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对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要正确认识它的当代价值,必须从它的作用方面有所区别地具体分析。对西方发达国家,它具有文化交流的作用;对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它起着道德教化的作用;对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而言,它发挥着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这包括: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文中,作者对文化冲突论、文化本土化、文化保守主义等观点作了分析与批评。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常希望听到两位前辈的发言.其实我不应该首先发言.我觉得非常荣幸,因为在1985年,我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有幸教了一门价值学的课,那时候黄枬森教授是系主任.我特意拜访过他,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次机会能向他请教,所以感到非常荣幸.另外张世英教授慕名已久.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20世纪五四运动之后,迷失了方向.虽有当代新儒家的"接着说",说来说去还是不离"仁义",再也不能如"五四"以前那样,能被广大民众所接受.究其因,时代已变,正如唐诗所云:"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面认识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内涵和社会意义 ,获知它在血缘的小团体性、宗法性之外 ,在传统社会以其忠孝的文化观念 ,强调人生的社会贡献和价值 ,忠诚于民族国家 ,传承至今日 ,适应时代要求 ,成为中华民族和国家的坚实凝聚力的促成要素 ,建设当代社会伦理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群体力量和文化探索因素 ,是富有积极意义的文化成分 ,我们应当珍视它 ,需要给予它发挥的空间和条件。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转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发掘性研究和当代转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科学合理地评价中国传统文化是转换的必要前提;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坚持辩证的转化,是转换的重要原则;转换的基本方式是形式的转换、内容的转换和作用的转换。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和途径,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特征是,分析综合,创新发展,一体多元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无论是传统的“实用理性,”还是近代为救亡服务的文化,都具有明显的实用主义倾向。实用主义文化是和以生存或救亡为主题的时代相适应的。在以建设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实用主义文化的消极影响日益显现。当前的文化建设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实用主义传统的影响,这需要使文化与现实世界保持适当的距离。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文化的哲学思考,就是从哲学的高度探讨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以及发展的动力和发展方向诸问题。它所涉及的几个关键问题是:文化和经济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以及中国民族精神的扬弃。一、中国经济的振兴与中国文化的繁荣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反过来,一定的文化也要深刻地影响于它所赖以形成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因此,我们的哲学反思势必从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开始。任何时代的文化生活,都严格地被该时代的经济生活所制约。社会发展史表明: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形态,就会由它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文化形态。迄今为止,中国经济的发展,经过古代自然经济形态、近代半自然经济形态,当前正逐步走向普遍的、大规模  相似文献   

8.
当代视域中的文化传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审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虽然为人们理解和把握文化传统提供了一种后传统的文化取向,但这并不意味着随着全球化的到来而使传统失去自身存在的价值。将中国文化放到全球化所提供的这一视域中来把握,就需要按照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去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以合理的、价值的重新定位,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真精神与全球化时代的人类共同文化进步要求的接轨以及当代转换。而要实现这一点,关键的是我们能否做出一种趋利避害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9.
张莉华 《理论界》2008,(6):148-149
中国社会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培植、熏染了一代代文人志士,养成了礼仪之邦的美誉。成就了东方文明。但是传统文化乃至当代中国文化的异化,却不能忽视和漠视,文化塑造了人的奴性、惰性,使人与文化不能相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亚娜 《船山学刊》2008,(3):204-206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体现现代精神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但由于商品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存在社会思想道德滑坡的现象。本文粗浅的论述了一下。如何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做好思想道德工作的建设以及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东西方文化交流历史悠久。近现代以来,西学东渐,对我国文化乃至社会结构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何认识当代西方哲学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摈弃其糟粕,借鉴其积极的合理因素,创建21世纪我国新文化,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为此,本文拟从宏观比较的角度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关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建宁 《学术探索》2008,(4):111-115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就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性和主导性作用,就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其竞争性和凝聚性作用,就要弘扬中华文化,发挥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础性和资源性作用,就要提高创造力,增强整合力,加强凝聚力,体现亲和力,使中华文化更加具有吸引力、感召力,更加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13.
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青少年思想变迁的现实,进一步加强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包括优秀传统道德教育对于帮助学生端正自己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关于中国优秀传统伦理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弘扬问题,习近平同志作了一系列精辟的论述。他强调:"要处理好继承与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以为这是对我国自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间关于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包括中国优秀传统伦理文化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长期争论所作出的科学总结。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正确理解和落实这一科学的论断,为此我们必须树立三个自觉,抵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建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价值体系的有机土壤之一,虽然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存在着科学与理性精神的缺失、法治传统的缺位、公共伦理原则的缺乏等理论缺陷,但其伦理原则中体现的自强不息精神、和谐发展思想、和平发展思想、注重人格道德修养等内容完全可以实现理性的现代转换,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的有机内容.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的共性和中国特色的个性相结合,体现出共同理想是人民共同富裕和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各方面的思想观念汇集而成,主要来自伦理道德、教育、经济、政治四个方面.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参与综合国力竞争,是传统文化当代化的现实意义.增加财富、改善生活是"以人为本"的基本点,和谐和公平两个思想观念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挖掘.  相似文献   

17.
艺术精神是人类基于对自我生命精神的尊重,而以情意表达的方式应和其运化节律的自觉意识和自调节机制。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艺术精神的民族,我们的祖先基于农耕文化确立起来的主体意向性的认知方式及其文化理念,决定了他们不仅重视对自我关系、自我与环境关系的探寻,而且倾向于以体悟的方式把握和表达其对生命精神的理解,并以"游心于艺术"的方式协调自我内部以及自我与生存环境的矛盾。祖先文化对生命精神的尊重与实践智慧对当代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化养老是在精神与物质双重评价标准下的,囊括养老思想、养老规范、养老措施等内容的复杂整体。中国传统宗族文化中养老文化的内容,对这一复杂整体产生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影响。辩证分析这一影响,吸收中国传统宗族文化的精髓,构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文化养老体系,是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20.
当代中国继承发展传统文化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考当代中国继承发展传统文化的三个问题。(1)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认为两者存在的联系有变革、融合、制约三个方面 ,近20年来 ,这三个方面主要在价值标准和价值理想上展开。(2)如何确立评价传统文化的标准 ,认为以区分民主性和封建性、“抽象继承法”来评价传统文化和以领域划分来看待中西文化的长短都不足取 ,应以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统一为评价标准。(3)如何增强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认为应当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语言文字这三个环节上作出制度上的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