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离别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题材。唐代赠别诗堪称我国古代诗苑中的一朵奇葩,炫人眼目。拙文通过对其兴盛的原因及其类型和特色的论述,试图发掘其固有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让它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2.
移情是我国古代诗、词中最具抒情的表现手法之一,但长期以来缺乏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举例论述了移情在古代诗、词中的发展过程,并指出这一表现方式的基本完善是在唐、宋时期。最后试将移情的表现手法分出类别,并分析不同类别在表达感情所起的不同作用。通过对移情的举例分析,有助于加深对我国古代诗、词这一独特抒情表现手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诗学卮言     
同根同源同体异名——诗与歌词的关系“诗歌”一名,始见于新文化运动,是伴随白话诗、新诗、自由诗的产生、发展而形成确定的。今天的诗,在我国古代称作诗或歌;古代并没有“诗歌”的名称。名依意而定,这说明,我国古典的歌,唱的是诗;我国古典的诗,是能唱的歌。诗与歌词,名虽不同,可并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第31首十四行诗是他诗歌艺术的集中体现。本文分析了这首诗的幻象结构、分化的话语以及和谐的音律,对莎士比亚的诗歌提出了一种新的解读方式,同时也指出了我国所流行的该诗的三种译文中的“失真”问题。  相似文献   

5.
《诗经》中的《邶风·雄雉》一诗,向来不被选家注意。其实这是一首人民性颇强的诗,是一首劳动人民对统治者发出怨嗟甚至发出诅咒的诗。这首诗共四章,十六句,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6.
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文化,儒家诗教在我国传统诗歌理论中也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弄清儒家诗教的实质及其作用,是关系到如何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大问题。一近阅王启兴同志《论儒家诗教及其影响》(载《文学遗产》1987年第4期)一文,觉得该文对儒家诗教的评论不够公允,而且是浮光掠影式的评论,并没有全面把握儒家诗教的实  相似文献   

7.
《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是滋润禾苗的雨露,是催开百花的东风。它的发表,是整个文艺战线和我国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必将为我国充满春意的文艺园地带来新的更大的繁荣。 毛主席在信中谈的虽然是诗,但他所阐明的却是各种文艺样式的艺术规律、艺术特点和艺术方法,信中三次提到诗“要用形象思维”,这是对我国历代文艺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丰富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他老人家自己几十年文艺创作丰富经验的深刻总结。  相似文献   

8.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由于年代久远,文字简奥,诗的具体写作背景大都无传,因而很多诗不得其解.加上汉儒散布的层层迷雾,有些诗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王国维曾指出,《诗经》中的诗篇,我们能够正确理解,分歧不大的,只有十分之一、二.笔者想强作解人,对《汉广》、《麟之趾》、《鸡鸣》三首诗进一解.  相似文献   

9.
诗中的绘画     
诗和画分属不同的艺术领域,各受独特艺术规律的支配。但是,它们之间又互相渗透互相沟通,体现了许多共同的美学法则。谢赫绘画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和顾恺之论画时说的“迁想妙得”,不但适用于绘画,也基本上适用于诗的创作。人们称赞一首诗,说“诗中有画”;称赞一幅画,又说“画中有诗”,诗情和画意,常常是密不可分的。在我国的艺术史上,诗与画的亲密关系,不仅表现在出现了许多象王维那样集诗家和画家于一身的艺术巧  相似文献   

10.
法兰西的玛丽所著著名籁诗《兰沃尔》一诗中的人物性别角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以Linda L.Lindsey的理论为基础,附加些许社会学观点,重点分析《兰沃尔》一诗中人物的性别角色,从而透析性别角色在《兰沃尔》一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题画诗是我国古典诗歌园圃中的奇葩,它是我国绘画艺术的共生物,伴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繁荣而发展繁荣。狭义的题画诗是指题写在画幅上的诗,因之它又与书法艺术密切相关;诗、画、书法处于同一个物质载体,便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品。由于我国传统绘画的技法和材料极为独特,  相似文献   

12.
李贺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年轻而富有才华的诗人。在短短二十七年的生涯中,他为后人留下了近二百四十首诗,其中有不少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他诗中的一些奇句、警句,堪称为千古独步的绝唱。伟大领袖毛主席很喜欢李贺的诗,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信中,说“李贺诗很值得一读”。鲁迅先生也说过,他年轻的时候喜欢李贺~①。因此,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对李贺诗进行认真的研究。本文不打算对李贺及其诗作进行全面的评论,只着重谈谈李贺诗在语言艺术上的风格和成就。 务去陈言,自铸新辞 将全部李贺诗通读一遍,下一番“沉潜反复,嗟叹咏歌”的功夫,…  相似文献   

13.
《氓》是一篇艺术性很高的诗。它写春秋初期的一个被压迫妇女哀怨凄切地诉说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丈夫虐待、冷遇的不幸遭遇。历代经师根据他们自己时代的道德标准,曲解了诗中的一些章句,对诗中的女主人公横加指摘,贬称她为淫妇。当代的一些学者虽然指出诗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追求幸福生活、性格刚烈的无辜受害者,但未将  相似文献   

14.
<题西林壁>一诗是我国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该诗在写景方面文笔独特,风格令人耳目一新,尤为重要的是,此诗还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蕴含着深邃的思想内涵.任何文学作品的形成决非偶然,苏轼的<题西林壁>一诗的形成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源远流长、绚丽多姿的诗歌传统。在古代诗歌总库中,有一种记述多式多样风俗习惯的风俗诗,是我们了解历史,熟悉国情,找寻古人心理轨迹所不可缺少的。古代风俗诗分类封建社会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因此,古代风俗诗记述的是封建社会的生活情景,其  相似文献   

16.
咏梅,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相沿不绝的传统,宋代则是咏梅史上一座特起的高峰。于前人有质的发展,于后世沾溉深远。宋人诗中的梅花,不仅外在形象上与前人不同,而内中又濡染了强烈的人文精神。将人文品格赋于梅花,不仅是宋人对品格、德操执著追求的表现,也是宋人对于传统咏梅诗的突破性发展,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文化的人文特质。  相似文献   

17.
《诗.周南.葛覃》中的女主人公究竟是一位怎样的女子?众说纷纭,通过对诗中的“师氏”和“归宁”两个词语的训解可以看出,《诗.周南.葛覃》所描写的是一位将嫁而未嫁之时离家向女师修习“妇道”的女子。  相似文献   

18.
本文拟集中笔力,对古代哲理诗的本质和创作特点,作一个比较全面的探讨,但愿能稍稍有助于增进对古代哲理诗的理解和欣赏,有助于发展现代哲理诗的创作和批评. 一关于我国古代哲理诗的本质,可以用三句话概括:形象是古代哲理诗的躯体,感情是古代哲理诗的羽翼,哲理是古代哲理诗的灵魂。1、形象是躯体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是我国的民族绘画艺术中的精华,与西画相比,有其独特的个性,她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综合性绘画形式,正因为有了这一特性,才使她成为世界绘画艺术中的一枝奇葩,通过对“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具体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本民族绘画的文化精神,也能更好地区分中西绘画的差异,读者能从中体味到形成这一独特绘画形式的根源: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20.
杨朔的散文创作,成就卓著,独树一帜,深为广大读者所喜爱。许多篇章,都有着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成为精巧玲珑的艺术珍品。读他的散文,犹如走进一条色彩缤纷的画廓,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画面,令人神思飞驰,流连忘返,既受到崇高的思想感情的陶冶,又得到美的享受。 在我们民族的艺术园林中,诗和画是两枝最亲近的姊妹花。画家作画很讲究画中的诗情,诗人写诗也很注意追求诗中的画意。我国很早就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杨朔的散文既从我国优秀的古典诗词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又从我国的传统绘画艺术中学习了表现技法。他的作品,大多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有机溶合的完美艺术整体。本文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