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像许多的少数民族作家一样,三江侗族作家群的文学旅途,是从民族文化的大原野里拓步的。三江地处桂北,与湘西南、黔东南接壤。由于同一文化渊源、同一文化形态,毗邻的侗族地区自然形成一个氛围浓厚的“侗胞文化圈”。三江侗族作家群便是在“侗胞文化圈”里举起自己旗帜的。虽然三江侗族作家群在全国新时期文学发展的总体格局中难说占据了位置,但在“侗胞文化圈”里享有一定的声誉。“北有天柱,南有三江”,指的是北部侗族地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抗战文学的范畴内,东南作家群体的存在无疑是不容忽视的。这曾是一个有相当规模的作家队伍的集结,它稳稳地扎根于战时东南文坛,为我国抗战文学大厦的建构添加过厚重的基石。然而,时至今日,对这一曾在文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作家群体的描述与评估却仍付阙如,恰如许杰先生指出的:“抗战时期的中国东南地区,在文艺上并不是一片空白。东南也有文艺,也有文艺运动。因为没有开发与整理,所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一块空白尚待‘填补’”。由是,“开发与整理”战时东南文艺,研究这一段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3.
贵州天柱县地处黔东南;东抵湖南省会同县、芷江侗族自治县;西连三穗县剑河县;南临锦屏县和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北界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由于同一文化渊源,同一形态,接壤的毗邻侗族地区自然形成了一个氛围浓厚的“侗族文化圈”,天柱侗族作家群具有代表性。这一作家群不仅在全国侗族文学圈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国共有10位侗族作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其中天柱就占了6位),就是在全国新时期文学发展的总体格局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北有天柱,南有三江”,指的是北部侗族地区贵州天柱侗族作家张作为、粟周熊、谭良洲、藤树嵩…  相似文献   

4.
明代宦滇作家群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明王朝在云南各级政权的建立,形成了宦滇作家群.无论是作为执政者还是作为文学家,这个群体都为云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们在滇云的创作与内地盛行的拟古风气异趣,表现了绝域仕宦的诸般情怀和审美感受,成为云南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包贵思是燕京大学英文系的一位美籍女教授,与燕京大学的现代作家群有较为密切的往来。在包贵思的学生中,既有冰心式的基督徒,也有杨刚式的共产党人,以及萧乾式的反教会者。包贵思的教学经历以及创作经验,典型地体现了燕京大学作为教会大学独特的文化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6.
该文认为,王安石与新党是一个政治集团,也是一个作家群,他们同时以政事和文学为立身之业,既有相同的政治观点.又有共同的文学主张.追求文学的经术根底,“务为有补于世”.但他们并没有停留于自身的创作实践,而是以科举为中介,将文学纳人经术之中,成了其政治主张和实践的组成部分,因而阻碍了文学自身规律的运行,侵蚀了文学的自主性和多样性,在北宋文学史上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给后世文坛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7.
“昭通作家群”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6年11月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昭通作家群"与"宁夏青年作家群"、"甘肃青年作家群"、"河南青年作家群"一起被写入大会的主题报告。昭通作家群是全国唯一一个被中国作协以市级地名来命名的作家群。一个地方的文学现象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应该说与昭通作家群的创作状态是有着密切关联的。  相似文献   

8.
一、流亡文学潮抗战文坛上,活跃着一支文艺劲旅,他们组织社团,编辑刊物,研究理论,从事创作,参加抗日文艺运动,人们把这个松散的文学群落,称为“东北作家群”。这是一群由关外流亡到内地的东北籍作家,他们是李辉英、肖红、肖军、舒群、罗烽、白朗、穆木天、林珏、端木蕻良、骆宾基、师田手、铁弦……社会的变动促成了这一文学流派的出现,它发韧于沦陷后的东北大地。  相似文献   

9.
拙文试图从一些散碎的史料中,理出这样一个结论:山东东平府,这个在中国文化史上很少有人提及的地方,在元代前期,曾活跃着一个人数众多的元曲作家群,他们大量进行杂剧,散曲创作,对有元一代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信史无载,资料散失,拙文所论,前此少有及者。是耶?非耶?还清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10.
建国40多年来,我国蒙古族当代小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局面,创作队伍日益壮大,形成了一个用蒙汉两种文字创作的多梯队的作家群,老中青几代作家汇合成为颇为可观的当代蒙古族作家群体。按照他们带着自己富有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的佳作进入我国蒙古族当代小说创作队伍的时间状况,可以分为老(建国初期)、中(五十年代末或六十年代初)、青(七八十年代)三个梯队。  相似文献   

11.
12.
白马湖作家群以其显赫的文人群体组合和丰厚的创作实绩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标高格,尤其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历史时段和特定文体领域里,这一群体有着不容小视的重要价值。本文试从人生态度、写作立场、审美追求、精神品性等方面探讨其别样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3.
由我校中文系崔洪勋副教授主编的《山西作家群评传》,于1990年5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为山西作家群体的形成、群体的发展、群体的嬗变三部分,较为系统、完整地评介了从马烽、孙谦到张平、李锐山西作家群体的形成、演变、发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80后”是最近新出现的一个概念。简单地说,是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现在正成为一代青年,有成为主力军的趋势。他们在各方面都开始引人瞩目。而最惹眼的是,一大批写手从他们之中涌现,成为一种文学现象。一、“80后”作家群的出现原因1.《萌芽》和“新  相似文献   

15.
白马湖作家群面对的三种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独特生命痕迹和文化影响的作家群体,白马湖作家群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格根基,将文学、教育、美术、宗教等进行了完美的融合。然而在这些融合中存在着一些微妙的裂隙,从而在日常生活与艺术化生活、艺术与宗教、文学与教育这三对矛盾内部形成了各自的张力。  相似文献   

16.
拉美作家群表现美洲独有的现实与历史的广度、深度及其所体现的文学价值,具有世界性意义.他们善于把民族传统同西方现代派手法结合起来,使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相融合,通过神奇的幻景、混合的体裁、无拘无束的表现形式,赋予了文学以无限的生命力.魔幻现实主义这朵文学奇葩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历史与现实置于神话史诗般的氛围之中,运用奇妙的构思,打破主客观世界的界限,创造一种迷离惝恍的魔幻境界,映现严酷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7.
建国初年,保定籍作家曾经写出过一大批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感染激励过千千万万读者。这是中国文坛上的一个奇异的现象。人们称这些作家为保定作家群。然而,保定作家群却在辉煌之后再也没有写出过新的作品,迅速从辉煌走向了衰落。人们习惯将此归于十年浩劫,其实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至于其它,几十年来,人们很少研究。本文从生活与艺术两个方面探讨了保定作家群衰落的原因,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保定作家群的衰落的关键原因是缺乏丰富的艺术想像力。他们实际上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作家。  相似文献   

18.
19.
新城作家群是赣籍桐城派的主力军,然尚无相关研究.以师承、私淑关系为纽带,以是否宗桐城义法为准则,查检方志、史书、刘声木《桐城文学渊源撰述考》、赣籍桐城派作家的诗文集等相关文献,确定桐城派新城作家群共有35位成员,并试对他们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文集做较为详细的考述,以期推动桐城派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二十年代中国新文坛上迅速崛起的女性作家群的总体审视,具体探讨了只属于她们的独特,给新文学的发展辐射出的三个方面的新热:(一)纯粹的女性世界—让中国女性一向最为隐秘的主观内心世界,走向了最客观的呈现;(二)真实性和倾诉性—这种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特色,就使她们分别成了当时文坛上地地道道的“这一个”;(三)局部化的叙述视角—对传统的全知全能叙述视角的完全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