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医疗期标准及医疗期满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规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企业用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法定期间制度之一,医疗期在员工保护与企业管理层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由于法律对医疗期的规定散见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以及各地方政府、原劳动部颁布的种种规章、条例,不少企业对医疗期标准及医疗期期满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规则或不甚了解,或存在误区,由此产生的劳动争议和纠纷也日渐增多.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对散见于法律文件中的医疗期相关规定作一梳理和归纳,澄清企业对医疗期管理可能产生的种种误区,从而为企业构建自身的医疗期管理规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劳动者医疗期尤其是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问题,由于现行规定不太明确,加之实务中执行比较混乱,迫切需要对医疗期计算标准、医疗期待遇具体内容等方面在立法和司法等方面予以明晰和指导,从而更好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也能更好地便于企业依法统一执行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3.
《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和《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的废止,对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带来一系列深刻影响。企业如何结合《劳动合同法》等有关规定,制定出合法、合理、有效的奖惩措施?什么是企业制定劳动纪律和惩戒办法最适合的载体?企业对违纪员工的开除、除名、辞退、罚款等处罚方式能否继续沿用?关联企业之间的劳动纪律和惩戒制度如何适用?……本刊邀请到企业界人士、专家学者和法律实务工作者,对上述企业劳动纪律和奖惩制度在制定和实施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4.
法律关于特殊疾病医疗期规定的矛盾导致对特殊疾病的医疗期期限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这会导致不同的裁决结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由地方政府制定《医疗期规定》实施细则,也可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批复或补充规定。特殊疾病的医疗期的延长应根据企业和劳动者的实际情况协商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5.
正职工患病期间,劳资双方围绕着休假时限、休假期间的工资福利、药费报销等现实问题,不时产生劳动争议。当普通劳动者面临这些问题时,究竟该如何处理呢?本文通过案例,为读者提供一些实用策略。混淆医疗期和治疗期【案例】:因工作压力大,张女士患病,经单位批准,回家康复治疗。9个月的医疗期将至,公司提前30日以书面告知张女士,劳动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签。张女士认为病情未痊愈,治疗期即医疗期,劳动合同终止期也应延长。  相似文献   

6.
非全日制用工已成为当今社会一种普遍的用工形式,对于企业灵活用工、降低成本以及劳动者灵活就业具有重要意义。现行法律仅对非全日制用工的工作时间进行了规定,对非全日制用工超时劳动问题并未涉及,对非全日制用工的加班问题也没有规定,导致实务中非全日制用工超时劳动纠纷频发。如何正确合理地认定非全日制用工的超时劳动问题,不仅可以为解决此类纠纷提供法律依据,而且对非全日制用工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咨询台     
转制企业职工医疗期如何执行重庆畜电池隔板厂来函咨询:企业在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过程中,职工的医疗期应从何时开始起算?如何计算?经与有关部门联系,现答复如下:一、关于医疗期的执行时间。虽然劳动部劳部发〔1994〕479号文第九条规定从1995年1月1日起执行,但鉴于第二条明确规定"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制度的时限",医疗期是完善劳动合同制度的配套规定。因此,企业职工医疗期执行可从企业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签订劳动合同后开始计算。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了解疫情期间民营企业劳动用工的变化情况及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援企政策的评价,特对上海市民营企业开展问卷调查和座谈调研。结果显示,从疫情前、疫情初及疫情缓和期三个不同阶段来看,民营企业呈现出劳动用工规模存在一定波动、用工需求逐步恢复、人工成本压力有所缓解、少数行业企业发展迎来新机遇等特点;但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面临较大挑战。同时,调研结果显示,民营企业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援企政策整体评价较高,但部分政策对不同规模企业的覆盖率和受惠力度存在明显差异,另外有些政策遇到难以落地落细落实等问题。建议通过完善预警机制、强化精准服务、指导企业调薪、关注小微企业、完善相关政策等举措,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代开病假条"的小广告,因为病假证明而引起的劳动纠纷并不少见。那么,员工开具了病假条,是否就可以享受医疗期的待遇?企业又可以做出如何的处理呢?【案例1】:陈某于2011年3月入职某公司,双方劳动合同签订至2013年12月,而2013年10月,陈某从医院开具一张"严重乙型肝炎,建议休假治疗"的证明,并指出其按照法律规定可以享受6个  相似文献   

10.
贺耀弘 《劳动世界》2016,(28):48-49
所谓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由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等所确立的一项制度.近年来,医疗期劳动争议纠纷不少,职工医疗期合法权益遭受侵犯,医疗期待遇不落实,及滥用医疗期规则的问题不少,用人单位和职工只有正确理解和准确掌握医疗期相关规则,才能化解用工矛盾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用工成本的影响,发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不会对企业的合法用工成本产生太大的影响,反而会使违法企业的违法用工成本大大增加。希望企业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采取积极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来提高用工成本的利用效率,实现对用工成本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2.
在劳务派遣用工中,用工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虽然没有劳动合同关系,但用工单位是派遣劳务的直接受益者。因此,用工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的劳务用工关系能否顺畅运行,是劳务派遣用工能否实现其真正价值的关键。上期圆桌谈话我们已经探讨了用工单位如何对被派遣劳动者进行法律文书设置的问题,本期我们将继续讨论管理规则的设置问题,以期为各类企业正确适用劳务派遣用工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劳务派遣的发展,既要看到存在的正当性,又要看到发展的负面性。目前,国家层面已经开展了相关的立法修订工作,部分地方已经出台了相关的劳务派遣管理办法。规范劳务派遣要综合考量和合理平衡,否则劳务派遣用工减少了,游离于劳动法律调整以外的其他某种用工行为又可能快速发展起来。规范劳务派遣的背后是我们抉择究竟想让劳动者走哪一扇门,想倡导哪一种就业形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过了对西方管理理论与技术引进、模仿、消化和吸收的三十几年过程,今天,如何"本土化",已经成为国内理论和实务界最热切关注的话题。中国本土化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要加强专业化和技术化,提高管理的技术含量;必须要适合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法律环境,关注企业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5.
<正>问:张某是一名有5年工龄的工人,前不久得了脑病一直在休病假,现在规定的医疗期已满,需继续医疗、休息。请问,医疗期后的工资该如何支付?答:依原劳动部关于《发布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劳部发〔1994〕479号)第三条,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3  相似文献   

16.
劳务派遣用工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法制化程度低、行业规范程度低、市场化程度低的三低问题。要规制劳务派遣用工,应尽快建立和完善规制劳务派遣的相关制度、政策与机制,首先要及时实现法律的"补位",其次引导劳务派遣企业向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并畅通派遣员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渠道。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不断深化,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再者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如何最大化激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潜能以及最大化的发挥人才的作用,最重要的就是企业有一套健康的薪酬管理体系。在企业的发展中,一套优秀的酬薪体系有很好的激励作用,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同时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对于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和企业发展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简介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的定义,以及对企业的重要作用,最后阐诉了当前企业酬薪管理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医疗期制度是劳动立法正视劳动者的弱势地位、对劳动者予以倾斜保护的体现,但劳动规章关于特殊疾病医疗期规定的矛盾,导致对特殊疾病的医疗期限存在不同的理解。我国劳动立法考虑"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本单位工作年限"两个因素来确定医疗期限长短,较好地协调了当事人之间的利益。但特殊疾病的医疗期限不能突破医疗期限确定的一般原则,并非所有身患特殊疾病的劳动者都享有24个月的医疗期。国家应对特殊疾病医疗期限问题的规定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19.
医疗期制度是劳动立法正视劳动者的弱势地位、对劳动者予以倾斜保护的体现,但劳动规章关于特殊疾病医疗期规定的矛盾,导致对特殊疾病的医疗期限存在不同的理解。我国劳动立法考虑"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本单位工作年限"两个因素来确定医疗期限长短,较好地协调了当事人之间的利益。但特殊疾病的医疗期限不能突破医疗期限确定的一般原则,并非所有身患特殊疾病的劳动者都享有24个月的医疗期。国家应对特殊疾病医疗期限问题的规定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宣武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辖区内部分劳务派遣企业及劳务派遣员工进行了调查,本文即为此次调查后的报告。劳务派遣用工由于存在有关系无劳动,有劳动无关系的特殊性,容易导致管理上的不完善;又因相关立法的欠缺,极易出现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问题。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当前劳务派遣企业的现状,从规范立法和建立四位一体管理体系的角度,对完善和发展劳务派遣企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