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罗马共和时期,曾发生过两次同盟战争。一次是公元前四世纪中叶(340—338B.C.)的拉丁同盟战争,一次是公元前一世纪初叶(90—88B.C.)的意大利同盟战争。这两次战争有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它们都发生在罗马和它的同盟者之间;都是由于同盟者为争取罗马公民权而引起的。它们都历时两年;比起萨姆奈战争和布匿战争等,虽然为时甚短,但在罗马共和国的历史上却占有重要位置。这两次战争是两个重大标志,是两个重要里程碑。拉丁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社会主义国家史学界一致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初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同,是帝国主义列强间为了分割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对于参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强盗战争。只是到了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由于希特勒德国进攻苏联,就引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的急剧转变……战争的本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我国史学界一般也持相同看法,肯定“这次世界大战的特点在于它有着性质不同的两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本文鉴于以往论述的偏颇,对俄国1812年反法战争的性质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考察,认为沙皇政府所进行的这场战争,是它反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反动政策的继续,自始至终都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相似文献   

4.
关于如何确定战争的性质问题,革命导师曾有过明确的论述.列宁说:有过各种各样的战争,但要找出战争的真正实质,“必须弄清楚当前的战争是由什么样的历史条件造成的,是由哪些阶级进行的,是为了什么而进行的.不弄清楚这些,我们关于战争的一切谈论都是纯粹的空话,都是字面上的和没有结果的争沦.”毛泽东说:“历史上的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一切进步的战争都是正义的,一切阻碍进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据此来分析朱元璋北伐战争的性质,就不难看出,这次战争既非元末农民战争的继续,亦非以民族斗争为主,而是一次带有民族斗争色彩的,具有进步意义的封建统一战争.  相似文献   

5.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一般认为:“二战”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为帝国主义战争,后一阶段为反法西斯战争。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认为:“二战”自始至终都是反法西斯战争,前后只有形式不同,并无性质差异。一般说来,中学教科书的观点,是学术界公认的。现以中学教科书材料说明我国史学界对“二战”性质的认识情况。1960年版高中《世界现代史》说:“它开始的时候,是德国法西斯和英法等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的帝国主义战争。……苏联参战以后,它成为全世界人类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角,同盟各国的共产党都参加了这个战争,战争的性…  相似文献   

6.
公元751年至754年(唐玄宗天宝十年至十三年),唐朝政府先后两次对南诏国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天宝战争”。两次战争均由唐朝政府无端挑起,属非正义性质。战争的直接受害者,不只是西南地区的各族人民,也殃及中原地区的广大人民。它对当时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相似文献   

7.
1914年8月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之间进行的非正义的、掠夺性的、帝国主义的战争。帝国主义列强把东方各国被压迫民族拖进战争的火海,这进一步激起东方各族人民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唤醒他们投身民族解放运动的伟大斗争。1915年驻新加坡的英辖印度军队第五轻步兵团的武装起义,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出现的一场反对英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革命斗争。对于这次起  相似文献   

8.
对于共和主义起源的认识,学界大多将之归结于罗马共和国,这彰显了罗马共和政体的实践对于共和主义思想形成所具有的巨大影响力.但是,与此同时,包括荷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李维、波里比阿、西塞罗、普鲁塔克等在内的古典作家皆对迦太基人及其政体有所涉及,而亚里士多德和波里比阿更是用大量的篇幅记述了迦太基的政体实践.与罗马共和政体相比,迦太基的政体在社会基础、对公民军事力量的依赖程度、政体的价值理念、组织结构以及灵活性等方面均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俾斯麦时期德奥同盟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史学界对1879年建立的德奥同盟性质的看法,基本上承袭前苏联的观点,即认为它是战争和侵略性的。其经典依据源自斯大林在联共(布)十四大中央委员会上的讲话。斯大林在这篇讲话中认为,德奥同盟是“未来帝国主义战争的基础之一”,是“一九一四年帝国主义大战的直接准备”。作为德奥同盟性质的定论,笔者对上述观点没有异义,并且这已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体现出来了。问题是德奥同盟从1879年建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解体,前后存在三十余年,历经德国外交政策上俾斯麦的“大陆政策”和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期间世界风云变化万端,德奥同盟是否自始至终为战争作准备和具有侵略性的呢?我们认为,这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日俄两个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推行各自的"大陆政策"与"远东政策",经过外交、军事准备之后,在中国神圣领土上进行了一场非正义的"分赃"战争,软弱的清政府宣布"中立",听任"两个强盗"的厮杀、掠夺。得势的日本从中国攫取大量权益。这场战争是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标志之一,是帝国主义侵略和战争政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是预谋已久的侵略行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决不是偶然的。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结果。列宁早就指出过,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当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的军事帝国后,便开始疯狂地对外掠夺。日本帝国主义素怀侵略中国之野心,他们乘帝国主义列强为争夺殖民地而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暇东顾之机,发动了侵华战争。其主要目标是中国的东北,日本清楚,东北地域辽阔,土地肥沃,有丰富的地下资源,这对于资源贫乏,地域狭小而人口众多的日本来说,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宝地。…  相似文献   

12.
李良玉同志在《世界历史》1988年第3期发表了《对普法战争性质的重新探讨》一文(以下简称《探讨》),对世界近代史上著名的普法战争的性质提出了新的看法。我认真拜读之后,在一些问题上颇受启发,但也深感文中的论点和论据实在令人难以荀同。 《探讨》作者认为史学界关于普法战争性质的“这种两段论划分法虽有一定根据,但并不完全正确。作为一次政治事件,普法战争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它自始至终就表现为对两方来说都属一场非正义的掠夺战争。”简要地说,他认定普法战争对于双方来说自始至终  相似文献   

13.
1899—1902年发生在南非大陆的英布战争,其性质虽然众说纷纭,不外三种说法:一、认为布尔人是侵略者,英国人是被侵略者。这种说法是不值一驳的,英国参加这次战争的殖民帝国主义性质是显而易见的。二、认为英国人是侵略者,布尔人是被侵略者。三、认为英布双方都是侵略者,双方进行的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我同意第二种说法,不同意第三种说法,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的形成,国际政治中的战争引火物比比皆是,1898年美西战争的硝烟未散,1899—1902年,在非洲大陆的南部又爆发了一场激烈的英布战争。英布双方为什么会火并起来呢?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长期以来,史学界存在着分歧。英国资产阶级史学家,把英布战争的真相歪曲得面目全非,他们称英布战争为“布尔战争”(即布尔人发动的不义战争)。布尔史学家则把英布战争称为“英国战争”(即英国侵略布尔人的战争)、“独立战争”。苏联史学界认为英布战争是“帝国主义战争”,“是争夺剥削非洲人的优先权的战争”,但同时,又称布尔人对英  相似文献   

15.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性质问题的研究,近年来又重新活跃起来,见诸于书刊的文章日益增多,其主要论点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早已流行的“两段论”,即“二战”“有着性质不同的两个发展阶段,它以帝国主义争霸的非正义战争开始,从苏德战争爆发后转化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另一种认为“二战”自始至终是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不存在什么帝国主义战争阶段。  相似文献   

16.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有其历史必然性。本文从日本明治维新后对外侵略扩张政策的发展、其近代的政权结构和“七·七事变”前后的有关历史论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必然的,而并不像日本某些人所说是“突然发生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马略是“古罗马民主派政治家”这一论断持否定态度。马略在其早年是一位缘权贵的依附者;叛主之后,他几度出任罗马执政官,乃是北非朱古达战争和意大利北方战争所造就。在改革上,仅局限于军事,而无整体的全方位的政治建树。在萨尔宁事件上,暴露出他是一个两面派,最终例向了元老贵族。他挑起了与苏拉的争斗,给罗马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马略不是民主派政治家,更谈不上他是民主派的领袖;其形象是一个政治上无定见的朝秦暮楚的人物。  相似文献   

18.
“甲午中日战争”迄今已经100年,在当今和平发展与动荡的国际形势下,回顾这段国难痛史,总结历史教训,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警惕帝国主义战争狂。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发动掠夺邻近弱小民族战争,“开辟了走上近代帝国主义强盗政策的道路。”细治政府还制定出“大陆政策”:第一步,侵略中国的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侵占中国东北和蒙古;第四步,征服全中国;第五步,征服全世界。于1874年,日本在美国帮助下武装侵占中国的台湾;1876年,日本强迫朝鲜政府签订《江华条约八从此,日本的政…  相似文献   

19.
凯撒与高卢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前58~51年,罗马的高卢行省总督凯撒发动了对高卢地区的征服战争。凯撒面对英勇善战的对手和各被征服地区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施展分化瓦解、恩威并用和步步蚕食的策略,终于征服了整个高卢地区。高卢战争的胜利,使大量的奴隶与财富源源流入罗马,刺激了罗马奴隶制经济的繁荣;罗马的疆土扩展到莱茵河西岸、比利牛斯山脉以东、北至不列颠;凯撒也因此而捞得雄厚的政治资本,为其在罗马政治舞台上独揽大权奠定了基础,并为罗马共和制的灭亡敲响了丧钟。  相似文献   

20.
一九○四年二月八日,日本突然袭击了俄国在中国旅顺口的舰队,十日双方宣战,由此开始了以中国东北境内为战场的日俄战争。这场战争直至一九○五年九月五日,经美国斡旋,签定了《扑次茅斯和约》方告结束。从日俄双方在中国领土上进行这场战争的原因及后果上看,都充分暴露了这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中国领土,侵略我国东北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