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中国当代社会转型的目的和本质,分析了经济转型与哲学、文化转型的相互关系;详细探讨了当前哲学、文化转型的立足点和价值趋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构造一个带管理资本学习过程的经济增长模型来分析俄罗斯及中国的特定经济转型路径、模式及绩效比较.分析表明转型模式虽然对转型初期的增长有所影响,但并不是转型绩效最基本的决定因素.不同模式并不存在非此即彼、此优彼劣的必然关系,而且.两个国家还都在继续转型过程中,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福利改善还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是工业化后的社会发展新阶段 ,它将对传统工业经济产生深刻影响。经济增长转型就是经济增长方式由以粗放型增长为主转变为以集约型增长为主。文章简要分析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原因并着重探讨信息化对促进经济增长转型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工业化和市场化对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社会的储蓄思想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同时西方储蓄思想及理论的传入则为近代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以农业为主体的传统社会,主要形成了节俭的储蓄行为及习惯。随着振兴实业及早期工业化思潮的深入,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中的节俭逐步被储蓄概念代替,企业储蓄的论述在近代储蓄思想中占相当大部分。而到20世纪20-40年代中,西方经济学发展了储蓄理论,进一步将储蓄纳入宏观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之中。  相似文献   

5.
6.
论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及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转型是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 ,如果说社会转型是文化转型的动因 ,而文化转型则进一步促进并加快社会转型。由于文化转型从根本上说就是人自身的现代化 ,因此 ,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转型及进步中 ,应更多关注文化转型 ,即人自身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理论的再构与创新发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杜会转型”理论是一个关涉社会发展范式层面的理论,今天它已成为研究中国现代化社会变迁的理论支点。但由于这种范式是对“早发”国家现代化历程所概括出的发展范式,故显得已容纳不下中国今天的现代化发展要求了,也就是说现有的“二分范式转型论”的“单层转型”的模式——“从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型”理论,已不能成为研究中国现代化变迁理论的支点。因此,我们必须赋于“社会转型”概念以新的内涵,即用“三分范式”的“社会双重转型论”来代替现有的“社会转型”理论。我们认为只有这样的分析框架才能够为我国现实中业已存在的“农业——工业——信息业”三元结构的共时态发展和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协同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并成为真正社会转型理论的支点。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在已经从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这个阶段的特征是经济结构的转型.为此,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且实现经济关系的新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经20余年努力,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跨入由要素驱动向技术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实证分析显示:计划经济时期属于要素驱动经济增长方式;改革开放以后进入要素-技术驱动并向技术驱动持续转变,"十一五"时期已取得阶段性突破。其动力机制分解说明,对外开放、科技投入、基础设施改善、劳动力转移、工业化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都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型。但转型的基础仍不牢固,应采取措施,保持经济转型的持续动力,巩固经济转型的成果,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毅  明君 《学术研究》2006,(8):25-33
本文回顾了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研究的沿革,基于此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产业转型指标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出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与产业转型的相关关系,以及产业结构转型与就业结构转型的不协调性演变,并为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乃至全国都出现了“宗教热”的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样的,而社会转型则是“宗教热”产生的重要原因。本文仅就社会转型与“宗教热”产生的关系加以探析。  相似文献   

12.
正统转型经济理论是建立在主流经济学完全理性或者理性预期的遍历性假设之上,因将风险与根本不确定性等同起来,积极倡导华盛顿共识和自由市场,所以看不到任何市场异常现象和政府干预的有效性。一旦走进非遍历性和根本不确定性的世界里,这些正统经济学的方案并不适用。而后凯恩斯经济学则把根本不确定性作为解释经济现象的经济变量,并据此解释各种经济现象存在的合理性。事实上,经济转型过程是非遍历性过程,经济转型本身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成本收益分析,而是一个在根本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关键性决策,需要有效发挥政府在促进经济稳定与健康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这对于深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科学辑刊》2007,(2):122-125
由数量型经济增长向质量型经济增长的转型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显著特征。由于数量型经济增长的缺陷,不能满足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必须使中国的经济增长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型。而要实现这种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需要通过行政体制创新、经济体制创新、体制的综合创新和发展观的创新等一系列体制创新支持形成合理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4.
保建云 《学术论坛》2007,30(7):81-86
文章在对计划经济时期中国与越南经济增长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相关统计数据,从实证角度对经济转型期中国与越南经济增长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在计划经济时期,无论是经济增长绩效还是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成熟程度,中国计划经济体制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经济转型时期,越南的相对经济规模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经济增长相对稳定,经济增长波动周期相对较长、波动幅度相对较小,一个重要原因是越南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学习了中国成功的经济转型经验,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越南没有经历过中国所经历过的各种国内外政治经济和市场约束;虽然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先发优势,但这种比较优势具有逐渐递减的趋势,中越两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差异会逐渐趋于缩小.  相似文献   

15.
经济机会与农民在经济转型中的收入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机会是人们获取经济利益的先决条件,与经济自由和制度约束有紧密关系。随着经济转型的逐渐深化,经济自由程度不断增强,制约经济行为人经济机会的制度约束不断发生变迁,经济机会基本格局也会发生变化。中国农民的收入增长与其自身经济机会扩展存在正向关系,只有给予农民参与经济活动的平等经济机会,尽快解除扩展农民经济机会的各种制度约束,才能缓解或消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逐渐趋向新农村的和谐,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与人力资本投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认为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与增长方式转型的关系可以从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最终目标、教育投资的高效益三个方面来分析。强化人力资本投资,应该成为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的经济转型在过去的40多年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令人困惑的是,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计划体制国家为什么能够实现快速的经济转型?进一步地,与之相关的高速的经济增长、显著的经济波动和较大的地区差距等经济特征又是如何产生的?基于此,在中国式分权的基本制度背景下,可以构建一个统一的框架对上述问题进行回答。其理论框架的核心是,地方政府间的横向竞争及风险厌恶型特征,导致其投资决策行为具有进行相互模仿的内在动力。研究发现:(1)这种模仿行为是构成中国民营经济迅速扩张和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因;(2)模仿行为放大了中央政府偏好对地方政府投资决策的影响作用,引发民营经济发展的“潮起和潮退”,形成了显著的经济波动;(3)“软预算约束”弱化了横向竞争对地方政府发展民营经济的激励作用,导致不同国有企业数量的地区形成所有制结构的差距和经济增长差距。研究的结论对于未来中国提振经济发展动力,平稳经济波动以及协调区域发展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始终是经济学界研究的重要问题,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符合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脉络和发达国家的普遍经验.中国传统的投资驱动增长方武难以长期持续,它所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表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正处于从投资驱动到创新驱动转型的关键时期.财政目标应从配合传统增长方式转移到创新驱动增长方式所强调的创新人才、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创新制度四个环节上来,为实现中央制定的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作为一个新话语概念,其基本本意在于创造一种新的语境和一套的语音规划,为具有普适性的社会变革搭建一个意义平台.新闻转型是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中发生的,因此,新闻转型只具有整体性变迁的性质.新闻转型的类型主要有新闻理念转型,新闻体制转型,新闻媒体转型等五种.与此同时,新闻学也需要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