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好人基金”作为一类特殊的社会公益基金,产生于社会道德缺失的当下.从社会整体风气、法律法规、社保制度、媒体道德以及个人正义感五方面阐述“好人基金”产生的原因,从需求性、利益性、规则性三个层面深度挖掘“好人基金”背后掩藏的道德困境,提出了化解其尴尬境地的相关措施,力求以一种新伦理道德视角对“好人基金”做出解读.  相似文献   

2.
“讲述凡人善举,传递你我感动。”在2008年3月的最后一天,一场别开生面的“故事会”,在南京电视台600米演播大厅举行。施兴凤、张静、陶勃恒三位人物,在现场讲述着他们的故事,用平凡的语言打动着近百名观众。在他们身上,体现着南京新时期的市民精神,是当代南京的道德模范。而“感动南京故事会”这种形式,也将作为传播南京道德文明的一个新的载体,在每月的月底深入基层。  相似文献   

3.
李莉  张琼 《淮海文汇》2013,(6):16-18
好人文化在徐州的逐步培树与传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具备了群众性和普遍性。弘扬好人文化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与和谐文化建设中的深入之举、突破之举,应全力打造好人文化品牌,充分发挥好人群体示范效应,积极倡导争做好人的自觉行动,着力营造关爱好人的良好风尚。  相似文献   

4.
媒体对袁厉害的质疑与争议折射出当前众多国人所持有的好人标准是:无私利他,不应因行善而接受或索取物质利益回报。这种标准是传统社会儒家重义轻利及计划经济时代集体利益绝对至上的道德观在今天的体现,与长期的毫不利己的道德宣传与教育倾向有密切关系,它忽略了道德修养的层次差异,是对传统义利观及受众的误读,也不符合中央关于道德建设的相关文件的精神。这种标准已不合时宜,必须尽快构建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能维护人们合法利益及追求合法利益权利的,能促进更多好人涌现的,有助于改善当前道德风气的新标准。  相似文献   

5.
郑小泉  吴建锋  黄彩云 《老友》2013,(11):30-31
许享群今年84岁.是江西省金溪县左坊镇下许村人,抚州市供电公司退休职工,一个志愿军老战士,一个少了一只手掌的残疾老人。有人说他是“傻子”,有人称他是“善人”,有人赞他是“雷锋”,有人当他是“救星”。就是这么一个备受“争议”的老人.在2013年6月被评为江西省第三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相似文献   

6.
在江西省吉安县城金家小区,只要提起胡伏秀这个名字,人们就会跷起拇指啧啧称赞:这个人真是世间少有,她自己身体并不好,还要照顾一个90多岁的老人,真不容易呀!有的人对自己久病的父母都厌烦,可是她却无怨无悔服侍婶婶十几年,真是个好人呀!  相似文献   

7.
现代森林文化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自20世纪初至今100多年以来森林文明史观的演变,分析了现代的森林资源特征,森林锐减而造成的环境与社会影响,森林经营理论与技术,人类对森林的认识的4个阶段,人类对森林的政策变化等5个文化特征,并分别从公众层次、技术层次、政策与法制层次、管理层次总结了伦理、认知、行动,分析了现代森林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8.
根据森林文化的产地属性,可将其划分为公共性、私权性和集体性3种,其中私权性文化是一处森林最核心、最本质的文化。基于森林文化的产地属性与类型,我们应转变传统森林经营观念,树立森林文化经营理念;开展森林文化调查,实行森林文化战略管理,建设富有文化特色的森林;充分利用公共性文化资源,努力创造私权性文化,打造森林的文化召唤力。  相似文献   

9.
浅论城市森林文化与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市森林文化是城市森林与森林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城市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森林为载体体现出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全面理解城市森林文化的地位与作用,对加强我国城市森林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丁菲菲 《社区》2015,(25):60-61
半个手掌大的红色证书硬壳上,写着“阜宁好人证”五个烫金大字。不久后,凭着这个红色小本,江苏省阜宁县的256名“好”就能够享受到免费乘坐县城公交车、免费游玩县内景区、免费用电15度等多项优惠待遇。“好人”如果创业,可获得50万元以内的创业担保贷款。当然,如果有参政意愿,还可在党代会、人大、政协换届时,享受—定政治优待。  相似文献   

11.
森林文化与森林可持续经营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与文化密不可分,本文分别阐述了森林文化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内涵,并对这二者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森林文化与森林可持续经营之间具有彼此相依、密不可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森林文化是现代林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依托于森林文化的森林旅游是一种可持续经营模式,这对当前林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森林文化作为生态文化的主体,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可发挥重要的导向、激励和鼓舞作用。正确认识森林的文化功能是发挥其作用的必要条件。森林在增添美景、激发情感,拓展认知、启迪智慧,承载历史、彰显地理,颐养精神、保健身体,寓意品格、塑造性格,提升游憩、和谐人居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3.
森林文化是以森林生态系统为载体,在人类与森林长期相互依存中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森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有机组成部分。森林文化作为一个整体,由于所处地域、民族、城乡和国度差异,其衍生的文化形态也各不相同,对不同地域、民族、城乡、国度和自身文化形态进行比较分析,将为人们认识色彩斑斓和经久不衰的森林文化提供另一参照系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中国森林文化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森林文化与西方浓厚的树木神学色彩不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人文色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朴素唯物辩证法和实用价值观渗入人们的世界观,宗教信仰和思维方式,以多种形式融进人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及社会生活,以不同的精神文明体现在林业科技进步和产品革新中。中国森林文化是结构完整、发育成熟且不断再生、繁衍的森林文化。  相似文献   

15.
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对深圳城市形象的塑造产生了明显的文化效应.“大运”使深圳城市形象的“三大系统”更先进、更现代.城市理念融入了立足长远、民生为重、面向世界等新的精神要素:城市景观实现了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人文景观的融会统一;城市行为规范与行为方式得到新的提升,达到了政府行为与市民行为的良性互动.深圳城市形象的“后大运”构建也因此有了新的更高的目标追求.  相似文献   

16.
西双版纳属我国西南边地的热带雨林地区,这里聚居着傣、哈尼、拉祜、布朗、基诺、瑶等13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在与森林和谐相处的历史过程中,创造产生了极具民族特色、本土特色和民间特色的森林文化传统。本文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两方面,对西双版纳地区的森林文化进行了初步分析,总结了西双版纳地区的森林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介绍了第一届、第二届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的基础上,对2009年召开的全国第三届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进行了综述。将此次会议提交的报告分为4大部分,分别为森林文化理论研究、森林文化应用研究、森林文化的历史研究、森林文化研究的延伸与拓展,并对此次会议上呈现的一些新趋势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森林文化研究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森林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森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该文特指森林精神财富。加强森林文化建设,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又是推进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发展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森林精神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森林哲学、森林自然科学和森林社会科学3项内容。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森林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的森林文化成果,认真总结当代森林建设的经验教训,并进行理论创新,尤其是要大力弘扬祖国优秀的森林文化传统。建议今后加强相关学术研究与交流,举办科普宣传活动,建设文化载体,加强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语言文化学角度分析了森林——лес的民族文化内涵。结合宗教、民俗、文学、艺术等方面,分析了俄罗斯独特的"森林文化"与俄罗斯民族性格之间关系,指明俄罗斯"森林文化"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森林文化是人类在认识森林、改造森林、利用森林过程中形成的,既是对人与森林之间关系的概括与体现,又是指导人与森林关系的规范。探讨森林文化与人居的相互关系,对于更好地促进建设美丽中国意义重大。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介绍了在漫长的人类发展过程中,经过数千年的洗礼和沉淀,在我国已经形成的比较完整的森林文化体系的主要内容。其中,人居活动在森林文化中占有主体地位,即衣、食、住、行等方面处处体现了森林文化。人居活动离不开森林,又无处不浸润着森林文化;对森林及其产品的利用给人类带来了物质和精神的享受,在这些人居活动中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和人文情结。研究庭院树木的选择与文化特性,有利于更好地选择树种,加大森林培育和保护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更好地发展森林文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和谐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