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石双华 《东方论坛》2013,(3):50-55,75
"婚姻""和合"的文字起源,都离不开对男女、好合的暗示。从"婚姻"与"和合"的释义起源、婚姻中和合的显现、婚姻中和合原理的施化流行等三方面分析后可以发现:"和合"之意在最初离不开男女婚姻之事,经过各个时代的思想家的阐释与界定,逐渐赋予了其更丰富的含义;现代生活中许多风俗习惯、婚配礼仪等都存在和合文化象征;在婚姻中应用和合学五大原理,可以使婚姻关系臻至和美境界。  相似文献   

2.
从民族学、人类学的角度看,《诗.风》中有关“在水一方”式的隔河恋悲剧,表现的是“两合氏族”通婚过程中,同族男女在族内男女严格隔离政策下隔河相望、恋而不成的悲剧。这种同族男女隔河而恋的悲剧,虽然在当时的条件下是被严格禁止的,其结局注定是不会成功的,因而造成恋爱者一定的压抑和忧愁心态,但从人类婚姻史和社会发展史来看,却是人类摆脱远古群婚制的必然产物,因而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3.
宗族问题颇受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关注,在我国学术界,对于宗族的一些基本问题,学者们仍未形成共识.程德祺先生纵观宗族源流,在《原始社会初探》一书中认为,宗族起源于"相当发达的原始母系社会";其基本构成单位是,作为基本经济单元的血缘亲族集团.此类问题的探讨为宗族概念的界定提供了基本的人类学阐释.  相似文献   

4.
《说文》所反映的上古婚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探求《说文解字》中有关婚姻的文字及其释义,参验古代文献及近现代婚俗,考稽出了上古时代存在过的六种婚姻制度──群婚、抢夺婚、夫主婚、妇主婚、交换婚、妻妾婚。旨在拓宽汉文字研究的领域,并为古代婚制的研究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5.
幽默三则     
《老友》2013,(9):54
婚姻介绍吕小姐:"我要找一个年龄比我大一点,个子比我高一点,学历比我强一点,收入比我多一点,风度比我帅一点,家里房子要大一点,老人要少一点的男友。"婚姻介绍所的电脑立刻打出如下文字:"吕小姐,你的嘴多了一点,应找一个姓聂的男子与你相配,使他有足够的耳朵听你唠叨。"大象与蜗牛之爱大象爱上了蜗牛。  相似文献   

6.
雍正朝大力开辟黔东南苗疆之后,清王朝对该地实施了全面的开发与经营,推行礼治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全面干预婚姻生活成为礼治的重要内容。人们不仅开始以“六礼”的程序来实现婚姻的缔结,且在初婚与再婚里,已逐渐形成了“文字凭据”的观念,“庚贴为凭”的婚姻程序为人们所接受,一般性婚书开始流行。而“嫁卖生妻”、休妻与退婚,是人们娴熟利用儒家的“礼”来强化男性在婚姻中的主导权的表现。地方政府在基层社会的代理人,积极地参与人们婚姻的缔结与变动,这种婚姻监督与监管权从亲属向政府地方代理人的转换,无疑是一重要的新转向,表明国家权力通过干预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婚姻生活而全面进入苗疆基层社会。  相似文献   

7.
氏族姓氏是一个民族的特有标识,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乾隆初期编纂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强化本部族自我意识,增进民族凝聚力.它是满洲本部族认同的一部“法典”,也是确立民族谱系的依据,其编修亦促进了满洲各族谱、家乘的普遍编修.“钦定”满洲谱系经过多次修订,以达“敬祖收宗”、以备选官、诉讼之据、禁习汉俗,及校补匡正之功效.  相似文献   

8.
氏族姓氏是一个民族的特有标识,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乾隆初期编纂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强化本部族自我意识,增进民族凝聚力。它是满洲本部族认同的一部"法典",也是确立氏族谱系的依据,其编修亦促进了满洲各族谱、家乘的普遍编修。"钦定"满洲谱系经过多次修订,以达"敬祖收宗"、以备选官、诉讼之据、禁习汉俗,及校补匡正之功效。  相似文献   

9.
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分别以易洛魁人氏族和希腊人氏族为典型,剖析了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基本特征。本文以经典论述为基础,对易港魁人氏族与希腊人氏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人类社会从史前时期向文明时代过渡时在社会关系上发生的继承与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一水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水家不仅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而且,现今还保存相当数量的水文字。这些水文字全部用水语认读。水文字主要用来书写水家的典籍——《水书》。《水书》在水家的社会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诸如婚姻、丧葬、祭祀、营造、出行、农事等活动都要依据《水书》推定而行,人的安康祸福,也由《水书》推算。《水书》历来是支撑水家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之一。水文字属于表意方块字,类似古汉文字。汉文字的书法是东方独特的传统艺术。研究水文字书法,不仅使水文字书法艺术得以发掘而让人们充分地认识水家…  相似文献   

11.
袁良骏 《南都学坛》2005,25(4):50-52
王璞的短篇小说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它不太注意故事的完整,而着重表现一种意绪、一种情调,有一种浓郁的抒情气息和沧桑感,文字也比较考究。她以自己的坎坷经历为基点,从女性的独特视角出发,巧妙构思作品,反映了恋爱与婚姻中的幸与不幸。  相似文献   

12.
婚姻是当事人之间以成立夫妻关系为目的的身份性契约 ,婚姻是符合特定社会的社会规范、为特定社会所正式承认的两性结合 ,婚姻具有私人性和社会性有机统一的双重属性。事实婚姻符合婚姻成立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 ,是合法成立的婚姻类型。婚姻登记是最具权威性的婚姻成立的公示形式 ,事实婚姻的公示效力劣于登记婚姻。我国婚姻立法应对事实婚姻性质和地位作出明确、合理界定 ,有条件地承认事实婚姻。  相似文献   

13.
婚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婚姻观念、婚姻方式和婚姻礼俗,它以有规律性的活动制约着人们的婚姻意识与婚姻行为。从婚姻观念、婚姻方式、婚姻礼俗等层面,对畲瑶两族的传统婚姻文化进行历史性的考察,不仅可以为畲瑶两族同源异流关系提供有力的文化佐证,同时也为畲瑶传统婚姻文化的比较研究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范式。  相似文献   

14.
众多婚姻理论的歧义性表明,各种婚姻论说中一旦引入婚姻的功能性要素来界说婚姻的本质时,也就进一步遮蔽了婚姻的本质。婚姻本质的界说,应该首先剥离各种次生的功能性关联,最后唯有性以及性关系或性行为是婚姻的中心事实,是婚姻的核心指向。婚姻的本质就在于,它是对人类性行为的制度性规范。  相似文献   

15.
论婚姻的属性——以关系契约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婚姻自治已深入人心,但婚姻契约观一直受到各种各样的质疑,而关系契约理论为婚姻的契约属性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在婚姻关系中,交换、选择和未来意识共同交织于以婚姻家庭为基础的社会中,婚姻具备了成为契约的前提要素。但婚姻并不是普通的契约,婚姻是一种长期契约,婚姻契约具有不完全性,婚姻中的当事人既是婚姻共同体的成员,又是具有独立利益的个体,关系规范、社会规范和法律规范共同调整着婚姻契约。用关系契约解读婚姻,能够更加理性和客观地界定婚姻的性质和特点,为婚姻法律制度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边境跨国婚姻与我国内陆省市跨国婚姻存在本质差异,前者是基于地缘文化交错和跨境民族族群文化相似基础上婚姻主体的行为自觉,而后者则带有婚姻商品化色彩。我们把跨国婚姻置于边境特定场域进行研究,发现跨国婚姻的产生与我国婚姻市场挤压导致的男性过剩、越南婚姻市场排斥导致的女性过剩、跨境民族族群文化认同、婚姻主体理性动机以及跨境社交网络构成的社会基础高度关联。跨国婚姻是婚姻市场内生与外延双重机制作用婚姻主体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基督教经典《圣经》、早期教父以及中世纪神学家的婚姻思想,从婚姻的目的、婚姻的缔结(即什么构成合法有效的婚姻)、婚姻的解除、婚姻的道德方面对基督教婚姻思想的形成进行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西王母是中国神话体系中极其古老的神祗之一,闻一多先生称之为"中华民族的总先妣".有关她的原型,从汉代起,便有种种论述,或以之为怪神、女王,又或以之为国名、地名,诸说纷繁,分歧较大.从文字学的角度上分析,"戴胜"二字乃象形兼会意,反映与再现了游牧部族的生产生活状态,而"豹尾虎齿"、"蓬发戴胜"的西王母正是狩猎经济下的氏族图腾神.  相似文献   

19.
两汉是中国古代上古婚姻向中古婚姻转化的时代。在这一时期,乡村婚姻具有了越来越鲜明的特性,从婚姻的基本功能到婚姻的基本程式都与城市官僚贵族婚姻有着明显的不同。乡村婚姻功能中的经济与生产功能、乡村婚姻程式中礼俗关系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与把握两汉乡村社会的重要门径。  相似文献   

20.
《水浒传》描写了一系列繁杂的婚姻形态,总体上不出封建婚姻范畴,宣扬了封建婚姻观念,有时却又超出封建婚姻界限,表现出诸多不合封建婚姻观念之处。传统道德的沉淀,市民思想的兴起,异族文化的传入,原始婚俗的残存,都对《水浒传》的婚姻描写发生影响,集中体现了婚姻世俗化的倾向,以及非常复杂的多元婚姻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