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自匪 《北方论丛》2002,(3):116-120
语言不仅可以表达抽象的意义,而且可以描绘具体的形象.语言形象的生成与实现本质上是一个语义化形象信息的交流、传播和转换过程,是在一般语言功能框架下实现的具有特殊意义的言语表达活动.这一言语表达过程一方面由特定的心理和语言机制所规定,一方面又受到心理、语言、文化和交流对象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具体的言语策略和方法则是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国家形象的生成是一种主体性活动,根据不同的主体或同一主体的不同认识角度,国家形象可表现为国内与国际、整体与局部、理想与现实等不同维度。国家形象的跨文化生成过程是主体对客体国家信息的文化选择过程,这个过程要经过文化透镜的折射,因而国家形象表现出一定的"偏离性"。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主体可通过转变思维方式、寻找沟通桥梁、采取适当传播技巧、建立强大对外传播体系等来提高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文学形象从终极发生的角度看是源于现实,但从发生的过程看它却经历了从现实形象到感性映象,从感性映象到艺术构思的形象,再到艺术世界的文学形象这样几个环节的转换。本文就文学形象发生过程及其特征进行探讨和描述。  相似文献   

4.
政府形象力的价值及其构建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形象力是政府形象对政府管理、运作及其表现形式以及社会公众评价的影响、支配和改变能力,具有政治性、公众性、公益性、价值导向性和沟通性。其价值体现为综合展现政府能力、推动公共管理人性化、整合政府内部资源、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政府形象的真实性、时代性、反映公众意愿和公众接受性是构建政府形象力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5.
6.
在革命年代,党初步树立起敢于担当、一心为民、求真务实、发扬民主等良好的形象。建国后,党确立并不断发展其执政形象。系统梳理总结90多年来党在形象建设方面的历程和成功经验对于进一步提升和优化新形势下党的执政形象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防范和应对执政考验以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熵是复杂系统中反应状态的一个函数,它表示系统的是有序化程度.道德生成过程可用熵变来进行研究.道德生成的过程就是个体对道德教育和环境信息渗透内化后在人脑中产生熵变的过程,控制熵变方向则是一个关系到个体道德在生成过程中有序与无序、向善与向恶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需要控制道德生成过程中的熵变,增加外界作用的"负熵流",抵消内熵增,实现总熵值的减少,使道德向有序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研究地区基尼系数与幸福感的关系,其理论意义在于探讨行动者的主观观念或主观感受与所处社会情境的客观特征之间的关联机制。对现实情境中数据生成过程的考察表明,在引入“地区类型”这一变量进行分组分析后,地区基尼系数与幸福感的统计关联就会大幅消减甚至消失。单纯以系数的统计显著性为指标的研究方式,导致以往采用不同数据的研究者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彼此矛盾的结论和解释。这一结论并不完全是否定性的,其中包括了未来应该努力澄清的机制解释方向。社会学的数据分析不应单纯以系数的统计显著性为指引和目标,而应当借助统计表述来思考现实情境中的数据生成过程,在经验数据与解释逻辑之间的循环往复中不断逼近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9.
10.
我们在进行司法体制改革的同时,应一并重新塑造法官形象,在法官的内心中,牢固树立“司法公正”的价值理念,加强对法官精神形象的塑造、法官人格形象的塑造和法官职业道德形象的塑造,以便重新恢复对社会公众的信任度和公正形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美学作为身心一元论的身体美学,将身体与世界理解为互相关联的情境,并将体验置于审美活动的中心,讲求感性的审美经验.文章引入了中国古代美学身心观这一视角作为阐释江南影像的理论框架,以期观照江南影像的当下创作与研究.在江南影像的空间建构层面,其体现了对中国古代美学儒道互补式的身心观的延续:一则它赋予了江南影像"以身为喻"的本体论的生命美学,使其找到了生动而鲜活的情感表达途径;二则为江南影像带来超越尘世与利害的浪漫精神,以构筑纯粹而自然的审美空间.在江南影像的叙事层面,作为诗性主体的人物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内在动力,为江南影像带来复杂微妙的内涵和更具生命力的审美风格.两性对话是江南影像叙事结构的根源,也是诸多二元关系的生命元话语,为江南影像带来虚实相生的美感.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经筵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东 《齐鲁学刊》2008,(1):52-58
经筵可以定义为"古代帝王为研读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但在历史应用上有本意和引伸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汉唐,在宋代形成制度。历代经筵制度的具体内涵、性质不尽相同。经筵既是一种帝王教育制度,又是一种对君主专制体制有所制约的政治制度,还是一种文化礼仪形式,是各王朝崇儒重道文教政策的象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形成于政府划分文武职官和专制主义集权政治确立。选拔官吏的途径很多 ,各有其历史发展的过程和时代特征。举其要者 ,有战国时代的“客卿制”、两汉的“察举”与“征辟”、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以后的“科举制”。“客卿制”注重实践性 ,但缺乏必要的教育程序 ,具有较为原始的色彩 ;“九品中正制”是一种“获得性”身份的选官制度 ,具有强烈的特殊主义与感情色彩 ,是典型的“任人唯亲” ;“科举制”作为一种“自致性”身份的选官制度 ,在贯彻公平原则上较为彻底 ,体现了择优录取、一视同仁的合理化原则 ;“察举”与“征辟”是一种“赞助性”身份的选官制度 ,介于“获得性”与“自致性”二者之间 ,过于原始、粗疏 ,容易发生不公平现象 ,缺乏合理化的有效保障。科举制不仅在于考选人才 ,对于维护中央集权 ,促使社会流动 ,有更深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均平文化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古代社会,平均观念渗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思想领域,是各种政治思想、社会思想、伦理思想乃至经济思想的重要文化支点。均平文化的基本内涵,包括政治平均、社会平均、经济平均、均平之德等几个最基本的方面。均平作为一种文化,它的思想价值在于追求社会的和谐与均衡。这种文化,还被赋予了天地自然之德的自然属性,是人对自然德性的效法,因此有着天经地义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的抑兼并思想本质上是经济学整体主义方法论的产物,它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所起的经济社会作用有所差异,但总体上不利于市场经济自发的长期的扩展.作为其对立面,反对抑兼并的思想包含个人主义方法论的因素,有可能孕育出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可能没有变成现实.这一案例提示我们,在社会经济已经发展到要素自由流动达一定水平的情况下,既保持这种能促进资源配置优化的效率机制,又能够实现以起点和过程公平为核心的社会正义,需要对个人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加深理解和逐步兼容,推进常态下整体主义方法论向个人主义方法论的观念转型.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青年教师的国际化意识与能力培养则是高校向国际化迈进的关键所在。论文从海外研修、教学、科研、管理等诸方面对华东师范大学的125名青年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数据分析,学校近一半的青年教师有出国研修的经历,有超过96%的人认为海外研修有助于专业发展;青年教师出国意愿强烈,但有31.82%的教师认为来自家庭的压力是制约的主要因素;近70%的教师参加过国内外国际性的会议,约一半的教师能够在国外学习期间将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上。另外,学校管理人员外语能力也有待提高以应对高校国际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杨华 《江汉论坛》2003,(1):68-74
先秦用血制度主要分为祭礼用血、衅礼用血和盟誓用血三大类.本文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传世经学文本和近年出土材料,对庙、社、寝、台、厩、库、学宫等宫室之衅,鼓、旗、剑、车、钟等军器之衅,龟、策、庙主、社主等祭器之衅,分别加以爬梳研究,辩正历代经学注疏的种种误识.进而揭示,衅礼实际上是一种摸拟巫术,其最大功能在于"尊而神之".认为上古的血崇拜和血巫术被仪式化和制度化,并且在儒家经典("三礼"及其它经书)中得以文本化的过程,对于探索儒家的宗教性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古代神话的形象和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古代,英雄神话远远多于自然神话。原始的宗教和社会的嬗变,地域的辽阔和习俗的差异,使我国古代神话形象具有千姿百态的风采。这些神话人物,功高盖世而完美无缺,形象伟岸而性格平面。在典型形象的塑造上,留下的创作经验是多方面的。我国古代神话形象的思想生命和艺术魅力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有很多描写关于婚恋及爱情的题材,而人与妖相恋的故事,则是其中一个独具风采的分支,人妖之恋这一母题的发展和演变逐渐成为古典小说创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在这类神话故事中,没有一种动物能像狐这样被充分赋予意味深长的文化含义.基于此,通过对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和符命化,汉魏晋六朝时期的巫术化,唐宋时期的世俗化以及明清时期的艳情化、性爱化这样一个时间和空间发展历程的分析,来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狐意象文化的嬗变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帝王巡游活动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帝王的巡游是指较远距离、较长时间、较大规模的帝王出巡、游历过程。帝王巡游具有明显的政治意图,但也兼有经济、军事、文化意义,还有个人娱乐的目的。把帝王巡游置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加以分析,不仅能使我们了解“唯我独尊”的帝王治国安邦的良苦用心,而 且,也能使我们窥见与普通人一样有着七情六欲的帝王赏山娱水、回归自然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