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生态文明建设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我国工业化迅速发展,资源环境与生态危机问题日益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遍联系的辩证法思想、实践观、关于人与自然关系论述等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和行动依据.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应以人为本,需要政府推动和依法治理,贯穿社会主义建设各领域.在实践中,要推动绿色科技创新、探索合理生产方式、践行生态消费观、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法治建设等策略来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关于生态文明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生态系统的急剧变化,迫使人类选择以生态文明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新理念的提出,把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必须领悟生态文明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自然观意蕴、唯物史观意蕴和科学发展观意蕴,要在切实研究和把握生态文明的理论蕴涵基础上,走出一条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近代工业文明在促进生产力解放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建设生态文明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其哲学依据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西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中国古代自然观。因此,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实现生产力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促进生态与科技相融相通,以求化解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5.
建构在有机体论和整体主义思想框架下的怀特海过程哲学,以其向他者开放和与他者关联并存的创造性精神,体现了独立和联系相统一的和谐理念,对于人类解决面临的生态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6.
从哲学角度探讨3个问题:一是什么是生态文明,二是生态文明的作用,三是生态文明在中国的发展.生态文明是人类与自然关系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正确认识和反映,其本质反映了人们的哲学观、历史观、自然观和价值观,主要作用在于促进生态文明理念、思维、制度的形成和实践.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和美丽中国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7.
生态哲学把人、社会与自然视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是一种新的自然观,是可持续发展观的思想基础。生态哲学要求人类必须树立和谐的自然观、爱自然的生态意识、限度生存、和谐统一的思想,对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类文明系统的演化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的"社会记忆",即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用发展的观点考察生态文明的发展路径,更能厘定生态文明出现的必然性与合理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便使人类在支配自已和外部自然界时获得更大的自由.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哲学的转向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相适应,社会的价值观和哲学观也正在发生着重大变革。当代中国哲学不仅发生着转向,而且是处在转型过程中。这意味着要出现新型的哲学,在哲学理念、研究范式、提出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式、衡量成就的标准、语境和话语方式方面,都会发生重大的改变,不同的哲学理论、观点之间的地位和关系,也将发生相应的转变。理论资源的多元化,研究样式的多元化,理论结论的多样化,都正在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当代中国哲学正在形成不同的派别、不同的理论,形成一种真正的"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战略高度,这是以马克思哲学生态思想为理论依据的。马克思哲学把以实践为中介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作为其生态思想的基本原则,并以此为依据揭示了生态问题的成因和解决路径,为生态文明建设指出了方向。在新的历史实践背景下深入挖掘马克思哲学生态思想,有助于在理论上消除对马克思哲学理解存在的偏差和误解,在实践上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环境哲学与人类新文明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中叶,人类工业文明达到它的最高成就,伴随它的生态危机成为社会的中心问题。这种危机成为时代转变的拐点。它表示工业文明开始走下坡路,一种新文明———生态文明成为上升的文明。环境哲学作为一种新的哲学范式,它是人类创造新文明的伟大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思想和理论结晶,又是人类建设新文明的哲学基础。发展环境哲学研究和应用,为人类新文明建设服务,用生态文明点燃人类新文明之光,以生态文明引领世界的未来,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将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2.
《文化哲学》是施韦泽生前发表的一部最重要的哲学-伦理学著作,是中国读者了解施韦泽提出和论证敬畏生命伦理学的方法和过程,并且探讨其思想与当代生态文明关系的最好资料。《文化哲学》的文化批判是其文化哲学的起点,敬畏生命伦理学则是其文化哲学的结论。而施韦泽所体现的向东方思想的转向和跨越,使其原本还没有直接针对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敬畏生命伦理学成为当代“生态伦理学革命“的先声,并由此成为当代生态文明的思想渊源之一。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是对黑格尔、费尔巴哈自然观的超越和发展.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科学地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辨证统一关系,奠定了人类社会新型和谐生态文明观的基础,对当代中国和谐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先秦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其孕育着传统生态文明的精华。文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在历史情境中具体地挖掘先秦儒家生态文明思想的合理成分和不足之处。先秦儒家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精神文明和生态制度文明两个部分,其特征有三:轻视物质文明;产生于生产力落后的农业文明;集中于对第一大历史形态的思考。当代生态文明建设为当代生态意识、当代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物质文明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题中应有之意,它反映并深层地折射出了人类整体和谐生存的目标与图景。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的生态文明思想主要表现为水利建设、人口控制、环境保护三个方面。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毛泽东在中国的生态保护和建设方面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这对于后期中国生态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引导作用和现实意义,可以说毛泽东的生态文明思想是科学生态文明观的雏形。  相似文献   

17.
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建设生态文明,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是党的报告首次提到生态文明。这一提法对于我们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提供了生态化的思路。本文旨在从本体论、实践论、历史论和价值论的生态哲学维度对科学发展观进行重新梳理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科学发展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来,生态文化在中国逐渐兴起并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生态文化是一种以生态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的意识形态,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素。我国生态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具有历史传承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等特征,既继承了优秀历史传统,反映了社会现实,又代表着未来文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