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四川省社科联、四川大学哲学系、西南交大社科系、四川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四川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等单位共同发起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讨论会于10月12日至17日在成都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50多位理论工作者围绕“历史唯物主义和当代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这一主题,着重就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怎样认识当代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和反对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中国人大哲学系、吉林省哲学学会、吉林大学哲学系、吉林省社科院哲学所等九个单位联合发起的全国历史唯物主义讨论会于1986年2月20日至25日在北国江城吉林市召开。全国各地170多位专家、学者和教学、编辑人员参加了这次规模较大的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50余篇。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会议围绕历史唯物主义的性质、对象和体系、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个基本问题,展开了认真、热烈的讨论。下面是这一讨论的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3.
湖北哲学学会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专业组,于1961年12月23日讨论了社会基本矛盾问题。讨论是围绕李昌登同志的《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和柯彰、林杏章同志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两篇文章进行的。  相似文献   

4.
郗戈 《江海学刊》2012,(1):77-83
应当从更高的历史视野出发探讨历史唯物主义问题,自觉认识到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之间的契合关系。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始终伴随着中国现代性的建构。历史唯物主义不仅外在地认知、解释中国现代性建构,而且还内在地塑造、参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历史唯物主义"与"现代中国"之间持续发生着"相互建构"与"双向生成"的动态过程,使得历史唯物主义能够"融入"现代中国的自我建构,"内在于"现代中国。中国化的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现代性的"相互型塑"与"双向生成",主要体现在现代中国的历史意识、时代定位与发展方向这三个方面:历史唯物主义将进步的历史意识植入现代中国的文化核心;历史唯物主义引导着现代中国的时代定位与时代规划;历史唯物主义为现代中国的发展提供历史向导,塑造着现代中国的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相互结合的当代典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同时也是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双重进展。  相似文献   

5.
<正>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复兴道路上,历史唯物主义一直发挥着根本性的指引作用。深入阐释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之间的内在关系,是学术界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发展,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阐释,以著名哲学家、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陈先达的新著《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中国》出版为契机,12月21日,由  相似文献   

6.
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指导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与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在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而且还指导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体来说,历史唯物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中国梦等五个方面的理论创新,这些理论创新是尊重历史与研究现状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中国社会由此开始发生天翻地覆的巨变.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才逐步取得进展和胜利,这也是历史唯物论和历史辩证法的胜利;同时,历史唯物主义本身也得到了进一步检验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胜利,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也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座历史丰碑.历史唯物主义在实践运用中,是同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一起成长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本刊第一期刊载了康文斌的《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改革理论》一文,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改革理论。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于是引起了人们的注目。《晋阳学刊》计划开展这个题目的讨论。拟在如下方面展开:(一)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调节和改革在理论上能否成立?(二)就历史唯物主义本身来说,社会改革能否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与社会革命相并列?(三)社会改革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它的理论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四)如何认识现在的社会主义自身改革的性质?(五)怎样认识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关系问题? 我们以上的想法是否妥当,讨论还应当向哪些方面深入,希望读者提出建议。如果您计划撰写论文,热诚欢迎赐稿。  相似文献   

9.
由齐鲁石化公司、山东省伦理学研究会和山东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山东省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暨生产社会化研讨会”5月15日至19日在淄博辛店召开。现将会议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职业道德建设问题(一)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标准和道德标准向题。一种意见认为,生产力标准与道德标准是一致的,生产力标准也  相似文献   

10.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的讨论云南省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国有企业改革理论讨论会,于1995年12月12日至15日在昆明召开。省委副书记、副省长李嘉廷同志到会作了题为《抓大放小,搞活国有企业》的重要讲话。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王天玺同志对会议作...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为了进一步深入学习和贯彻十五大精神,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浙江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于1997年9月26日联合举行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学术研讨会。到会的有我省科学社会主义、哲学和政治学界的学者36人。现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以“弘扬中华文化,光大巴蜀文明”为宗旨的巴蜀文化史研究会,于9月8日在蓉召开座谈会。50多位到会专家、学者就巴蜀文化史的研究工作进行了讨论。会上。杨析综同志就巴蜀史研究的重要性作了讲话。他指出,研究巴蜀文化,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既要站在史学研究的高度,考察巴蜀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流传、演变和吸收外来文化的情况,又要结合现实,研究四川在改革开放中如何发扬巴蜀优良文化传统,根除历史沉淀带来的消极影响和防止外来没落文化的侵蚀,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3.
<正> 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研究会、山东社会科学院和烟台市委宣传部发起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理论讨论会”,于1987年10月20日至24日在烟台举行。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守璞到会祝贺并讲了话。《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李学昆、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刘蔚华分别在会上讲了话。中国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研究会常务理事吴光辉和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海成分别主持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至二十八日,省哲学学会、省社科院哲学所和省“五四三”办公室联合召开了精神文明建设理论讨论会。在宁的省哲学学会理事及宣传、理论战线的同志共六十多人参加了讨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霞林同志到会并作了发言。讨论会上,一些同志就精神文明的基础理论、精神文明建设在当前存在的问题、精神文明建设与培育社会主义新人、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多次重要讲话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推进。其中"两个不能否定"是用历史唯物主义对当代中国进行历史评价;对"中国道路"的阐释立足中国传统和文化,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实根基;"中国梦"结合了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的历史现实情况,凝聚又鼓舞人心。这些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提供了重要启示,即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内在相通性。  相似文献   

16.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哲学根据。改革开放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实践形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性和辩证法的革命性。从实践的层面上看,实践标准内涵每一次丰富和发展都赋予了改革开放不同的哲学使命;从理论层面上看,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表明,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的哲学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历史唯物主义何以会成为一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唯物主义成为近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这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和理论定位有关,是历史唯物主义自产生以来就从未间断的争论的延续,是后实践唯物主义的一个理论方向,更是当下中国问题的理论反映.讨论实质上是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展开的,其积极成果就是用历史唯物主义来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越来越多学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六年五月十五至十七日,江苏省《资本论》研究会于南京召开第四次理论讨论会,到会代表六十余人,提交论文二十二篇。会议代表围绕“《资本论》与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这个中心议题,着重讨论了以下两个问题:一、关于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问题;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理论问题与所有制改革。参加会议的代表讨论十分热烈。现将讨论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生产力论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张莉邓小平关于生产力的一系列著名论断和深刻思想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社会历史观基础,它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且初步揭示了当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为我们建设有...  相似文献   

20.
南京社会科学界继1990年6月29日讨论“马克思本义哲学与社会主义教育”之后,于199O年11月27日举行了“哲学——社会主义”系列讨论的第二次会议,与会30多位各学科学者,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它的客观必然性和光明前景,作了多视角的沦证,现将讨论情况综述如下:一、历史学视角:社会主义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总结与会学者普遍认为: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基本根据在历史之中,今日之中国乃昨日之中国的发展,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基础在历史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