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心雕龙》共五十篇,自《神思》至《总术》十九篇着重讨论了写作的构思、风格、结构、修辞等问题。刘勰将《神思》称为“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列置全书“下编”创作论的开始,由此见出该篇的纲领性质。《神思》篇历来备受瞩目,总体讲,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神思”与“灵感”之关联,与“物”之关联,与“想象”之关联,与“虚静”之关联,与“写作主体素养”之关联的探索;对“神思”篇辨疑、考释;对“神思”篇美学意蕴的开掘;对“神思”篇于《文赋》的继承与发展关系作阐扬等方面。本文将众家研究成果一一梳理、分析,以期全方位把握《神思》涉及的相关内容,为研究者提供丰富参阅资料。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通常认为《总术》是创作论的总论,总括了创作论前18篇的内容。其实,总论五篇论述了写文章的总原则,文体论篇阐明了各体文章的写作规范,创作论指出了文章的一般写作方法,所以《总术》总括了总论、文体论、创作论,与一般的看法不同。  相似文献   

3.
《文心雕龙》的文体论部分在学术上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它“文”、“笔”并重 ,强调有补于世的务实文风 ,是摒弃文坛浮艳文风的宣言书 ,是我国写作学史上文体研究的典范 ,是包括文学文体和各种非文学文体写作的理论指南 ,是构成《文心雕龙》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石  相似文献   

4.
从《附会》篇入手,参阅《熔裁》、《章句》诸篇,便可更为全面地发现刘勰所建立的一整套相当完备的文章谋篇布局的理论体系。刘勰提出的"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等四个方面理论,反映了谋篇布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文章结构安排的四个重要原则。这些谋篇布局理论,既符合写作实践活动的发展规律,也符合人们思想活动的认识规律;是历代文学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历代非文学性文章写作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既是中国古代传统谋篇布局理论的精华,也是现代写作实践活动值得传扬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5.
《原道》篇作为《文心雕龙》的首章,是为艺术本体论,《原道》即从根本上阐释《文心雕龙》的思想。"原道",源于道,本乎道也。犹言《文心雕龙》之源在于"道"。所以,"道"是理解《原道》的关键所在。在中国哲学史上,各家讲的"道"与"道"之间有同有异。就《原道》而言,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其思想在根本上取自《易传》,即"《易传》的思想是《文心雕龙》的精魂"。  相似文献   

6.
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三字标准历来是翻译研究中的讨论焦点。通过阐述三者的内涵,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格律的角度重新解读"信、达、雅",以《出师表》的三种英译文为例,探讨在翻译中如何做到由"达"至"信",由"雅"至"达",进而至"信"。  相似文献   

7.
宋儒所倡之"理",是指万事万物背后的一切平常之"理",是自然界和社会领域的最高范畴,所指范围要比汉儒之"理"广。宋人注重思辨的考索,既以《诗经》上的观点来证其道,又以其道来论《诗》,在《诗》与天道之间再加上一个"理",由此,宋儒的解《诗》也就别有一番天地,实际上是逐渐将《诗》理学化了。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之"文体"理论是需要综合全书加以审视的,并不仅仅局限于"论文叙笔",应引起足够重视的是其贯穿于创作活动始终的文之整体观,这一动态的"文体感"把握对当今之写作教学提供了有益借鉴。结合《文心雕龙》的相关篇目分析,现代写作教学过程中的"文体感"应注意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培养:文体之规范归属感、文体之选择、文体之定与变、文体之整体自圆。  相似文献   

9.
刘勰在《文心雕龙》之《征圣》篇中提出了十几个理论命题。从构成形式的角度来看,这些命题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单句式命题,二是双句式命题,三是多句式命题;从思想内涵的角度来看,这些命题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理论:一是文学的功能价值论,二是情志与语言的关系,三是对情志的基本要求,四是对文辞语言运用的审美态度。《征圣》篇的经典性命题不但对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当代仍然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从理论原则看实践"和"从实践需要看理论"是两种不同的思想路向,两者在一系列问题上都有重大区别。它们的对立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个历史。这个领域的一切成功经验,都是贯彻"从实践需要看理论"思想路向的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化",就在于其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以及一切有用思想资源在实践方案的制定中结合在一起,化作成功的实践方案。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在对成功经验的总结之中。中国的改革开放前无古人,坚持"从实践需要看理论",对改革实践的成功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