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同约定与规章制度的协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婕 《中国劳动》2005,(7):48-49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劳动关系所做的约定,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也是对劳动关系的规定。尽管劳动合同主要是对特定的个别劳动关系的约定,主要涉及特定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而企业的规章制度则是对整个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的管理,但是两者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出现重合。也有可能出现,或者劳动合同签订在前,规章制度制定、变更在后;或规章制度制定在前,而劳动合同签订在后等情况。两者的效力如何确定,又如何协调呢?而效力的确定,将直接影响到劳动争议的审理结果。  相似文献   

2.
姜辉 《中国劳动》2003,(8):44-45
在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终止、解除时,由于劳动关系双方相对于其他合同主体有着人身性、隶属性等特征,当事人之间又会派生部分附随义务。这些附随义务相对于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权利义务而言,并非是次要的、可忽视的,而是直接关系到劳动合同当事人的权益,有的甚至对另一方其他权利  相似文献   

3.
由于劳动关系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性质,具有民事行为的某些特征,因此在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法律依据上,形成<劳动法>与<民法>的相互交叉.  相似文献   

4.
如何区分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工伤保险条例》及《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条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最高院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实施前,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指狭义的雇佣关系)的区分标准之一是,一直依照《劳动法》及其解释规定,审查用人单位主体资格,若用人单位具有营业执照或依法履行了登记、备案手续,则属于劳动关系的范畴,反之,则属于雇佣关系。《工伤保险条例》在确定有营业执照,已履行登记、备案手续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关系认定为劳动关系基础上,同时第63条扩大了用人单位的外延,将无营业执照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及依法吊销营业…  相似文献   

5.
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按照等分性、比例性原则处理本案的工资争议,基本上是合法合理的。透视本案,如何使处理结果更趋向公平正义的法治应然状态,作者提出了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是劳动者具体身份是否影响工资分配的形式和自治程度,二是用人单位违反高度契约化的劳动条件是否属于劳动者行使即时解除权的实体条件,三是劳动契约保留原则在劳动者薪酬标准设定上该如何体现。  相似文献   

6.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五项规定,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期满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维持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容易理解和把握,但何为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则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论劳动合同的竞业禁止条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关系具有特定的人身属性,由劳动者对用人单位忠诚义务演化出劳动合同的保密义务,并进而扩展为竞业限制或竞业禁止。竞业禁止条款蕴含了用人单位的财产权益和劳动者的劳动权利两者间的矛盾,成为一个必须依据法律来调整的问题。竞业禁止条款的依据——劳动者的忠诚义务忠诚义务是基于诚信原则产生的合同当事人所普遍承担的一般义务。在劳动合同中,因为劳动合同的人身属性劳动者所承担忠诚义务的程度显然大于一般的民商事合同。劳动者所承担的忠诚义务包含了在提供劳动时应当尽义务和忠诚维护用人单位合法利益的义务。在劳动合同期间劳动者…  相似文献   

8.
刘文华 《中国劳动》2006,(12):30-33
服务期是现行劳动合同制度背景下用人单位固定劳动关系、限制劳动者恣意辞职的一种手段 服务期,一般是指劳动者因接受用人单位给予的特殊待遇而承诺必须为用人单位服务的最多期限.1994年7月颁布的<劳动法>没有规定服务期制度,此前的国家和地方劳动合同立法也没有涉及.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贯彻执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完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统计管理,针对当前各地区、各部门在职工伤亡事故报告、统计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我部编写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统计问题解答》,现发给你们。凡与本文发生矛盾的解答,以本文为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统计问题解答l、什么是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答: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即职工在本岗位劳动,或虽不在本岗位劳动,但由于企业的设备和设施不安全、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管理不善,以及企业领导指派到企业外从事本企业活动,所发生的人身伤害(即轻伤、重伤、死亡)和急性中毒事故。2、什么是轻伤及轻伤事故?答:轻伤是指造成职工肢体伤残,或某些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轻度损伤,表现为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  相似文献   

10.
在现有的劳动法律法规中,相对于企业违约后需承担的责任,员工违约后承担的责任要小很多,而新近公布的《劳动合同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对于企业约定由员工承担违约金的条件作了更加严格的限制,这是否会加大企业的管理难度?近年来,因员工违约引起的劳动争议在不断增加,企业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民工总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已成为新时期城镇建设、产业发展的重要生命军。不和谐的劳动关系对新生代农民工和用工企业双方都形成不良后果。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关系在本质特征上是"脱嵌性"的,这种脱嵌性劳动关系具体体现为经济脱嵌性、组织脱嵌性、文化脱嵌性和制度脱嵌性四个方面。为此,研究从相应的这四个层面对新生代农民工由脱嵌性劳动关系到嵌入性劳动关系的转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案情简介 申诉人朱某到被诉人某镇机砖厂(集体企业)做机械修理工,上班近5个月就因在排除机械故障时,右臂被卷入传送带中造成重伤.先后经两家医院治疗,做了截肢手术.被诉人以与申诉人之间没有劳动关系为由,不愿承担其责任,申诉人在就工伤待遇问题与被诉人再三交涉未果的情况下,诉至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请求依法仲裁.  相似文献   

13.
正劳动关系的建立是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基本前提,对劳动关系的认定,决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分配。同理,劳动合同履行中其他关系的认定,也决定了劳动关系能否顺畅维持。以下几个案例提醒我们,处理劳动关系,本质合理才更重要。员工有权拒签空白劳动合同【案例】:从2008年起,雷先生就在重庆市江津区一家动力公司工作。2008年8月,该公司要求员工与公司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随后,该公司将一份未填写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等内容的格式合同文本拿给雷先生等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作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共同意愿的表示,是以书面形式固定的法律要件。劳动合同一经签订,双方当事人必须共同遵守。随着用人单位劳动法律、法规意识的增强,签订劳动合同已是用人单位依法进行劳动用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在劳动合同的签订中对劳动合同中的岗位约定  相似文献   

15.
共享经济的蓬勃发展催生了新型就业形态,引发各界对于共享经济平台网约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关注。共享经济平台与网约工之间存在着雇用关系,其与传统的劳动关系有所不同,但仍然存在着劳务与报酬之间的交换,面临着因工作原因遭受人身伤害的风险,因而,具备纳入工伤保险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我国工伤保险法律制度应当突破工伤保险与劳动关系捆绑的理论桎梏,将网约工纳入其制度范畴,构建共享经济平台网约工工伤保险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的劳动保障工作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维持劳动关系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要理清劳动保障工作的思路才能更好地开展劳动保障工作。还应不断实践,找出不足,不断完善,让新时期的劳动保障工作能够真正适应新形势、克服新问题、探索新突破。  相似文献   

17.
试用期,常常因为“试用”二字,使人误以为在这个期间可以随意用工,如不签订劳动合同、随意解除劳动合同、规避违约责任,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劳动争议。那么,如何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期间,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该如何规范各自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事实劳动关系,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没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形下,但双方实际履行了劳动法所规定的劳动权利义务而形成的劳动关系。事实劳动关系与其他劳动关系相比,仅仅是欠缺了书面合同这一形式要件,但并不影响劳动关系的成立,是劳动法律关系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9.
建设工程施工中对受害人赔偿的情形极为复杂。对建设工程施工单位与受害人之间关系进行类型化分析,是就受害人人身损害赔偿问题进行路径选择的前提。在建设工程施工单位与受害人之间存在合法用工关系的情形下,工伤保险赔偿请求权和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在权利竞合方面采"兼得模式",在赔偿数额方面采"补充模式";在二者之间存在非法用工关系的情形下,受害人的人身损害赔偿问题,适用《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的一次性赔偿办法》的规定;在二者之间不存在用工关系的情形下,受害人的人身损害赔偿问题,适用民事侵权损害赔偿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源因素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供给侧改革有助于平衡各方在劳动关系中的权责配置,与现行劳动立法具有契合性,为劳动法治建设提供了机遇。目前,劳动法领域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供给侧改革的障碍,存在对劳动法的认识偏差,劳动关系的稳定性与灵活性不够协调,管制与自治失衡,集体劳动关系、劳动就业、社会保障领域的法治建设滞后。应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引导对劳动法的认知,对劳动合同的期限及劳动合同解除制度进行修订,协调劳动关系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完善调整集体劳动关系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有关就业促进和社会保障领域的立法,从而满足供给侧改革对劳动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