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东南亚三个语系中争议最少的是澳亚语系。一种较为特别的名称(有时取其狭义)是孟高棉语,它来自孟语和高棉语。操这两种语言的人曾统治过大印度化的诸王国。在德瓦拉瓦提和别的地方的孟人从前控制过泰国中部和北部,后来控制过缅甸北部。高棉人至今仍是柬埔寨的主体民族,但他们以前的地盘要广阔得多。大多数学者把越南语包括在这一语系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各国的领土和民族(peoples)互不相同。同别处一样,东南亚的国家常被称为“nations”,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即用“nations”一词,这暗示着每个国家内的众多民族只构成一个民族集团,因此易于区分,也易于确定其特点。但事实常常不是这样,许多国家的居民不仅显示出民族性的差别(differences of na-tionality),而且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差别。民族多样化(ethnic diversity)是一个突出的离心因素,由此导致的对立民族间的紧张关系不仅影响了国家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而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问世一百周年了。这部被列宁在《论国家》一书中高度评价为“这是现代社会主要著作之一”的论著,不仅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著作,而且是一部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经典著作,在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发展史上,一直闪耀着夺目的光辉。  相似文献   

4.
从“蕃”和“乃”的词源看西藏农业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远古时期的旧石器时代,西藏高原就有了人类的活动。可见,藏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藏语因此也保存了许多古词,本文仅从“蕃”和“乃”字的词源探讨西藏农业起源的一个侧面,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学者。 一、从“蕃”看西藏农业的起源 自古迄今,藏族一直自称蕃(bod)。那么“蕃”这一称谓起源于何时呢? 近代西藏著名的历史学家根敦群培在其所著《白史》中记载:“吾等此处,以最初时在自己语中即呼之为‘蕃吉域’(蕃境)”,在《贤者喜宴》中也可看出“蕃”早在松赞干布前就已  相似文献   

5.
清真食品的特点探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瑞海 《回族研究》2004,(1):100-103
清真饮食是指按照伊斯兰教法规定、穆斯林可食用饮食。历史上穆斯林学者对“清真”二字的解释说:“纯洁无染之谓清,诚一不二之谓真。”(王岱舆:《正教真诠·正教章》)清真食品不但为回族等各民族群众在生活上提供了美味佳肴,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而且随着时代的前进,清真食品已发展为一种产业,为我国经济的增长开辟了新的广阔的道路。那么,清真食品有哪些特点呢?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悠久的历史性清真饮食由来已久,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唐宋元时代伊斯兰教的传播和回回民族的形成。中国清真饮食的起源,应该说和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是…  相似文献   

6.
南方诸族生殖崇拜文化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崇拜是一种宗教行为。 生殖崇拜是一种遍及全世界的历史现象,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的第一版序言中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人类要生存、发展下去,就得依靠众多的人组织起来,才能取得征服自己的足够力量。生殖崇拜正是由对“种的繁衍”这样一个对人类发展至关重要的历史使命的注重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7.
我的普米故乡有木楞房,木楞房里的姑娘会手捧甜美的酥理玛酒献给远方来的客人……普米族的语言属藏缅语族的羌语支,具有独立的语言体系.与周围民族的语言相比,其语言要复杂得多,是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不可比拟和替代的.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普米族至今没有完整地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据考察,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些以形表意的普米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内蒙古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和内蒙古历史研究所民族研究室联合举行了有关鄂伦春族专题研究的学术讨论会,讨论了《鄂伦春族“乌力楞”的性质》等八篇文章。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以下简称《起源》)已经发表一百周年了。这是人类蓬勃发展的一百年,是科学知识和伟大成就迅速增加的一百年。虽然现代科学对于前阶级社会的了解要比恩格斯时代多得不可计量,而它所掌握的研究方法也比恩格斯时代的学者精明和准确得无法比拟,但我们象过去一样仍然依据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原则来指导现代科学的发展。恩格斯的著作不仅是当时所积累的知识的总结和综合,而且是决定科学继续发展的长远的研究纲领。依据列宁的评价,它是“现代社会主义主要著作”之一,因  相似文献   

10.
一、部落(племя)和部族(народность)部落和部族是民族形成之前最早的历史性共同体。通常把部落和部族(也包括民族)称作人们共同体的历史形式,这是没有什么疑义的。问题在于它们都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共同体,有哪些特殊之处可同其他的历史性共同体:种族的、阶级的、国家的、宗教的等等共同体相区别?为着分清这些特殊之处,就要把部落、部族(也包括民族)有别于其他共同体的语言、文化、习俗和传统的特点阐述清楚。“民族的语言”、“民族的地域”、“民族的传统”  相似文献   

11.
你的信仰是什么?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最大的烦恼是什么? 马新民(男,回族,兰州围巾厂工人) 答:我信仰伊斯兰教。最大的愿望是祈求安拉(真主)相助世界、人类和平。最大的烦恼是两伊战争(伊拉克和伊朗)烽火的延续。安拉在《古兰经》里告示信徒“穆斯林皆是兄弟”,反对战争。包铁柱(男,蒙古族,内蒙古科右中旗工商银行) 答:我信仰共产主义,我最大的愿望是能够自学成才。因为我小学未毕业就赶上了“文化大革命”。现在我正自学历史。我生活得很充实,几乎没有最大的烦恼。  相似文献   

12.
试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与一体教育观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长期以来在中华民族问题的研究上 ,有两个重点领域 ,即中华民族的多元本土起源问题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问题。起源问题的实质是“多元” ,凝聚力问题的实质是“一体”。多数研究者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对两个问题的分别研究上 ,而很少能将二者辩证地统一起来。本文以“多元”与“一体”的历史演进事实为线索 ,论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观的形成与发展。反过来又用多元一体教育观形成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来论证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社会格局的形成。作者认为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不仅是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 ,也是各民族多元文化教育与国家一体教育显在与潜在发展相互交替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18世纪晚期以来的涉藏汉文史籍中称南亚的英国人为“披楞”,这是对藏语词的音译.前辈学者研究认为“披楞”源自波斯语Feringi一词.文章梳理了藏文史籍中“披楞”的多种拼写形式,探讨了藏文文献中有关英国人的称谓变化,指出藏族人对英国的称谓经历了从“、“”、“”到“”的变化过程,反映了从最初的误指、借用到创造新词,再到名从主人的演化脉络.  相似文献   

14.
关于“社会主义民族”学说的讨论,正在苏联展开,在其他某些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也不同程度地进行着。这使我们面临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社会主义民族论”在理论上是否站得住脚?有的作者否认“社会主义民族论”有任何科学价值。一些苏联作者自己也不想掩饰,这一理论是为苏联国家的超理论的利益,或者说得更确切些,是为完全实用主义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孟人与属蒙古人种的缅人同种,但语言却完全不同。虽然语言不同,但因同属蒙古人种,因此相貌完全一样,彼此十分亲密。孟人与缅人自蒲甘时代开始交往而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是从事畜牧业生产的民族,许多优美动听的故事和传说大多以马为主题,委婉生动,引人入胜。当今,畜牧业生产在蒙古族的生产生活上仍占重要地位,所以蒙古族又有马背上的民族之说。 蒙古族给马打“烙印”是传统蒙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究竟起源何时? 盛行何世? 未见资料直接记载,迄今众说不一。基于上述原因,借鉴一些民间传说,有关历史活动和间接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吐火罗语的发现和研究是本世纪印欧比较语言学的大事,探究操所谓“吐火罗语”的人的起源和历史是中国民族史、中亚史以至世界古代史上的重要课题。在好几十年的岁月里,许多中外学者对吐火罗语的命名及其所牵涉到的一系列历史地理和民族问题,进行了反复辨难。根据多数人的意见,吐火罗语甲、乙方言可以分别称为焉耆语和龟兹语。但是,还留下不少问题需要继续研究,特别是“吐火罗人”的起源问题尚未解决。《历史上最初的印欧人》是已故W·B·享宁教授(1908—1967)发表的关于“吐火罗人”起源问题的重要论著之一。原文刊载于《社会和历史——魏特夫纪念论文集》,是在作者逝世后好些年才发表的。本文拟对这位杰出学者的生平和学术成就作一点极其简略的介绍。接着,将尽可能地利用国内外的最新资料,谈一下吐火罗人起源问题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8.
我国铜鼓有两种,一种是中原商代铜鼓,一种是南方兄弟民族铜鼓。二者名虽一,质地相同,但造型、纹饰与用法不同,起源也不一样。本文由于篇幅的关系,有关商代铜鼓的起源问题,只作简单说明,主要是阐明南方兄弟民族铜鼓(以下简称“南方铜鼓”) 的起源问题。有关南方铜鼓的起源问题,一如铜鼓的作用和铜鼓的族属问题一样,向为铜鼓学人所注意,并发表了不少意见。这些意见主要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经济—文化双重结构”模式的释义阐述了全球化进程中贫困与东南亚国家民族动乱之间的关系。文章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贫困不仅指经济贫困,而且还包括文化(广义的文化)贫困。文章认为,在“经济—文化双重结构”模式中,文化是主要的矛盾方面;在全球化刺激下民族主义的多层次、全方位的表现,是贫困问题与民族抗争相联系的重要原因;全球化时代东南亚国家中的贫困与反叛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少数民族围绕文化自主权的民族抗争。  相似文献   

20.
民族的概念在东南亚居住着众多的民族,他们彼此有一定的联系,创造了各自的历史。“民族”这一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而作为学术用语,学者们的用法却不尽相同。在此,我把“民族”一词作为与ethnos”、“ethnic group”或“ethnic unit”相对应的概念而使用。《民族世界史》主编之一冈正雄是这样讲的:“ethnos是语言相同、文化——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全部生活领域(经济、社会、宗教、艺术、文化等)的生活方式——的性质相同、信奉同一祖先、主张内婚、经济上完全独立的单位体,是历史上居住同一地区、持有同属一个群体的意识和感情的人的群体。”在此,我无意对民族的概念展开讨论,只举出包括冈正雄和我在内的许多民族学学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