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民族文化档案是记录、反映我国各民族文化发展历史、现状的重要载体,是对少数民族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和历史面貌的真实记录,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卷帙浩繁的文化档案里,民族文化档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文化档案工作对促进我国的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群体的健康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保护、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重要表征的节日文化,是展示民族特色、寄托民族情感、传承民族文化、昭示民族认同感的重要窗口和载体,是各少数民族文明发展过程中最具魅力和个性特色的文化符号。以恩施州节日文化为个案,探讨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当代价值,发现节庆文化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与策略,对民族地区节日文化的保护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部少数民族的宗教文化是其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西部中小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简介了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文化 ,进而分析了西部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 ,重点阐述了西部少数民族文化对西部中小企业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化认同与藏族体育的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民族在适应青藏高原自然环境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是维系藏民族认同的纽带.作为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民族传统体育,其产生与发展,体现着对藏族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藏民族传统体育用在建立共同的民族归属感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仪式化作用.研究民族文化认同与藏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全球化民族文化认同的变化等,对于新时期传承发展藏民族传统体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又是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保护、传承、创新、开发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掘民族文化内涵,努力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促进经济与文化的和谐发展。临夏砖雕、保安腰刀、花儿等独特的民族文化是临夏重要的文化资源,通过发掘、保护、传承、发展、开发这些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不仅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也能使其成为构建当地新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该民族智慧的结晶,体现了民族的精神,是一个民族长期共同生存和生活的产物,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延续的重要因素,而且是民族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影响主观民族认同的重要因素。当今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在民族自身发展的同时,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日趋重要。本文想通过“文化界定的误区”来解释本民族文化在民族个体在选择文化认同时显得弱势的原因,以及想以贵州黔东南平秋九寨侗族村为例,初探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文化主体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民族文化对民族的延续和国家的存亡,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培育民族优秀精神品格方面也起着其他方式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在高校,大学生社团作为文化传播的主体,具备弘扬民族文化不可估量的优势。充分发挥学校领导的作用、建立健全民族文化类社团的良性机制、发挥社团成员聪明才智、激发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注重打造精品民族文化类社团,致力于弘扬民族文化途径的探索,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民族文化活动,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支持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鼓励各民族加强文化交流。国家遵循民族文化发展的原则和规律,坚持把民族文化保护纳入文化发展总体战略,制定和执行一系列特殊政策措施,大力促进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使少数民族文化在发展中呈现出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9.
西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多层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既需要考虑文化建设中的一般性需求,同时也需要兼顾因地域、民俗、民族等相关因素制约而导致的特殊性.西部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游艺民俗资源,既是农村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滋养西部各民族传统文化生活中重要养分.各民族游艺民俗的创新性继承和开发,在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有着突出的重要意义和特殊价值,应是西部民族乡村多层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的重要源泉,同时也是探索走出有中国特色公共文化服务创新之路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10.
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民族文化建设,积极推进民族文化创新.民族文化的观念创新、资源创新、特色创新、产业创新、体制创新,对繁荣民族文化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保护民族大众文化实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民族大众文化是实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支点.然而,面对如此强势的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文化同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其突出表现是民族大众文化的衰落.若失去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无异于毁掉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创新将是保持各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基本途径,而实现这个目标的基本支点就是民族大众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民族文化传承人的历史价值与当代生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族文化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是民族的身份、象征和民族精神、民族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全球化、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冲击下,民族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消失与消亡。正确分析评价作为文化重要主体的传承人的历史作用与当代生境,实现文化解困,有利于优秀民族文化的抢救、保护与开发、利用,有利于人类在绚烂多彩、生动多样的文化生境中自由、和谐地共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化保护意义重大、任重道远,各级政府是民族文化保护最重要的主体。目前,在民族文化保护中,地方政府存在认知不清、职能不明、工作不力、措施缺位等问题。因此,需要从制度层面明确各级政府在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中的职能与地位,形成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机制与体系。  相似文献   

14.
多元文化教育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多元文化教育是以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为出发点,为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的一种多种文化共同教育的途径。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应成为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多元文化教育对于促进各民族间的相互理解,传承、弘扬民族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交流有限性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交流只是一个概念,在具体的实践中,各有不相同的表现形式,带有各自的局限性:涉及人口有限、涉及文化领域有限。但由于文化的完整性及系统性,能够使其他人口、其他文化组成部分发生适应性变化。由于参与交流民族各自的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民族文化交流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流向。教育通过对发展较快民族文化的系统、深入的借鉴,成为加速发展后进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发展参差不齐的多民族社会追求共同繁荣的理论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6.
论民族文化多样性与人类生存环境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历史的长河中 ,人类为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在千差万别的生存环境下创造了千姿百态的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珍宝 ,是人类智慧的总库存。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有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宽松 ,对缓解目前已出现的生存环境恶化问题有着积极的意义。有效地利用各民族文化的多元并存资源 ,人类 2 1世纪的生存环境将仍然是美好的。  相似文献   

17.
广西龙州布傣天琴文化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龙州地处祖国南疆,其布傣天琴文化在传播、保护过程中得到不断的赓延、充实和发展,成绩斐然。布傣族群依托天琴天谣弹唱等文化符号,凭借形式多样的传播模式与渠道,使自身从鲜为人知的小族群文化变成一个文化热点,从弱小的边地文化变为风靡民族乐坛的文化,得到了有效保护、传承、传播,其成功传播对于类似相对弱势族群、少数民族的文化保...  相似文献   

18.
中国 5 5个少数民族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都孕育了自己光辉灿烂的首饰文化 ,每个民族的首饰造型、质地都与本民族的历史、宗教、审美息息相关 ,主要具有五大特色 :一、历史悠久 ,二、爱情象征 ,三、崇尚自然 ,四、品类丰富 ,五、时尚之源。若能因势利导 ,则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经济人类学的视角审视了民族文化与民族发展的关系。对民族文化资本化的社会背景 ,现实基础以及社会结构与文化权利、人力资本与地方性知识、文化变迁与发展空间、制度融合与社会发展等一些问题的相互关系展开了探讨。认为民族文化资本化的实践活动是民族发展可资利用的一种方式。通过民族文化资本化去获得经济利益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而更为重要的意义还在于这些实践活动还有可能是对规范经济运行的规则的修改与制订 ,从而具有了争夺生存空间的意义。并且认为民族文化资本化的意义还在于对人类多种可能的生活方式的寻求。  相似文献   

20.
西南地区是中国多民族聚居区,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对这一区域的旅游研究上,学者以往的研究目光主要停留在旅游开发比较成熟地区的民族文化保护问题。与之相反的是,对于旅游预开发地区的民族文化保护预警研究则掉以轻心或者关注不够,对民族旅游预开发地区实行文化保护预警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