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泽民文选》全面生动地记录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十三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历史进程,集中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重大的理论成果,具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全面地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鲜明特点,是在坚持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继承中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典范。要学习好《江泽民文选》,深入地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牢牢地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  相似文献   

2.
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站在时代的前列,把握时代的脉搏,坚持与时俱进,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适时地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继承和发展,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思想理论,是马列主义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后,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江泽民同志的关于"三个代表"的思想科学地揭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新的世纪,党领导中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实现取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雄辩证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实现复兴伟业的光明之路,中国革命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成就。创新发展、理论先行,“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伟大世纪、伟大时代、伟大变革急需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坚持理论创新,在当代中国就必须根植于时代发展的伟大变化,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以理论创新推进实践创新,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更大胜利。  相似文献   

4.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着眼于对实际问题进行理论思考并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品质和历史优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创新的实质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国内外发展大局,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实践主题,科学回答时代之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研判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全面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把握和应对“两个大局”的理论结晶,蕴含着深刻的理论创新逻辑。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出场——重读十七大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出场提供了新的契机。十七大报告始终体现和贯穿着一条主线,并反复论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作用,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基础;新时期的理论创新,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基本条件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理论不仅是20世纪社会主义的重大收获,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走向21世纪的光辉起点。本文结合党的14大、15大报告,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客观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源泉等方面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及我国现代化建设成就证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中积累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主义大众化经验,主要体现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作斗争;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随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而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坚持群众路线等.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对于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实践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在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同时,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党的理论创新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该...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为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实现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渠道和深厚根基。两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从而实现实践成功、理论发展的双重互动和提升。  相似文献   

11.
雄厚的科学基础、时代的超越性、科学的发展观、时代的敏感性,造就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实践精神。根据时代向前、向上发展的最新动向,根据社会变革实践深层推动的最新需要,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写在党的旗帜上,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当代中国最新的社会主义实践,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它伟大实践精神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面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团结奋斗的旗帜;作为一种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一种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这三方面共同构筑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根基。它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指导中国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三个代表”论,提出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党的根本任务;提出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提出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个代表”论深化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也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党的百年奋斗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与积累的历史性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框架,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呈现出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制度逻辑以及实践逻辑互嵌共变的逻辑特征。深究其中原因,党的百年奋斗轨迹与呈现出的逻辑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民至上”“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等多维动力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理论逻辑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伟大飞跃,是引领党和国家事业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重要思想武器。从价值逻辑来看,“人民至上”是党百年奋斗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中国国家事业和改革实践坚持“人民性”在新时代的表达形式。从制度逻辑来看,“中国之制”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制度密码,既对当下现实问题进行了回答,也为建设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提供了新契机、新思路。从实践逻辑来看,“中国之治”植根于中国历史与现实土壤,是对中国国家治理进行解读与分析的原创性理论范式,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丰富发展了党的指导思想体系,明确界定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深入阐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架构,系统部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的总体布局,深刻论述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本要求,集中展示和高度升华了10年来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这些理论创新成果是信仰引领和转化、实践推动和经验升华、集中集体智慧以及思想交锋和理论斗争的结果,它们通过武装头脑和教育群众的统一思想过程,不断深化到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思想深处,转化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发挥着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强大功能.  相似文献   

16.
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运用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开辟了研究发展问题的新领域、提出了发展的新观念,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的新形态;在于它继承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发展理论和观念,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作出了新概括,形成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飞跃;在于它是当代人类发展文明成果和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人类发展文明成果的中国化运用、是对当代人类发展问题的中国式回答;在于它也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新世纪新阶段所面临的新问题的新回答。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它为中国共产党开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给予了方向指引:中国共产党基于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提出“四个现代化”;基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探索“中国式的现代化”;基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阐发“中国式现代化”。它为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提供了理论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关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蕴含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价值追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原则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任务要求。它为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道路明确了方法路径:要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凝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磅礴伟力;要发扬伟大斗争精神,以担当实干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自党的“十五大”以来,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高瞻远瞩与时俱进为我们党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执政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执政的新理论。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能够在新的世纪里沉着应对风云变幻的新形势,战胜前进中出现的种种困难,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历 史证明,我们党始终都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思想。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 们党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 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创了正确道路。正是中国共产党80年“三个代表”的具体实践,为江泽民 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奠定了丰厚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20.
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新的里程碑。人民至上是对马克思“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思想的践行和发展。“每个人的自由发展”贯穿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始终,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最高价值诉求。“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具体体现是人民至上。人民至上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结晶,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涵。人民至上具有实践性、历史性和超越性的特征,彰显历史唯物主义的本真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