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陆游《草堂》诗自注载有辛弃疾欲为其筑舍一事,从而揭示了二人的交往状况。据现存文献记载,二人实际交往始自嘉泰三年辛弃疾帅浙东时。其时,二人名声之盛,交际圈重叠之广使得甫一结交,便有“筑舍”一事。然有筑舍意图的陆游婉言谢绝了辛弃疾的好意,其因有诸多方面。加之,辛弃疾在绍兴府仅留任半年,此事就此搁置。其后,返归铅山的辛弃疾与隐居故里的陆游未再有直接交际。直至辛弃疾逝世,陆游有诗悼及,同为爱国志士的二人之交谊戛然而止。友人已归“荒墟”,自己亦“虽健固难恃”,回首往事,陆游大有英雄迟暮的悲慨。  相似文献   

2.
陈亮同朱熹关于王霸义利的一场争论,开始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持续了将近三年之久,最终还只是一个不了了之的结局。然而它是南宋思想界一个重要事件,对当时的思想界既搅起了一大波澜,对以后的思想界也具有很大影响。陈亮是一个才气横溢,在生活作风上有些不拘小节的人物。他同朱熹相识,大概是在淳熙五六年(1178或1179年)内。介绍他们认识的是金华的学者吕祖谦。此后二人便不断有些来往。而在淳熙五年(1178),陈亮在写给宋孝宗的一道奏章中,对当时的儒者们作了严厉的批评,写道:“今世之儒士,自以为得正心诚意之学者,皆风痺不知痛痒之人也。举一世安于君父之雠,而方低头拱手以谈性命,不知何者谓之性命乎!”这些话当然会为朱熹所不满。到淳熙八年(1180年)冬,吕祖谦去世了,陈亮在祭吕文中写有“孝悌忠信常不足以应天下之变,而材术辩智常不足以定天下之经”等话语,朱熹闻知之后,更认为这些言论太违背了儒家的伦理规范,过分地离经叛道了。  相似文献   

3.
唐代两位大诗人李白与杜甫于天宝三年在洛阳相会,随后同游梁宋齐鲁,“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①,建立了亲密的友谊,成为我国历史上的文坛佳话。在宋代,可以同李杜的文坛佳话相媲美的,要算抗战派词人辛弃疾与陈亮的“鹅湖之会”了。宋代有两个被学人注意的“鹅湖之会”,一是公元一一七六年陆九渊和朱熹等人相会于信州鹅湖寺,就哲学问题进行过一番争论,这是道学家中主观唯心论和客观唯心论两个派别之间的内部争吵,毫无进步意义;一个是公元一一八八年陈亮到江西铅山拜访辛弃疾,两人同游鹅湖,高歌豪饮,赋词见志,共商抗战恢复大计,这成为文学史上值得介绍的一则佳话。  相似文献   

4.
从南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开始,辛弃疾与陈亮两位词人先后唱和《贺新郎》词六阕。这六阕词,虽然共同表达了两人之间的友情和爱国情怀,但不论是用语还是内容、总体气魄等方面,都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差异。本文即将通过辛、陈的《贺新郎》六阕唱和艺术分析,对比本次唱和两位词家艺术风格的异同,并力求进而分析其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陈亮慷慨奋发、纵横捭阖、警辟精谨、气势森雄的散文创作,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于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外,自张一帜,卓然特立。拟就陈亮为抗金兴国而先后五次向孝宗皇帝上书的内容,试论其政论散文的特色,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论陈亮的商业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陈亮的商业思想方如金,陈国灿陈亮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自少即有“驱驰四方之志”[1],及长则更以兴国强国为己任。看到当时国家与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的严峻形势,他忧心如焚,以一介书生先后五次上书宋孝宗,呼吁南宋统治者放弃苟且偷安的想法,发愤图强,重振...  相似文献   

7.
江郎山游记     
斯菊林 《中华魂》2013,(24):52-53
记得1963年阅读杭州大学夏承焘教授的专著《辛弃疾》,书中说到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受朝廷投降派打击后,晚年定居江西上饶,与浙江永康爱国诗人陈亮互有走访谈心,途中顺便登江郎山观赏奇景.  相似文献   

8.
辛弃疾从一一八二年(宋孝宗淳熙九年,时年四十三岁)起,落职闲居信州上饶(今江西上饶市)达二十年之久。一一八八年(淳熙十五年)冬,他的好友陈同甫来访,仃留十日,“长歌相答,极论世事”。这首寄给陈同甫的《破阵子》,则是二人别后所作。 辛弃疾生 当民族灾难深重的南宋时期,他是一个既有抗金壮志,又有抗金才略的人。他到南宋任职后不断上书陈抗会御侮、收复失地,进而全部统一中国之策,然当时  相似文献   

9.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于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归宋,到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被迫退休,在整整度过十一年投闲置散的岁月之后,才于光宗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起用,但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又被迫退休,直到宁宗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才再次起用.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三月,被派任镇江知府.  相似文献   

10.
陈亮(1143—1194),字同甫,号龙川,浙江省永康县人。他是南宋时事功学派的杰出代表,也是水康学派的开创者。他在十八九岁时著《酌古论》,针对积贫积弱的南宋政权,提出了“伯王大略,兵权利害”,即为当时婺州太守周葵所赏识。他从强烈的抗金复国的愿望出发,从历史上寻找借鉴,提出了南宋政权如何摆脱受金国欺凌的困境的策略,为他一生抗金复国思想奠定了基础。不久周葵入相,“朝士白事,必指令揖亮;因得交一时豪俊,尽其议论。”(《宋史·陈亮传》乾道五年(1169)27岁时,他被录取为太学生,不久则名满京都。薛士龙《浪语集》中说:“洎访旧知于学,则闻二陈(指陈亮与陈傅良)之名籍甚京师。”36岁时,他向宋孝宗连上三书,提出了抗金复国的全面策略。据陈亮的好友叶适说:“初,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