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哈文版)》2014,(4):76-84
文章讲述了哈萨克族民族认识与信仰意识中还未厘清的“hizir与hidir”两个概念。解析了“hizir”与“hidir”定义后对二者间的共同点和区别点也做了辨识,而后讲述了哈萨克族神话观念的相关佐证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刘建军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传统文化中的信仰概念刘建军我们现在使用的“信仰”一词,最初来源于佛经,但在近代以前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近代以来,学者们把“信仰”一词对立干西方的信仰概念,从而使它成为一个通用的流行的理论概念。这种情形使人产生一种印象,似乎中国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儒... 相似文献
3.
刘建军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5)
中国历史上虽没有西方那样激烈的宗教冲突和信仰论争,但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信仰精神和信仰概念。儒家的许多范畴都包含有信仰的涵义,它们各有侧重,相互补充,共同揭示出信仰的完整内涵。“信”体现了信仰的执著精神,“忠”体现了信仰的献身精神,“敬”体现了信仰的行为外观,“诚”体现了信仰的精神境界。尤其是“诚”作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信仰概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信仰的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4.
王丙珍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7-32
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工作是在多个民族的内部认同中构建起来的。在全球化、分化、后殖民与少数话语的语境中,深入推进和展开保护与传承的理论与实践,应认真分析现代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的建构问题。结合北方"三少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情况,探索以民族认同为基础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的理论根源,推动实现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与跨文化认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跨界民族”概念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在跨界民族的研究中存在着概念多样性的尴尬局面,虽经学界多年的论争,仍无法达成一致.笔者认为对于基本概念的模糊,不利于学理的严谨和研究的深入.因此笔者列举出跨界民族研究中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跨界民族"、"跨境民族"、"跨国民族"、"跨界人民"、"历史民族"、"文化民族"、"无国家民族",并通过对以上语义相近的概念一一进行辨析,以使人们对跨界民族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王其格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 、■”形是具有世界性的原始符号。在古代的印度、希腊、波斯及阿尔泰语系民族中,普遍存在“ 、■”形崇拜。它除了宗教以外在世界的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中具有不同的象征含义和不同的式样和变体。在红山文化区域,先后发现“ 、■”形的考古实例和各种变体。“ 、■”形崇拜在北方民族中十分盛行,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原始信仰符号,其基本内涵是原始宇宙观——宇宙数字。 相似文献
7.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23-29
从构词学的角度出发,沿着"从道德、公民道德到公民道德信仰"和"从信仰、道德信仰到公民道德信仰"两个分析理路,能够梳理并搭建"公民道德信仰"这一概念的生成逻辑及其概念的谱系分析结构。公民道德信仰由"道德信仰"和"公民道德"两个概念构成,而这两个概念又都是复合概念,分别由"信仰"与"道德"、"道德"与"公民"复合而成。这种"复合"不是简单的、外在的物理学意义上的叠加和堆积,而是内涵上的、化学意义上的彼此融入与相互契合。公民道德信仰的概念是在"道德与信仰"和"国家与公民"两对关系范畴的学理分析之下,逐渐形成较为明晰的概念边界。 相似文献
8.
9.
许安娇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0(5):1-4,9
日、月、星神话是天体神话的主体部分,民俗文化中积淀了丰富的天体神话内容;日月星神话是我国各民族现今流传最广泛的一部分,且神话的演变带来了民俗的变化和发展。太阳神话在民俗文化中的体现是对生的渴望,对阳光的向往;月亮神话是人们求圆满、完美的一种民俗观念;星体神话则是一种高层次精神追求和寄托的民俗理念。 相似文献
10.
11.
邢莉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历史悠久的蒙古族和部分藏族均以游牧文化著称于世,他们所创造的天神体系的神话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蒙古族的天神神话和藏族的天神神话从神话体系和天神信仰等方面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蒙古族的敖包祭祀和藏族的拉资都是天神信仰的表征,由此可以总结游牧民族天神神话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向柏松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4)
中国古代已出现与民间信仰相关的概念,例如唐代的佛教文献多有"信仰"一词,但其含义是指敬神的宗教情感,并不同于民间信仰的含义.民间信仰是在人民大众中自发产生的对具有超自然神力和超人神力的对象的崇拜.民间信仰与人为宗教相比,具有民间性、自发性、多元性和世俗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概念是理论研究的基石,讨论并走出当前我国民族理论研究中存在的困惑,还须从其最基本的“民族”概念着手。要结合西方民族概念的引入及其影响,分析当代中国“民族”概念生成的历史渊源,梳理其演变发展逻辑以及学术思想轨迹,找寻中国化的“民族”概念形成的原初动因;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这一当今我国民族研究的核心命题,把握其鲜明的时代价值和政治诉求,进而以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厘清“民族”概念中国化与中国化的“民族”概念之间的原初张力;在反思“民族”概念中国化的原初误读、泛化应用的基础上,以中华民族的整体观和“人民性”再造民族群体意识,重塑中华民族整体认同,生成具有时代特质的现代“中华民族观”,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民族理论学术体系。 相似文献
14.
李闽燕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9-101
郭沫若的《女神》中有许多关于太阳和月亮的意象,太阳意象体现了一种"壮美",接近西方诗歌风格,是诗人对中国传统诗歌美学的突破;月亮意象则体现出诗人对于传统诗歌"静美"的继承性。《女神》之中"太阳"与"月亮"同辉,"壮美"与"静美"同在,这跟郭沫若重视"诗意诗情诗性",不斤斤计较诗歌形式的诗学观念有关。 相似文献
15.
王其格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8,(1):13-17
在红山诸文化中鹿崇拜现象频繁出现,如:鹿首玉龙,饰有鹿首、猪首、鸟首灵物的陶制礼器,各种鹿形纹样的器物、装饰品,殉鹿墓葬等。而在北方古现代猎牧民族中,“鹿文化”也十分发达,并延传至今,如著名的鹿石、鹿岩画和北方萨满教的鹿神、鹿崇拜礼仪及民间尚鹿习俗等。鹿崇拜是北方草原文化独具特色的传统和典型的图腾崇拜遗存。这两种文化虽然在时空上相隔千年,但在地城关系和文化特点上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大和民族有关太阳崇拜的神话进行考察,从太阳女神、太阳的隐匿与复出、天孙降临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和民族太阳崇拜所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并初步探讨了其文化内涵给后世的社会文化所带来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王其格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1):10-15
“+、卍”形是具有世界性的原始符号。在古代的印度、希腊、波斯及阿尔泰语系民族中,普遍存在“+、卍”形崇拜。它除了宗教以外在世界的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中具有不同的象征含义和不同的式样和变体。在红山文化区域,先后发现“+、卍”形的考古实例和各种变体。“+、卍”形崇拜在北方民族中十分盛行,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原始信仰符号,其基本内涵是原始宇宙观--宇宙数字。 相似文献
19.
吴棠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3)
观音原是佛教大乘菩萨之一,是梵文“阿缚卢极低湿伐逻”(Avalokitesvana)的意译,原译观世音、光世音,因唐代避讳“世”字(唐太宗李世民)故简称观音。佛学典籍中有时称观世自在、观自在,俱指观音。观音在佛教中的地位,显教以为是阿弥陀之弟子;密教认为是阿弥陀的化身,比较通行的说法:观音本是男性,是一位太子,名不朐,成佛后与“大势至”菩萨同为阿弥陀佛的左右胁士,合称“西方三圣”。 相似文献
20.
针对长期以来民族学界对"民族""、中华民族"和"56个民族"究竟是什么关系的争论,从逻辑学的视觉对它们进行辨析,揭示了"民族"这一概念所具有的多重含义的原因,并对当下有的学者因曲解或利用"民族"概念大谈"民族意识"并鼓吹"去民族化"的观点进行了质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