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仁武 《学术研究》2002,2(12):14-17
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是党的“十六大”在加强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提出的新概念和新要求。它标志着我们党在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上理论更加成熟,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实践更加理性,行动更加坚决。 一、政治文明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哲学思维的视域里,世界由物质的世界和精神的世界所构成,以物质和精神这两大范畴为依据将人类文明分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个方面,这是对人类文明的总概括,但是,哲学视域毕竟是从本体论意义上对“物质”和“精神”进行划分的,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同志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思想和理论。2006年5月12-14日,由山东省国际政治与国际共运学会和菏泽学院共同主办的“构建和谐世界与中国和平发展学术研讨会”在菏泽学院召开。与会学者以“构建和谐世界与中国和平发展”为主题,围绕着建立和谐世界的时代背景、内涵、目标、价值与原则、历史意义、途径以及中国和平发展的内涵、目标、原则、意义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为推动学术界进一步关注和深入研究“建设和谐世界”这一重大课题,本刊从提交会议的论文中选择以下6篇发表,这些论文从不同的角度深刻阐述了“建设和谐世界”这一战略思想,反映了中国学者对当代国际政治和国际共运重大理论问题的新思考和新见解。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同志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思想和理论。2006年5月12-14日,由山东省国际政治与国际共运学会和菏泽学院共同主办的“构建和谐世界与中国和平发展学术研讨会”在菏泽学院召开。与会学者以“构建和谐世界与中国和平发展”为主题,围绕着建立和谐世界的时代背景、内涵、目标、价值与原则、历史意义、途径以及中国和平发展的内涵、目标、原则、意义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为推动学术界进一步关注和深入研究“建设和谐世界”这一重大课题,本刊从提交会议的论文中选择以下6篇发表,这些论文从不同的角度深刻阐述了“建设和谐世界”这一战略思想,反映了中国学者对当代国际政治和国际共运重大理论问题的新思考和新见解。  相似文献   

4.
简论建设和谐世界的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思想和理论。2006年5月12-14日,由山东省国际政治与国际共运学会和菏泽学院共同主办的“构建和谐世界与中国和平发展学术研讨会”在菏泽学院召开。与会学者以“构建和谐世界与中国和平发展”为主题,围绕着建立和谐世界的时代背景、内涵、目标、价值与原则、历史意义、途径以及中国和平发展的内涵、目标、原则、意义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为推动学术界进一步关注和深入研究“建设和谐世界”这一重大课题,本刊从提交会议的论文中选择以下6篇发表,这些论文从不同的角度深刻阐述了“建设和谐世界”这一战略思想,反映了中国学者对当代国际政治和国际共运重大理论问题的新思考和新见解。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同志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思想和理论。2006年5月12-14日,由山东省国际政治与国际共运学会和菏泽学院共同主办的“构建和谐世界与中国和平发展学术研讨会”在菏泽学院召开。与会学者以“构建和谐世界与中国和平发展”为主题,围绕着建立和谐世界的时代背景、内涵、目标、价值与原则、历史意义、途径以及中国和平发展的内涵、目标、原则、意义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为推动学术界进一步关注和深入研究“建设和谐世界”这一重大课题,本刊从提交会议的论文中选择以下6篇发表,这些论文从不同的角度深刻阐述了“建设和谐世界”这一战略思想,反映了中国学者对当代国际政治和国际共运重大理论问题的新思考和新见解。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同志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思想和理论。2006年5月12-14日,由山东省国际政治与国际共运学会和菏泽学院共同主办的“构建和谐世界与中国和平发展学术研讨会”在菏泽学院召开。与会学者以“构建和谐世界与中国和平发展”为主题,围绕着建立和谐世界的时代背景、内涵、目标、价值与原则、历史意义、途径以及中国和平发展的内涵、目标、原则、意义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为推动学术界进一步关注和深入研究“建设和谐世界”这一重大课题,本刊从提交会议的论文中选择以下6篇发表,这些论文从不同的角度深刻阐述了“建设和谐世界”这一战略思想,反映了中国学者对当代国际政治和国际共运重大理论问题的新思考和新见解。  相似文献   

7.
困境与对策:对建设和谐世界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锦涛同志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思想和理论。2006年5月12-14日,由山东省国际政治与国际共运学会和菏泽学院共同主办的“构建和谐世界与中国和平发展学术研讨会”在菏泽学院召开。与会学者以“构建和谐世界与中国和平发展”为主题,围绕着建立和谐世界的时代背景、内涵、目标、价值与原则、历史意义、途径以及中国和平发展的内涵、目标、原则、意义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为推动学术界进一步关注和深入研究“建设和谐世界”这一重大课题,本刊从提交会议的论文中选择以下6篇发表,这些论文从不同的角度深刻阐述了“建设和谐世界”这一战略思想,反映了中国学者对当代国际政治和国际共运重大理论问题的新思考和新见解。  相似文献   

8.
不同于“解释世界”的理论活动致力“解释”,马克思“改变世界”的理论活动首先致力“批判”,其基本方式即政治经济学批判:它以作为资产阶级社会之“副本”的政治经济学为批判对象,以“描述”“揭露”为主要手段,目的是构建一种彻底的、能够掌握群众的理论来推动“原本”之改造。其具体环节是:通过对以往政治经济学相关理论学说的“描述”与“揭露”来发掘政治经济学规律的“历史路标”,进而在这一“历史路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原有理论的改造和新的理论的建构,最终构建出一种彻底的理论。这一理论通过掌握群众而参与人类历史进程,由此使马克思“改变世界”的理论特质得以彰显、理论使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刘建平 《阴山学刊》2009,22(3):81-84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家间政治多边化的潮流中,国际机制已成为学术探讨和外交实践的主流,绝对国家主权话语丧失根据。作为发展中国家,为了在国家力量差距仍然严重分化的世界政治格局中规避发达国家的欺压,中国应该主动建构以“权利政治”和“超国家权力”为核心概念的国际政治理论来批评“权力政治”和“强权”、“霸权”现实。作为世界政治的超国家权力主体,联合国可以为克服霸权主义政治形态而实现人类主义价值提供可能性,超国家权力与主权、人权的辩证关系是发展中国家必须深入体会的外交哲学。  相似文献   

10.
<正> “建设世界上最新最进步的国家”这一宏伟目标,是本世纪初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所提出的,并为之奋斗终生.早有“再造中华”之志的孙中山,以“振兴中华”为已任.他创立“三民主义”作为理论指南,欲求“打平”民族的不平等、政治的不平等和经济的不平等使中国崛起于世界的东方,跃入世界先进之列:以至“驾乎欧美之上”.当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在东亚大地建立之后,孙中山便专心致志、呕心呖血地去勾画新中国建设的美好蓝图,创立中国近代最完整最系统的经济建设理论,并提出经济建设的一系列的具体的策略、措施和方法,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孙中山经济建设思想较集中地体现在《建国方略之二》,即“实业计划(物质建设)”,但还可上溯到他早期的《致郑藻如书》、《上李鸿章书》等函件.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科是以“政治人”作为人性基础,而随着社会建设的深入推进,时代主题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也发生了从“政治人”向“社会人”的转向.实现这一转向的理据在于人的社会性能够把人性的其他内容统一起来,包含公民社会的基本价值结构,消除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错位.因此,“社会人”能够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建构提供人性根基.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不强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低效表征在于:在价值论上,偏好工具理性,忽视人文关怀;在教育内容上,泛政治化、泛知识化,轻视对生活世界的关注;在教育主客体关系上,强化教师权威,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教育方法上,偏重理论说教,偏离实践体验.文章从马克思主义“人本论”和“生活观”中汲取营养,以“人”为基础,以“生活世界”为中心,使教育和人的幸福、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关注并贴近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3.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以及和平统一祖国而开始形成,又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香港是第一个实践“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地区。回归后香港的政治发展是一个与世界任何地方都不同的特例。探讨“一国两制”的理论及其在香港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孟庆顺教授的新著《“一国两制”与香港回归后的政治发展》(香港社会科学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1月版),就是对这一理论的专题研究。“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国两制”的提出对…  相似文献   

14.
“深见东州儒学研究基金”是由世界艺术文化振兴协会独立设立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专项基金,其宗旨之一在于资助、支持以孔子文化大学为中心的儒学研究。经酝酿讨论,现面向全国征集有关孔子、儒学与传统文化问题的研究项目或成果,谨将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一、参考选题 世界“文明冲突”中的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与祖国统一 儒家“德治”学说与中国古代政治 儒家的“德治”学说与“以德治国”理论 儒学普及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 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关系 儒学与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近代以来的尊孔与“批孔”思潮 出土文献与儒学典籍研究 …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以“政治革命”为主导,建构了中国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三位一体”战略布局中的正确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邓小平与毛泽东的“三位一体”战略布局思想相比较,因历史条件的不同而具有明显的特征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一、十六大对创新发展政治学理论的重要意义十六大报告有关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 ,提出了许多新观点 ,对推动政治学理论研究创新和政治学科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首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政治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和政治学科建设 ,提出了强烈的社会需求 ,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社会需求是理论发展的强大动力。十六大报告提出了今后 2 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并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这表明深化改革开放对政治学提出了强烈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政治…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张闻天已经开始思考中国社会之根本变革问题。在“五四”的战斗篇章中,他表达了对中国未来政治的深刻思考:一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铲除士大夫阶级”;二是建设民主共和政治,“以国利民福为归”;三是依靠“劳农界人”,以农村为根基“起革命”。这些精辟独到的见解,不仅在当时具有前瞻性和世界眼光,对百年后当前的中国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以加拿大学者麦克菲尔提出的“电子殖民主义”为理论框架,在文化帝国主义语境下,对“电子殖民”理论进行追根溯源.通过对“电子殖民”与全球“美国化”以及资本一体化两方面展现了不同时期的“电子殖民”现象,剖析了美国作为媒介巨头,如何利用自身强大的文化产业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渗透、文化殖民从而掌控世界市场、世界贸易和自由流通消费以攫取巨大的经济、政治利益的事实,揭示了新时期文化帝国的媒介殖民之道.  相似文献   

19.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时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在价值定位内容、方针和原则、规律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重大的理论创新.这种重大的理论创新突出表现在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进行了创新性定位,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创新性地概括为“邓小平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科学精神教育”和“道德建设”四个方面;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和原则创新性地总结灯七个必须”;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方法进行了八个方面的创新性探索.  相似文献   

20.
因为不同的政治发展道路和不同的政治制度选择导致大国间的冲突乃至战争,是近代以来最痛苦的回忆。进入21世纪,美国以武力为后盾输出西方式民主、在世界范围内实施“新帝国”的治理,与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格格不入。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世界相互依存的加深。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和一系列共同价值观念的形成,大国对冲突后果的理性权衡,大国关系有可能超越20世纪敌对和结盟的模式,走出“大国政治悲剧”的宿命,选择超越零和的“双赢”:以相客为特征的有序竞争。世界大国有责任推进和谐世界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