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村村民为Y某争取选民资格的选举事件是一个典型的集体行动案例.此案例呈现出的行动轨迹是:危机引发民众创新期待--精英引导与动员--精英主导的村民集体参与行动--实现行动目的.这其中也相应地蕴涵着危机促动的行动发生逻辑、精英主导集体参与的行动运作逻辑、理性参与的策略选择逻辑.H村农民集体行动的结果,不仅实现了直接目标,而且促进了村社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诱致了制度创新.本案例表明:底层社会行动在社会变迁和制度创新中具有积极意义,理性化的集体行动是取得制度创新结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的发展实践表明:乡村旅游活动是由旅游者和提供旅游活动的社区之间的互动来完成的,缺少社区参与的乡村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基于此,本研究深入分析了甘肃乡村旅游发展中社区参与的可行性,并根据发展现状归纳出甘肃乡村旅游四大主要社区参与类型是城郊休憩型、新型城镇型、景区覆盖型、交通节点型,研究指出了各类乡村旅游社区参与主体的角色定位和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指出农民是社区参与的真正主体,应该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增收、就地转移劳动力等问题的解决提供可资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村改居”社区作为城乡一体化的衍生物,其治理有效对新型城镇化以及基层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结构二重性理论,以L社区为例,分析留存于“村改居”社区的乡村结构的约束性与能动性,具体阐述社区行动主体如何从认知障碍到认知调适后逐渐适应社区,并利用乡村结构不断推动社区资源再造与规则重塑,以及再造的社区新结构反作用于行动主体的全过程。实现“村改居”社区乡村结构再生产的关键在于发挥行动主体的能动性,发动关键群众、提供活动平台以及利用情面规则重塑文明生活秩序与情感治理规则。  相似文献   

4.
乡村发展用地难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突出问题。用地难题在供应链视角下表现为用地供给难,在权利变动视角下表现为用地流转难,在行动理论视角下表现为用地实施难,在立法论视角下表现为用地保障制度制定难。为系统解决乡村发展用地难题,我们既需要更新理念,也需要革新制度。在理念更新方面,我们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贯彻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思想。在制度革新方面,我们应以土地制度运行为主线,注重动态性和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讲故事"的叙述策略,研究和分析了一起新类型的农民上访事件.对于大多数参与此次上访的村民来说,其利益并未因修路受到损害,但他们仍具有一定的利益诉求,他们参与上访行动不具有主动性,很大程度上是在发泄情绪.笔者提出了"半直接利益冲突"的概念来分析此类农民上访行动,这是一种主动地诉求利益、而被动地表达的行动."半直接利益冲突"的发生既表明了农民权利意识的高涨,开始向政府亮出自己的身份,主动追逐自己的利益,又暴露出政府部门的不足、体制性的迟钝.  相似文献   

6.
新社会阶层的构成、特征及其政治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社会阶层是在社会结构变迁过程中伴随社会分化而产生的新的社会力量.新社会阶层是一个政治概念,但它同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并且,也具有同其他阶层不同的特点:新社会阶层都是高风险、高收入群体;其经济资源与文化资源分配正逐渐趋于一致;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和可变性;新阶层成员彰显出自主自立,具有风险意识衷、流动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在统战工作中应教育和引导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不断完善和开辟参政渠道,增强自我认同与阶层意识,要把新社会阶层中的代表人士作为工作重点.这样才能以正确的理念和积极的行动,引导这一阶层合理、有序地进行政治参与,将其纳入和谐社会构建之中.  相似文献   

7.
跨学科研究和跨学科教育日益广泛,参与的人员、机构、项目以及作为成果的出版物大量增多。然而对于跨学科作为一种知识生产方式的再认识,也伴随着对其成果质量的担忧。同时,为跨学科活动提供经费支持的各类资助组织和学术机构迫切需要有效的方法来评估它们的投入所产生的成效,以确定其目标实现与否。除此之外,评估问题及其相关研究可以提升对于参与质量评估所必须的资质的了解,这对于学术界十分必要,因为面对蓬勃发展的跨学科研究,培养能够承担评估工作的学者,并影响当下和未来的研究者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聚焦于规划师主导社区营造遭遇的居民配合式参与困境,研究发现配合式参与产生于居民参与的有限性和私利性。有限性:由于社区社会结构和权力结构的双重限制,因此参与的主体是居委会组织的积极分子群体。居委会针对具体的项目还会排除掉利益相关者。私利性:最终参与其中的积极分子主要为获得社会报酬,仅仅将参与当作完成行政任务。配合式参与会带来规划实施受阻等诸多问题,需要区分空间项目类型分别应对。  相似文献   

9.
全球乡村治理视野下的中国乡村治理的个案分析#br#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周运清  王培刚 《社会》2005,25(6):94-108
乡村治理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农村现代化课题。在全球乡村治理模式的视野下,乡村治理的内涵应该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基本方面:其一,能够动员政治支持,获得民众的广泛信任;其二,能够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满足村民的服务需要;其三,能够有效地管理冲突,具有良好的冲突协调机制(Minxin,2002:3-8)。历史地看,我国乡村基层组织在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面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但比较而言,在社区治理方面的努力差强人意。本文以全球乡村治理的经典模式为参照,以湖北省秭归县杨林桥镇的乡村社区重组为个案,重点讨论中国乡村治理的本土计划与行动策略在兴起…  相似文献   

10.
郭占锋  杨萍 《社会工作》2012,(11):26-28
晏阳初先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倡的平民教育思想以及乡村工作理念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倡导"新民本"思想;强调"平等"、"参与"的思想以及重视系统整体的农村发展观与培育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直到今天,这些乡村工作理念和实践方法对于我国新时期农村社会工作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美国国家科学院促进跨学科研究委员会在2004年11月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科学和工程学的发展日益要求来自多门不同学科的学者之间的合作。促使这一变化出现的是对于研究跨越传统的学科界限的复杂问题的迫切需要,以及新技术所具备的改造现有学科和产生新学科的能力。然而,与此同时,在许多研究机构中,偏向传统学科的雇用、晋升、资源分配等方面的政策妨碍了跨学科研究的发展。这份报告指出了个人或机构更有效地从事、促进和评估跨学科研究计划和项目的几个步骤,敦促学术机构探求促进和奖励跨学科互动的新模式。企业和国家实验室历来成功地实施跨学…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社区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顺应着社区民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提上日程.文章提出当前我国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路径,首先要依托社区教育工作理念的逐步本土化;其次是国家公权力与社会介入的定位要逐渐趋于合理;最后是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自身素质要提高并走向职业化、专业化.  相似文献   

13.
蒋斌  侯成 《社会工作》2009,(14):32-35
灾后农村社区建设中的村民社区参与关系灾后重建的质量与效果,但现实的参与状况并不理想:灾后农村社区建设中村民参与存在参与内容少、积极性不高、效果不佳,“公参与”同“私参与”边界模糊,村民参与形式与模式单一等突出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审视,有利于更好地引导农村灾后重建以及我国以社区理念为指导的新农村社区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的法律理念在价值层面上强调人具尊严、人是目的、人为主体.就立法这一国家定规立制的活动而言,要做到以人为本,不仅要求法律在内容上的人本化、人性化、人道化,更为基本的是,在立法的程序过程中,要尊重民众的主体性地位,便利民众的普遍有序参与.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课堂沉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究其原因,不仅包括学生主观兴趣不足,还包括课堂内容的组织以及教学方法的陈旧.该文在行动学习理念的基础上,立足专业目标和创新创业目标,发挥项目驱动教学与行动学习各自的优势,将一种新的整合式情境教学方法——"项目+行动学习法"(Project Action Learning)应用到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并对应用成效进行了深入分析,该研究对于探索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路径以及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文章着眼于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浪潮,以解决教学与就业不对称问题为研究点,将"行动导向"理念与"翻转课堂"形式相结合,引入PMBOK九大知识体系之一的项目整体管理为手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行动教学,构建教学模式,并以实证研究检验本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建设行动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部署,是弥补发展短板、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策略选择,其内容、方法、工作基调体现出整体推进、统筹兼顾与稳健务实的特点。乡村建设行动必须遵循农民主体性地位、以党政为主导、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整体性发展理念的基本原则,以科学推进乡村建设规划、促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构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策略,不断加快高质量发展的乡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8.
虞崇胜  张星 《创新》2010,4(1):11-14
"群众参与"模式是建立在国家与社会高度统一、国家对资源的高度控制和垄断基础上。"群众参与"往往是出于国家政权建设的需要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社会整合和社会控制的需要。而在社会转型期,国家与社会逐步分离、市场经济唤醒了民众的利益意识和权利意识、"单位人"开始向"社区人"转化。在实行社区自治,建设基层民主的背景下,政治、社会、经济的诸多变化要求社区参与模式的"革命性"变革,即从"群众参与"走向"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19.
弱势群体的社区参与对其福利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公民权利理论及"结构—行动"视角下的社区动员理论为指导,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北京、淄博市部分社区的居民社区参与情况进行考察,分析弱势群体的社区参与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动员策略.研究发现:弱势群体的社区参与具有低水平和不平衡的特征,民事权利类参与率较高但频率较低,社会权利类参与率较低且不平衡,政治权利类参与率最低且与普通居民差距最大;弱势群体的社区参与率与就业状况、年龄、居住时间等自身因素及社区认同、社区组织发展、邻里关系、社区工作者专业化、参与渠道等外部因素显著相关.对比普通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弱势群体的社区参与除了常规动员策略,更需要专业社会工作方法的使用.  相似文献   

20.
尹忠海 《社会工作》2010,(17):25-27
乡村治理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如何重构基层政权与乡村组织的关系。前不久,一场别开生面而又气氛热烈的跨学科跨校际对话会议在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举行。参与对话会议的包括郑传贵、邱贵明、刘晓根、银平均、陈始发、尹忠海等人,他们分别具有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学科背景,均选择一定角度作了发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