征,讽刺社会阴暗面,赞颂人间真情,体现了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内洛尔在对命运反讽、荒诞梦幻和象征手法的创新和探索中导入魔幻现实主义元素,促进了美国黑人小说艺术特色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Austin言语行为理论为框架,以美国著名作家Mitchell的代表作《飘》为文本,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小说中颇具特色的反讽言语行为的使用情况,研究反讽的产生、产生的效果及其回应现象,旨在从语用学的角度加深对反讽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社会意义最为深刻的一部,反讽艺术的运用是其显著的艺术特色。剧中对言语反讽、情景反讽和戏剧反讽的娴熟运用使该剧具有深刻的批判性、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意蕴深远的多棱镜效果。  相似文献   

7.
凯特·肖邦的《一小时的故事》被学界尊为女性主义文学的经典名篇,其主题旨归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文章基于语言象似性表征层面对文本展开细致分析,发现小说当中隐含着诸多反讽层面(物理世界反讽、社会世界反讽和心理世界反讽)。诸多反讽特征并未表现出单一的性别政治控诉性倾向,而是生动地揭示了个体生存空间由外向内被逐层剥离的超现实轨迹。  相似文献   

8.
文本策略与思想主题的反讽模式,贯穿了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的思想之路。作为一种思想-言说模式的反讽,构成了海德格尔思想文本创作的动力源泉,并促成了其存在之思的源始哲学之展开。在关于现代性社会的理解与对政治世界的判断上,存在之思的困境与失败在于:由反讽结构模式所主导的存在论源始哲学,最终回归到审美主义和主体哲学的范畴。海德格尔的思想困境,深深地植根于反讽性思维-言说模式对普遍主义、公共性社会诉求的排斥。  相似文献   

9.
基于品牌个性及品牌认同的品牌资产驱动模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基于品牌个性和品牌认同感的品牌资产驱动结构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品牌个性五个维度中的“仁、智、勇”对消费者个体品牌认同感和社会品牌认同感均有显著影响效应,而“乐、雅”虽对个体品牌认同感具有显著影响效应,但其对社会品牌认同感的效应在统计上并不显著。个体品牌认同和社会品牌认同对态度和行为忠诚都具有明显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0.
论当代小说的叙述反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叙述反讽是一种基本的反讽性话语表达方式,旨在通过对立两项的悖逆冲突,更深刻地披显作品的真实意旨.当代小说的叙述反讽艺术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戏谑反讽,通过戏拟性文本与母本间表层语码的相似及深层语码的逆忤制造反讽意义;语调反讽,通过叙述语调与叙述内容及表达意旨的乖离产生反讽效果;话语反讽,通过误用话语的语用规则生成反讽意味;视点反讽,通过异常叙述者的独特视角与惯常视角的相异形成反讽意蕴.  相似文献   

11.
关于网络技术与人的自我认同之间的关系,技术哲学和技术社会学的视角表明:网络自我认同危机问题的出现,建立在独特的网络行为的基础之上,并具体表现为网络依赖、网络综合症、网络空间角色混乱、交往中的信任危机、自我价值的否定,等。网络自我认同危机的基本特征为:多极主体性、非常规人际互动性、非信任性。鉴于自我认同危机在前现代社会隐匿而在现代社会凸现的发生发展特点,网络自我认同危机根源的实质在于,在网络社会情境中,人的自我恒常性(稳定性)与适应性(变化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转型期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价值冲突及认同危机状况为基础,从价值认同的视角,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内涵进行新的解释,阐述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的原则和途径,以期务实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基础、促进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13.
信任危机已经成为现代性后果中的经验事实。信任关系在现代社会发生重大变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当面的在场,而是时空分离和虚化的脱域关系。在以象征标志和专家系统为主要类型的脱域机制中,现代人失去了对本体性安全和自我认同的信任,陷入了存在的孤独和焦虑。信任危机在根本上就成为了存在危机。  相似文献   

14.
在考察南京国民党政权的合法性危机及其覆亡时,制度(法理)的合法性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从当时中国的特殊情况看,政策的合法性问题及国民党政权内部的认同问题,才是最主要最关键的因素。相对于制度的合法性危机而言,政策的合法性危机及内部的认同危机,是导致南京国民党政权走向覆亡的更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在蓬勃迅速地发展,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存在自我认同的危机,这严重影响了高职学生的学习和成才,也制约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文章旨在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自我认同的危机原因及其表现,并通过改进与完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积极自我认同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自我认同与生活境遇有着内在关联。现代社会生活的分裂与变动特征,促使时代意识内化为自我认同的一部分,同时又打破了时代意识与自我认同的内在关联,从而使得对生活的理解以及对自我的认同成为一个需要不断反思和重建的问题。现时代的自我理解以及现代主体的自我认同,本质上是一种意识哲学的主体形而上学思维,它要求确证自我的主体地位。意识哲学范式的穷竭使自我认同走向相互认同,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为此提供了一种理论可能。  相似文献   

17.
从二战后的美国存在主义文学看美国人的生存危机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战后的美国文学作品普遍带有一定的存在主义色彩。美国存在主义作品通过描述人们在不同处境下寻求自我身份,自我存在的机会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可能时所面临的困难,痛苦与无助,揭示了存在危机是美国人遭遇的普遍而深刻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西方现代派文学一个普遍的主题是 :“寻找自我”。然而这种对自身本质的探求却并非始于现代派文学 ,莎士比亚许多作品中已经显露出很多类似的主题。这一共同点缘起很相似 (社会危机导致了精神危机 ) ,形态与内涵却不尽相同 ,同是自我本质的丧失 ,却是一个由英雄降为凡人 ,一个由人变成非人。后者比前者要远为普遍、深刻和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9.
对自我同一性理论的内涵进行了研究,并运用该理论,构建了包括确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目标、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和优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环境等内容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体系,从而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有价值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媒介暴露出许多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全球化、市场经济和技术革命等新力量打破了媒体结构过去的自洽平衡状态,使之出现了身份危机,急待重建。因此,应把中国的广大民众的信息交流和文化传播平台作为媒体的核心认同,并以此为中心容纳和结构其他因素,形成一种开放的身份和谐状态。在此基础上,采取一些具体的办法和措施来保证其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