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陈天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天华,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资产阶级的革命宣传家、活动家。他在二十世纪初年的资产阶级革命宣传中起了重要作用。 陈天华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却用革命的言行为自己写出了一部光荣的历史,成了当时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 陈天华的著作,曾在资产阶级革命派中,在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中,在当时的新军中广为流传;他的思想与革命精神,启发、教育、动员了资产阶级革命分子起来,向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进行斗争。他的著作,是我们今天研究辛亥革命史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2.
论陈天华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陈天华的教育思想张显菊陈天华(1875-1905),系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和政治活动家。对于他思想中的反帝反封建主张、无神论观点和哲学思想等,在史学界均有研究成果问世,尤其是他的反帝反封建思想,几乎论及陈天华者,无不大书特书,硕果累...  相似文献   

3.
孙秀荣 《河北学刊》2002,22(1):106-108
章回小说《狮子吼》是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宣传家陈天华的未竟之作。本文对这一文本进行了深入剖析 ,从而展示了陈天华这一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思想特征及其在对中国人民进行思想启蒙工作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影响而又十分复杂的人物 ,其政治思想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以往对陈独秀政治思想的研究 ,偏重于分析中共三大前后和大革命后期的右倾错误 ,忽略了 1 92 5年五卅运动前后陈独秀政治思想的进步和发展。这样 ,既不能全面地研究陈独秀的政治思想 ,也影响到对中共早期历史的评价。1  从 1 92 3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到中共三大前后 ,是陈独秀政治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 ,陈独秀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作了许多错误的分析。在对于工人阶级的认识上 ,陈独秀由以前重视工人阶级转为重视资产阶级 …  相似文献   

5.
茶叶,是我国主要特产之一。六世纪初传入日本;十七世纪初,销往东南亚和欧洲;随着海运事业的发展,华茶渐销于世界各地,成为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鸦片战争前,我国出口货物就以茶叶为大宗。鸦片战争后,华茶出口先后为英、俄所垄断。本文仅就沙俄通过汉口掠夺两湖茶叶的问题进行剖析,以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沙俄经济侵略的认识。 (一) 十七世纪初,沙俄在觊觎我国领土的同时,也谋求扩大对华贸易。最先,它通过中亚布哈拉商人的中介与中国间接贸易,中叶  相似文献   

6.
陈独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探讨陈独秀反思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得失,吸取理论思维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进一步批判封建主义的道德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文化,无疑是很有稗益的。一陈独秀对封建的旧礼教旧道德进行了比较系统而深入的批判,在中国近代文化思想史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首先,陈独秀的批判沉重打击了中国封建的伦理文化,推翻了被历代反动势力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偶像,极大地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从而结束了它在中国长达二千年之久占据了统治地位的旧时代。在中国,封建主义的思想文化及伦理道德观念已经存在几千年,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陈独秀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很有影响而又极为复杂的历史人物.不管对陈独秀的功过是非评价如何,有一点是我们应该承认的,那就是作为一个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在整个社会普遍关注妇女问题的时代大潮之中,陈独秀在其政治生涯的起始之初,就开始关注中国妇女解放的问题,尤其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和中共建党前后,陈独秀更是热情关心、支持、参与了中国妇女的解放运动,不仅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妇女问题的文章,从历史、现实及理论上精辟地分析了妇女悲惨的命运,备受苦难的根源以及争取自由解放的道路,并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妇女解放运动的行列中,为推动中国女性思想的启蒙和争取解放的斗争做出了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8.
民国初年日英对赣湘地区铁路修筑权的争夺周益跃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权益争夺战进入了白热时期,与中国毗邻的沙俄和日本更是极力扩张,步步紧逼。当时,双方都把眼睛盯在了土地肥沃、矿产丰富的我国东北地区,因而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为阻止沙俄在东...  相似文献   

9.
<正>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很有影响的人物,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政治生涯中渡过。虽然五四时期他首先举起民主、科学两面旗帜,发起新文化启蒙运动,以激进民主主义者著称于政治思想界。但是,他涉足政治活动并非始于此时,而是在辛亥革命之前。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刚刚步入青年时代的陈独秀,就冲破封建主义思想的禁锢,投身于爱国革命活动,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他的这些早期活动,为其五四时期的斗争准备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因此,弄清陈独秀在这一阶段的思想,有助于对他的一生作出全面的历史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是我国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五四前后中国社会大变动的历史时期,他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反帝反封建的斗士,站到了时代的前列,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唤起中国人民新的觉醒,起了积极作用.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陈独秀又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两种不协调的思想:他既有要摧毁一切旧的封建残余的信念,又有维护旧东西的一面.这正体现了当时我国思想界刚从封建的桎梏中挣脱出来的客观实际.对这一时期陈独秀思想的发展进行一番剖析,有助于我们认识五四前后中国思想界的主流.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50年代,地处祖国西北边陲的塔城回、汉各族人民,在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下,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奋起反抗沙俄侵略者,愤怒火烧了沙俄在塔城的贸易圈,谱写了一曲捍卫祖国主权的战歌。19世纪初,沙俄对我国领土巴尔喀什湖  相似文献   

12.
陈独秀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有着重大影响的杰出人物,他不仅是五四运动的主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伟大启蒙者,而且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曾连任中共中央第一届至第五届的总书记.因此,对陈独秀的研究,理应是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的重要课题.但是,我们回顾建国以来对陈独秀的研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可以看到,长期以来似乎是一个"禁区",谈不上研究,即便是对陈独秀进行的研究和评价,也更多的是从批判入手,且多是贬损指责和否定.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陈独秀研究才真正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出现了一股强劲的势头.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察了五四前期陈独秀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批判 ,通过对陈独秀与胡适在批判和否定传统伦理、文化的异同 ,论述了陈独秀伦理批判思想的特色及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中共早期领导者,陈独秀对青年问题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对青年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给予了极高的定位。陈独秀关于青年教育的思想是具有完整体系的,学习和研究这些思想对加强当今的青年教育,仍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1883年,沙俄金匪越界在我国漠河地方盗采金沙,该产金地被俄人称作热勒图加金矿,甚至被称作"热勒图加共和国". 沙俄金匪在该地不仅大肆掠夺金矿资源,而且还设立了管理机构,制定了法律,严重侵犯了我国主权.1885年秋,清政府派兵将沙俄金匪驱逐,并于次年初再次驱逐复来俄人.其后不久,在热勒图加金矿旧址开设了著名的漠河金矿.  相似文献   

16.
论陈天华蹈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05年12月至1911年5月,仅仅五年多,湘人效法屈原者,就有陈天华、姚洪业和杨笃生诸人。他们和屈原一样,都有一颗赤热的爱国之心,也都是以投水自尽而终。然而由于他们各人所处的时间和环境不尽相同,经历各异,思想有别,投水的直接原因、时间、地点都不一样,因此他们生前身后的作用及其影响也有所不同,本文仅对陈天华蹈海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在经历五四新文化运动后迅速完成了思想转变,由信奉民主主义转向接受马克思主义。陈独秀思想的转变是受多种因素影响,既有自身内在因素的沉淀,也有外在因素的影响。陈独秀的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重要性在于:加速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影响了一批先进青年思想方向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胡明 《殷都学刊》2004,(4):49-54
陈独秀 2 0世纪 30年代初在上海被捕 ,南京受审是陈独秀政治生涯接近尾声时的一个重要事件。陈独秀大气凛然的政治表现———法律程序各环节的抗辩与斗争 ,很值得我们作历史回顾与文化分析 ,国民党“训政”下的法治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陈独秀晚年的政治思想和舆论立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据日本外务省档案,分析陈天华在日本的革命活动及其思想发展脉络,首次刊布了陈天华<要求救亡意见书>、日本警视厅关于陈天华蹈海死亡的报告、以及杨度在枥木县的<供词>等重要历史文献,分析了陈天华与革命派的思想分歧及其与杨度的关系.并揭示出陈天华在反对日本文部省颁布的<清国学生入学公私立学校规程>运动中,反对采取罢校归国等过激行动,在他舍身取义前曾要求实行"开明专制"等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20.
1929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开除陈独秀党籍,这个消息传到苏联后,1930年年初,苏联中国问题研究院召开了三次研讨会,讨论中国的机会主义和中国大革命的历史。会议以后,共产国际经中共中央转给陈独秀电报,敦促他去莫斯科,重新讨论他的党籍问题。这个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事实,即在开除陈独秀的党籍问题上,斯大林与中共中央向忠发、李立三等人存在分歧。斯大林的重点打击目标是托洛茨基,加上其他原因,开除陈独秀的党籍并不是斯大林所希望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