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叶赫那拉氏族谱从一个重要的实证角度浓缩了满族的集体历史记忆,与其他满族家族记忆构成了满族族群自我认同的文化基础,运用其中的宗教神话记忆、满族共同体形成的记忆、民族迁徙历史记忆、满汉文化交融的记忆以及道德生活记忆是当前满族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方式之一,即新史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甚至伦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范式,它对今天研究构建多元一体民族新文化体系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满族神话以其特殊的民族文化特质伴随并参与了民族的历史发展与族群建构。通过对满族神话发生学与叙事学视阈的追根溯源,在历史碎片中可以努力寻找满族神话的叙事内涵与历史踪迹。在满族神话中,不论是口传神话还是文本神话,都影响着族群成员的内在精神塑造,也成为凝聚族群共同体、建构社会组织意识形态的文化表征。基于这样的考察,不但有助于我们了解满族的历史文化发展轨迹,更有助于我们探究满族共同体族群精神认知的建构与本体意识的文化想象。  相似文献   

3.
族群问题三议--以藏彝走廊民族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民族史研究中,族群概念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民族以地缘关系为基础,"支系"不应是族群的对应范畴.族群迁徙在古代民族中是经常发生的,祖源记忆则构成族群自我认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族群认同"可以是客观存在的,也可以是虚拟的";其共同特性"是由它本身显露的,或者是被认出来的",都是值得注意的观点.就研究族群问题而言,藏彝走廊民族提供了生动的实例.  相似文献   

4.
关于锡伯族的族源问题,鲜卑说与女真说的争论由来已久,在此争论背后,事实上是锡伯与满洲复杂交织的关系与历史。建国初期新疆、辽宁两地锡伯族人口的差异状况以及历史上锡伯人的迁徙历程,表明锡伯族人的族群状态随着其族群认同的变迁而存在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锡伯人因为迁徙带来的客观资源环境的改变,其族群大体经历了由相对独立的部族—满洲共同体中的一员—前现代民族—现代民族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认同因素对作为当时的边缘族群的锡伯人具有重大意义。在西迁以后,特别是近代以来,随着多重因素导致满洲认同的衰减,锡伯族脱离满洲的进程大大加快。与此同时,伴随此进程所带来的身份焦虑与认同危机,则对锡伯族知识分子在其民族族源的追溯和民族历史书写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阿昌族神话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蕴含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忆,在以往研究中不被重视。本文集中探讨了这部神话史诗所包含的民族迁徙原因、生活状况和精神风貌的历史印记,以及食盐使用和经济生产的历史记忆。本文认为不同时期、不同文化领域的历史记忆融为一体,深入挖掘这些宝贵记忆,对于认识阿昌族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该神话史诗由文本叙事层、历史记忆层、信仰崇拜层和人类深层心理层等四个层次构成有机整体,各层之间又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6.
傈僳族是我国西南边疆迁徙活动较为频繁的跨界民族之一。文章运用历史文献和田野考察资料,以在中缅北界地区生活的傈僳族为例,力求在社会变迁的历史和现实中对其生计方式的转换进行讨论,将跨界迁徙和游动与生计方式变迁联系起来,强调族际交往、族群关系与民族认同对生计方式变迁造成的影响,兼而讨论生计方式变迁与国家管理模式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亻革)家人的社会记忆与族群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记忆与族群认同问题是当下人类学、民族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学术话题。文章主要运用社会记忆和族群认同的有关理论,结合相关的文献与田野调查资料,从英雄祖先记忆、家族祖先迁徙记忆与苦难记忆等方面对(亻革)家人的族群认同进行了诠释。(亻革)家人的社会记忆对其族群认同有着深刻的影响,社会记忆体系不仅是强化族群自我认同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区分、标识族群之间和表达其族群认同的特殊"历史叙事"方式和媒介。  相似文献   

8.
以鄂西南朱砂屯村为个案,从考察村民的家族迁徙传说、历史记忆入手,探讨了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之间的关联,发现在当下族群的符号特征对于维持和凝聚族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禁风节是广西临桂县宛田乡瑶族独特的节日,成因与瑶族"飘洋过海"的苦难迁徙历史记忆、对风的自然崇拜和遭受风灾的现实根源有关。其从瑶族禁忌到多民族共同参与的会期和节日的历史演变是不同群体文化互动的结果,体现出族群迁徙流动对区域文化建构的影响。禁风节的生成是南岭走廊上民族关系和文化形态演变的一个缩影,也是人类学关于"流动"研究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0.
鱼尾狮神话:新加坡后殖民诗歌典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华文与英文诗人、作家在其作品中建构了鱼尾狮(merlion)神话--新加坡的原创神话.作者在作品中以不同的民族文化的身份与欲望认同建构其神话时,赋予不相似的文化符号.书写神话,无论是历史的还是想象的,都是民族身份的认同的投影、国民性或社会形态的意象.而不同族群、不同语言的作家书写的新加坡的鱼尾狮,都说明某些东西如何形成和存在,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创造国族的认同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