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到灯塔去》中塑造的拉姆齐夫人是维多利亚时期典型的家庭妇女形象。这个人物的成功之处不仅仅在于作者生动而精确地勾画出了她身上的时代特色与传统气质,更在于这个人物所表达出的精神内涵和自我价值,即她的“母性”力量。通过这种最原始的母性之美,伍尔夫展现了一位生存在传统父权制文化语境中的妇女是如何坚实地依靠自我的精神力量与感情,实现着自我的个人价值的。通过拉姆齐夫人,伍尔夫呼吁了“母性”的回归,也印证了她提倡女作家通过回溯过去以及母亲形象来进行思考与创作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到灯塔去》是英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驱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鼎力之作。女主人公拉姆齐夫人通常被认为是男权制社会的牺牲品,丧失女性自我的典型代表,但实际上,拉姆齐夫人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贤妻良母角色,潜意识中渴望能有一定的社会作为,这种传统精神与超越精神的结合使她的人格魅力得到了拓展和升华。以当代女性主义理论为基础,透视出她既拥有家里天使的传统之美,又拥有博爱之母的超越之美以及圣母形象的永恒之美的多维形象,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希望建立一种自足而开放的女性自我,希望男女两性和谐共存的女性美学立场。  相似文献   

3.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杰出的现代主义作家,同时也是闪亮于由男性主导的英伦文学史中的女性主义先驱.《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作为“房中天使”卑躬屈膝,逆来顺受;而莉丽作为男权社会的“叛逆者”追求独立,特立独行.从传统女性拉姆齐夫人到新女性莉丽的转变是女性在父权社会中重新定位自我,完善女性自我的历史过程,伍尔夫“双性同体现”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完美诠释.因而看似对立的两个女性形象实则相互关联,同体共生.  相似文献   

4.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其代表作<到灯塔去>中,塑造了一位大地之母形象的女主人公--拉姆齐夫人.作者对这位出色的女性形象赞誉有加,然而,通过细读和严格的定性分析,我们发现在这位近乎完美的女主人公身上,时常会显现出她对自身处境的困惑与不满.实际上,通过拉姆齐夫人这一人物形象,伍尔夫探讨了妇女的两难处境这一主题,从而表现了作家的女性主义立场的一个侧面,即对妇女在社会中的定位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是她双性同体思想最完美的体现。小说通过对代表女性气质的拉姆齐夫人和代表男性气质的拉姆齐先生由对立走向融合的人物塑造,体现了伍尔夫对于两性关系的理想追求,她认为男女两性在社会生存结构中是互存互补、辨证融合的。崇尚事实、理性和逻辑的男性气质与赋予想象、情感和直觉的女性气质,只有克服各自的片面偏激和自满自足,才能达到两种素质、两种力量的完美结合。伍尔夫把实现两性融合作为女性主义的终极目标,她的双性同体思想为女权主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到灯塔去>入手,通过文本解读的方法探视她的新女性主义价值观.从三个方面揭示出在古老强势的父权文化语境下,女性要取得真正的独立自主,必须依靠其自身内在的气质--女性气质的张扬,来实现自身的精神突围.弗吉尼亚·伍尔夫通过对拉姆齐夫人的赞扬和肯定,呼唤女性气质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到灯塔去》是英国现代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部意识流小说。作为名噪一时的布鲁姆斯伯里文人艺术家群体中的最具开拓精神的先锋作家,伍尔夫在创作时,不仅让自己的作品具有意识流小说的一般特征,更展现了女性作家的独到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文笔特征。《到灯塔去》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饱满,尤其是拉姆齐太太这位"大地之母"般的中心人物,一直是评论家分析的焦点。然而,小说中的一直如影随形的配角莉丽·布里斯科,作为拉姆齐夫人的画家,也是拉姆齐一家在度假时的客人,一直未能引起评论界的重视。作家笔下的这位女画家,不仅见证了拉姆齐太太一家的兴衰,而且与拉姆齐太太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和对比,折射出了作家对时代的思考。本文分为三个部分:莉丽的形象定位;塑造莉丽形象的方法以及莉丽形象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德洛克夫人是《荒凉山庄》中极为重要的人物,她的身世和早年经历是理解和探讨这一形象的基点。她不仅是一个在资本主义社会重压下被迫戴着假面具生活,心灵被摧残的可怜女性,同时也是个为恢复自我的真实面目,向社会进行勇敢斗争的反抗女性。  相似文献   

9.
《西厢记》中的老夫人因为三次赖婚历来受到人们的批评,认为她是维护封建礼教和门阀的家长。在此认为老夫人三赖婚姻有维护家族利益的因素,但更多的原因则是她当时所处的环境和她对张生这一人物清醒的认识、深刻的剖析。通过人物所处的实际环境和透过张生这一关键性人物来剖析老夫人的行为和心理可以更全面、深刻地解读老夫人形象,对我们重新研读《西厢记》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到灯塔去》是伍尔芙最杰出的文学作品之一。它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份女性主义宣言,充分展示了伍尔芙对女性观的具体诠释。作品通过对主人公拉姆齐夫人的分析向读者阐述了:女性的价值和地位何在?女性怎样获得真正的独立?男女两性的关系为何如此不平等以及如何达到最终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习惯     
卡罗尔决定为她的邻居史密斯夫人做点事情,以表示友好。于是,她精心烘烤了一个馅饼来到了邻居家门前。当史密斯夫人打开房门,望着卡罗尔手里拿着的馅饼,她惊喜万分,激动地说道:“是给我的吗?你太体贴、太热心了!谢谢你!”看到史密斯夫人这么喜欢她的馅饼,卡罗尔打算下周再  相似文献   

12.
麦克白夫人是莎士比亚笔下恶女人形象中最有特色的一个。如果仅仅把她看成一个天性狠毒、残忍的恶人,如同剧中三个作恶的女巫一样,那是对这个形象的一种误解。她是一个女人,除了邪恶的一面以外,也有女人柔弱的一面。在帮助丈夫篡位的过程中,她表现出坚强的意志、镇静的头脑、非凡的才能与魄力,说明悲剧毁灭的正是一个卓越的、真正伟大的女性。一些评论家对麦克白夫人指责过多,将麦克白的弑君篡位的罪过归罪于夫人的影响,这是不公正的。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有影响的美女中,有关息夫人的记载和对这些记载的认知,歧义丛生,龌龊最多。本文采取实证和历史主义的分析方法,并运用考辨手段,对息夫人的身世经历和品操作出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述论。长期以来,息夫人在人们的观念中,多为一个戚戚惨惨的悲剧性人物形象。本文突破了这一片面观点的窠臼,着重论述了她入楚后心路历程的转变,以及她心系楚国命运和对楚国历史发展的贡献,这就在相当程度上恢复了她原本的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14.
自她的丈夫于去年逝世以来,撒切尔夫人看上去日益虚弱和孤独。她的注意力游移恍惚,她的记忆力时断时续。本文记述撒切尔夫人退出政治舞台后的点滴私人生活。  相似文献   

15.
黄进琪 《老友》2008,(3):8-11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战争中,有一位传奇式的女英雄。她是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30名长征女战士之一;她曾是海南早期妇女武装的领导者;她曾是南洋临委、马共中央机关的工作人员;她曾是刘少奇的夫人;她曾是抗日前线威震敌胆的"谢团长";她曾是新中国第一代法学教育家……  相似文献   

16.
在一个同学聚会上,有位漂亮女孩在喋喋不休地抱怨她东家的不是。女孩说,那东家是个死板的法国老夫人,经常指责她这里做得不对,那里做得不对。我跟她聊天,她又说我的法语发音不准。  相似文献   

17.
快乐是心态     
琼斯夫人今年已经92岁了,除了患有一些常见的老年病之外,视力很不好,双目接近失明。丈夫去世以后,由于生活难以自理,她决定住进养老院。在走进养老院的第一天,琼斯夫人在大厅等候了一个多小时。当护士有些歉意地告诉她,房间已布置就绪时,她宽容地笑了。在前往房间的路上,护士对她细致地描述了房间的设施,有一张舒适的床,有梳妆台,有漂亮的窗帘……  相似文献   

18.
有个朋友和我说过这样一件事:她的先生偶然去菜场买鱼,在讨价还价的时候,被卖鱼人抢白:你的夫人总是在我这儿买鱼,她从来不问价。她是我的老客,我都是给她最新鲜的鱼,最便宜的价!这位先生疑惑:  相似文献   

19.
《西厢记》中的老夫人一直被认为是个自私、虚伪、冷酷、出尔反尔的贵妇人,她对女儿莺莺与张生的婚事一再阻挠、再三赖婚。其赖婚的原因是出于门第观念、为维护相国家谱、不招白衣女婿等。笔者认为,老夫人赖婚的根本原因是她对张生不信任,是为女儿一生的幸福考虑以及对亡夫及侄儿的感情等。老夫人严厉冷酷的外表下面包含的是一颗慈母的心。  相似文献   

20.
蜥蜴问题     
朱孝萍 《新少年》2011,(Z1):22-23
我上四年级的时候,雷诺夫人一教我们班,我的麻烦就来了。雷诺夫人是一位喜欢小动物的老师,但谁承想她会带一只蜥蜴到教室里来,而蜥蜴是我最害怕的东西!而且,她带的这只可不是一般的小蜥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