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燕 《中国劳动》2013,(1):23-25
我国加班工资计算方法的规制应当坚持将工作时间作为工资决定的基础,抛弃以"提供正常劳动"为内涵的工资概念,避免将标准劳动关系中的计时工资扭曲为非标准劳动关系中的小时工资以降低加班工资;应当秉承保障与提高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基本原则,当劳资双方未约定加班工资数额时,以不低于《工资总额规定》的范围作为确定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严格按照《劳动法》规定的标准给付加班工资。  相似文献   

2.
2008年是我国劳动关系历史上变化最为剧烈的一年,劳动关系出现了新的特点。首先,农民工已成为我国劳动关系的主体因素,如何处理农民工的劳动关系,已经成为劳动关系调整的重心。第二,非公企业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用工主体。第三,以劳务派遣等用工形式为代表的非标准化的劳动关系,已经成为我国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用工形式。第四,劳动关系主体双方之间的利益明晰化,双方的冲突和矛盾调和的难度加大。第五,当前我国企业工资收入差别过大,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及调控方式难以适应市场化的工资分配机制。第六,劳动标准问题已经成为劳动关系的主要问题。第七,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大幅增加,集体劳动争议明显上升。这些新情况没有现存的理论和经验可以借鉴,需要本着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虚心向基层学习,向实践学习,切实转变管理观念,调整工作重心,从而调整和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
劳动仲裁受案范围,是指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范围,以争议当事人和争议标的为两大基本标志。从目前的有关规定来看,我国现行立法仅将劳动争议当事人限于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即争议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及劳动争议发生的前提和基础。但是,由于我国法律未对“劳动争议  相似文献   

4.
拖欠工资是近年来我国劳动领域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它不仅是一种违约行为,更是一种严重违反劳动行政管理秩序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严重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违法犯罪行为。因而对工资拖欠法律责任的研究,是有效遏制工资拖欠行为、完善工资立法的有益探讨。本文从工资与工资权的关系出发,剖析了工资拖欠行为的法律属性,进而从社会法的视角提出了工资拖欠的三重责任。最后结合总理讨薪案,对我国工资法律制度进行了反思,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工资等相关问题进行平等的协商,以达到双方共同发展的目的,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现阶段,我国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仍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针对当下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以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企业与员工的劳动关系中,"工资"无疑是劳资双方共同关注的核心话题。近年来,有关员工工资所引发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一直居高不下,据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统计,自2008年以来,以工资或劳动报酬为仲裁标的的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稳居各类劳动仲裁案件之首。实践中,由于对工资构成与工资支付相关的法律、法规缺乏了解,导致在与员工约定工资标准或发放工资时极易引发法律风险。本期圆桌谈话基于对当前工资构成及工资支付相关法律、法规的梳理与归纳,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企业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经济关系制约下的社会劳动关系,正在向着企业化、市场化、法制化方向变化发展,给企业带来了许多新课题,需要现念上更新,理论上探索,实践中解决。这里,仅就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的变化和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谈点浅见。一、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引起社会劳动关系的变化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国家为了使国有企业成为"四自"经济实体,在市场竞争中居于主导地位,颁布实施了《企业法》、《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使多年来我国劳动关系的主体、确定和处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劳动关系正在由国家主体变成企业主体。适应建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国家将国营企业改称国有企业,法定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企业法人资格,对职工承认其对自身劳动力具有合理流动、双向选择的自主支配权利。这就在法律关系上,使企业和职工两个当事人在企业劳动关系中获得了应有的主体地位,劳动法津关系主体的变化,是劳动关系的基本变化,它主导着劳动关系的确定、权利义务、终止和解除。(二)劳动关系的确定,正在由行政隶属关系变成平等协商的契约关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为了使企业独立法人资格得到落实,赋予企业享有劳动、人事、工资、奖金自主权,使企业能够根据生产经营、维  相似文献   

8.
省劳动关系协调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劳动关系协调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以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主线,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重点,积极探索市场经济下协调劳动关系和管理企业工资分配的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9.
工资是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劳动关系双方的约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实践中,因工资支付而产生的争议在劳动争议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几乎每个劳动争议或多或少都与工资支付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本文归纳了用人单位在工资支付中一些常见的、易忽视的理解误区,以帮助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理清工资支付的有关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0.
劳动关系是人们在从事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关系问题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劳动关系决定机制和调整机制,是调动和保护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进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重要前提,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和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省劳动关系协调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劳动关系协调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以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主线,以维护劳动合法权益为重点,积极探索市场经济下协调劳动关系和管理企业工资分配的体制和机制。[编按]  相似文献   

12.
2009年.全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攻坚克难.积极有为.牢牢把握工作大局,紧紧围绕劳动保障工作中心任务.以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目标.突出抓好应对危机稳定劳动关系、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加强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劳动关系的主体及其利益诉求越来越多元化,劳动关系矛盾已进入凸显期和多发期,劳动争议案件居高不下,有的地方拖欠农民工工资等损害职工利益的现象仍较为突出,集体停工和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任务艰巨繁重。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立法上没有对"工资"的概念进行明确解释,何谓"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理解上亦存在争议。浙江省、上海市、北京市在加班工资基数的计算上采取不同的做法,其它各地也方式各异,由此产生立法和实践困境。应当统一立法,由国家立法机关对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进行规定,以劳动者前十二个月所得的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明确只要是劳动者劳动支出的对价,除非具有劳动保险或者保护性质的,都应当计入基数范围,同时对劳动合同优先原则进行合理设计,以完善加班工资计算制度。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关系矛盾定位为人民内部矛盾,探索形成了既兴市场化之利又除市场化之弊,既有激励又有约束,既体现效率又促进公平的劳资利益协调与平衡体系。中国特色劳动关系调整的实践路径与内在逻辑是:以市场化为基,释放劳动和资本等要素的活力;以法治化为本,平衡劳动关系灵活性与安全公平性;深化工会改革,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和企业民主管理;优化行政治理,督查激励地方政府与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升社会参与,推进劳动关系网络化、精细化、专业化治理。其中,政府发挥了"劳动关系的改革者""劳动契约的规范者""劳资集体自治的推动者""和谐劳动关系的引导者""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的促进者"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工资支付保障法律规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工资支付保障法律制度虽然基本建立,但主要以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主,存在法律位阶过低,制度设计缺乏系统性、前瞻性,政策导向性强,法律监管不力,法律救济渠道不畅等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本文研究工资支付保障法律规制,以问题为导向,并提出符合我国劳动关系法治化治理实际需求的规制理念和路径。  相似文献   

17.
元旦春节期间.蓬溪县劳动争议仲裁部门为劳动开通维权“绿色通道”。采取简易程序。对符合受案范围的案件快立快结。对追索工资报酬的劳动免收一切费用,确保农民工在节日期间领到工资。  相似文献   

18.
和谐劳动关系需要依法构筑。我国当前对于"同工同酬"的理解和适用出现了严重偏差,究其原因,在于我国法律法规中有关工资、劳动报酬、薪资等表述混乱不一,失于严谨,且与英文的对译也较为随意。文章重点考证劳动法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劳动报酬"相关含义的用语,发现先后使用过"庸""赁银""工钱""工资"等表述"劳动报酬"。通过简略考证,呼吁立法者尽快规范并明确界定劳动法中法律术语的内涵和外延,以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企业是要素所有者通过契约关系所形成的经济组织,也是搭建劳动关系的重要平台。会计信息作为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综合财务资料,不仅能够运用于工资集体协商的过程,更有助于提升工资集体协商谈判质量。相对权威的会计信息能够合理诠释企业收益的真实状况,可以为参与工资集体协商谈判的利益各方提供一个比较清晰的谈判思路,因此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可以提升工资集体协商质量。工会组织在工资集体协商中运用会计信息时,必须遵循合法性、持续经营和保密性前提,主要考虑人工成本、劳动生产率与经济效益和企业赢利能力等因素。  相似文献   

20.
简晓培 《中国劳动》2007,(12):22-23
工资集体协商是指企业职工代表与经营者就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支付办法、工资标准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企业与职工双赢,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劳动关系双方及有关各方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