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我国税法典编纂应坚持汇编型法典与体系型法典之间的综合方案,以提升立法质量、回应征管实践需求为核心。创制税法总则,确保必要程度的抽象性和引领效用;汇编单行法作为分则,尽可能维持既有立法成果和规范体系。税法总则应秉持回应社会经济生活的实践品格,前瞻性地考虑征纳活动的疑难问题,规定对税收征管影响重大的税法基础概念、基本原则、基础制度等,以向法律适用者提供可资援引或参考的判断依据为其创制思路,加强其在分则规则回应不足情况下的规范补充角色;同时,保持一定的体系开放性,赋予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法律续造的空间,探索从税务执法和司法活动汲取总则制定和修订思路的创新路径,将其中可反复实践的一般性规则转化为税法总则的条款,实现税法典法律规范的更新迭代,提升税法典的包容度和回应力。  相似文献   

2.
立法目的条款是具体法律制度的构建、修改和实施的方向性条款。消费税作为一种特定目的税,更应在立法文本中明确其立法目的,以保证消费税税目调整正当性,弥合消费税法文本与实践的分歧。从内容上看,消费税法立法目的条款的设置,应考量消费税法与环境保护税法、消费税法与增值税法立法目的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应厘清根本目的与直接目的的层次。从形式上看,消费税立法目的条款应采用多元分层的递进式模式,并严格遵循立法目的条款形式表达的一般范式。  相似文献   

3.
《环境保护税法》身处环境法和税法不同法价值的浸润和博弈涡旋,立法目的难以明辨。环境保护税本质上是一种税,内含税的财政收入的共性和区别于其他环境工具的特性;但环境保护税又不只是税,是兼具环境功能的特定目的税。在当前环境污染问题亟待改善的严峻背景下,环境保护税立法目的即便侧重于环境保护,落实可持续发展,也要协调财政目的,兼顾纳税人权利保护。否则,极可能丧失税的特性,沦为环境法的附庸,导致税制原则落空,制度设计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4.
2015年6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规定了对超标排放污染物和超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加倍征收环境保护税。但这种对超标、超量排污加倍征税模式不具有法律上的可税性:一是它混淆了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的概念,将违反环保法规定之义务所应承担的不良法律后果规定在税法的义务性条款中,与立法技术不符,不具有法律上的合理性;二是它违反税收公平原则,且导致环境保护税收法律与其他环境保护法律、行政处罚法律的相互矛盾和冲突,违反行政处罚法的“一事不再罚原则”,不具有法律上的合法性。我们应取消《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中对违法行为实行惩罚性征税的规定,代之以在环境保护单行法律中具体规定超标、超量排污的罚款处罚幅度,以使法律体系协调统一,真正实现公平、效率的财政税制目标。  相似文献   

5.
矿产资源税改革的立法进程,既突出了"从价计征"与"清费立税"的时代要求,又彰显了"税收法定"的法治精神.资源税于性质上与矿产资源租有本质区别,理应纳入环境税法体系.然而,2019年通过的《资源税法》没有规定资源税的法律性质,矿产资源税与相关税、费的界限亟待明确.实证研究表明,资源税改革对于降低能源消耗、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具有一定的贡献,但现行的资源定价机制使资源税尚未充分发挥保护环境的改革目标.鉴于此,《资源税法》应当明确资源税的法律性质与立法目的,增强矿产资源税费体系的内部统一与外部协调.同时,科学制定资源价格,将矿产资源的稀缺性和社会价值纳入资源税的应纳税额,使资源税充分内化矿产资源开采所消耗的环境成本.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我国目前缺少对税收基本问题进行集中统一规定的法律规范,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并从我国现实情况出发,制定单行的税收基本法,以解决长期以来税收立法混乱、税法体系不完整问题。税收基本法是各单行实体性和程序性税法的母法,在税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7.
《旅游法》是我国旅游的基本性法律,它奠定了我国旅游法律法规的基本框架。《旅游法》通过设置授权立法条款,促使其他相关立法主体制定《旅游法》适用的配套法律规范性文件。虽然绝大多数授权立法条款得到了落实,有关立法主体制定了相关的法律规范性文件,但是一些法律规范性文件的可操作性仍然需要加强。《旅游法》在授权立法条款设置上存在默示授权条款过多、授权立法条款不规范等缺陷,需要在运用明示授权立法条款、完善授权主体与被授权主体以及授权条款立法语言的表达技术上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对纳税人权利的保护已成为整个国际社会日益关注和重视的问题,许多国家在纳税人权利保护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纳税人权利的法律保护机制,但受传统税收立法思想的影响,有关纳税人权利保护的法律制度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为充分保障纳税人权利,应立足于我国纳税人权利的法律保护机制现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树立正确的税收立法理念,将纳税人权利入宪,尽快制定《税收基本法》或颁布有关纳税人权利的专门法,限制授权立法,提高现有税法的法律层级,以改革和完善我国纳税人权利保护立法。  相似文献   

9.
立法根据是指立法主体制定某一具体部门法的根据或基础问题,包括立法的法律根据与立法的事实根据。法律文本中设置"立法根据"条款的目的在于保障立法的合法性、明确法的效力等级以及实现法的可操作性。但立法主体设置"立法根据"条款的基础与依据在于实在法观念、立法体制状况以及立法权的来源。我国现行法律文本中在"立法根据"条款设置技术上存在位置设置不规范甚至缺失、语言表达以及逻辑等问题,需进一步规范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在民法典编撰进入加速阶段的今天,知识产权如何体系化、系统化在学界引发了较大的争议。相比分散的单行法或在民法典中独立成编的模式,在民法典之外,制定一部独立的《知识产权综合法典》,是彰显创新者地位、为国家知识产权治理体系提供法律基石的最优方案。《知识产权综合法典》制定中,必须处理好价值定位、权利属性、客体抽象、保护范式等重大理论问题。由于知识产权体系化中面临不少技术性难题,因此,采取一种"两步走"的方案是可取的:近期内,尽快制定一部糅合实体性与程序性规范的综合性知识产权基础法律,即《统一知识产权法》;在《统一知识产权法》的基础上,在不远的将来,制定一部"内容协调、体系完备、文字优美"的《知识产权综合法典》,以期为创新者的生活世界提供统一的生活秩序。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我国内资企业所得税法纳税主体 ,在结合国情并参考国外立法先例的基础上 ,提出新的分类意见。个人独资企业、个人合伙企业按个人所得税法纳税 ;在现阶段 ,对各类合伙企业 (商合伙 )确认为公司 (或法人 )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2.
中国第四次民法典起草的最后阶段应该采用实用主义思路.取消“债”的概念在立法和实务上均不具有可能性,未来民法典必须规定债法一般性规则.应该采取小而简的“债法总则”内容主体模式,规定债的四种主要发生原因和民事责任竞合规则;以连带责任取代连带债务,并规定统一的分摊请求权与追偿请求权;集中列举非损害赔偿责任方式;不规定债的优先性规则.实质意义上的“债法总则”不一定需要通过形式意义上的“债法总则”来实现立法.“三分债编”模式不具有立法可能性.应该注重立法程序对民法典起草的影响,建议将《民法通则》第五章与第六章未被现行法取代部分合并为“债与责任”章,并以此作为未来法典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1992年十四大为界,中国民法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从1949-1978年是破而未立的萌芽时期;1978-1992年是抗争僵化的理论教条、重新探求法学自身正当存在权利和发展规律的过渡时期,出现了《民法通则》这一基本立法;十四大后至今民法科学得以重建,从《民法通则》走向起草中的《民法典》,民事立法也空前繁荣。从民法基本理论和立法实证的变迁中可清晰地读出新中国经历“人治”转向“法治”的基本历程。  相似文献   

14.
《商品房买卖司法解释》第2条认定的是违法合同的效力问题。受“重公权,轻私权”立法思想的影响,我国最初立法时在《民法通则》和《合同法》中原则性地规定违反法律的合同无效。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尊重私权自治,随后通过立法完善和司法解释进行修正,逐步缩小了法律对合同的限制,最终形成《〈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第14条所确定的“二分法”。但这只是权宜之计,发挥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争议。《民法总则》第153条第1款不应理解为“二分法”的延续,而是为确定合同效力提供了一个具有弹性空间的目的保留条款。认定合同效力时,应当对强制性规定进行目的解释,充分发挥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按照不同情形进行具体认定。  相似文献   

15.
新《税收征管法》第88条第1款对原《税收征管法》第56条第1款作出了修改,但是,新《税收征管法》第88条第1款在修改时忽略了对经济困难、没有能力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的合法权益的保护,并且忽略了在此时对税务机关对他们的征税行为的监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新《税收征管法》第88条第1款必须再作修改,应当允许经济困难、没有能力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提交经济困难说明,然后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相似文献   

16.
2007年颁布的《企业所得税法》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建立一套既适合我国国情又具有一定国际先进性的科学、规范的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是开展新一轮税制改革的第一个标志性成果。新企业所得税制不仅实现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统一,而且以统一法律、公平税负、完善税制、促进发展为立法精神和指导思想,在纳税主体、税基、税率、税收优惠、避免重复征税、反避税等方面进行了多项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7.
电子商务促进了全球化贸易的发展,产生了新的广大的税源,但是也对我国税法尤其是税收征管法律制度带来了一系列挑战。现行税收征管法律制度多数是在传统贸易环境背景下建立的,在电子商务环境中有许多税收征管问题亟待解决。为此可以从税收征管法、关税法和其他现行税法等法律制度方面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措施。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生顶岗实习工作中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由谁担责无从确定,主要是因为实习学生的特殊身份难以准确定位。目前司法实践中大都采纳"学生说",所以,此类工伤事故不适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等劳动类法律法规,而现行的《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也没有相应的具体规定。合理解决这类工伤事故的责任承担,"雇工说"比较切合目前的实际情形。国家立法部门应该补充和完善劳动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明确规定顶岗实习工作中人身伤害事故的责任由实习单位承担,目前法院受理此类案件应当比照雇工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的相关司法解释处理。  相似文献   

19.
侵权行为法作为民法典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解决其在民法典中逻辑定位的立法模式选择问题极其重要。侵权行为法立法模式有非独立模式和独立模式之分,在制定民法典的过程中,侵权行为法独立成编的呼声最高,在独立模式中,也存在不同独立程度的方式。在众多的模式中要选择何种程度的独立,其理论依据为何?在厘清责任与债的关系基本理论问题后,本文认为相对独立立法模式更具合理性。侵权行为法独立成编,承认侵权行为的相对独立特点,但并不将其彻底的从债法中独立,承认其与债法的其它部分存在有个性的共性,可以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