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生品德不良的矫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短期内很难取得明显的效果。探析了品德不良学生的成因 ,一般状况和心理特点 ,根据心理学规律 ,指出品德不良学生转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及矫正品德不良学生的一般途径和方法 :教师应该积极发动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去关心他们 ,帮助他们 ,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 ,使这些学生在正确的集体舆论下能得到较快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学生不良品德产生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由于自身某些因素的缺失或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 ,有些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品德问题 ,严重的还会发展为品德不良。从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和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等两方面深入探析了学生品德不良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3.
应用心理学理论研究体育专业学生个性心理特点,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应首先了解学生个性心理特点依此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塑造真正健康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随着体育运动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把心理学运用到体育学中,运用心理学研究教学对象的心理活动,掌握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心理活动特点,使体育教学向更科学化更完整的方向发展。其中,全面传授体育科学的基本知识,就必须注重心理学思想与方法的引用,用心理学的观念来引导体育教学。上好体育课,教师不但要有全面的理论知识、教学能力,而且还要掌握体育运动心理学和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心理规律。教师只有准确地掌握并重视了心理学知识的运用,选择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才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5.
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大学生如何体验积极情感、建构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的社会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视角.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概况,结合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及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切实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及启示思考,以便更好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心理问题是学生品德问题的根源,目前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与家庭环境都极易引发学生心理问题并进而引发品德问题。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关注学生心理,用心理学的方法认识学生品德问题,从调整学生心理入手塑造学生品德。首先要解决心理学视野中的困惑;其次明确心理关注是德育内涵适应时代变化不断调整的必然结果;最后由这种结果得出德育策略的可行性是对学生的心理关注。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初,法国著名心理学家和医学家西蒙(Th.Simon)提出了“心理诊断”这一概念。所谓“心理诊断”就是对那些品德不良和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心理分析,寻找心理上的诱因和矫正的心理依据。品德是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或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特  相似文献   

8.
师专共同课《心理学》的教材内容比较单调、枯燥,应该丰富一些,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应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以适应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生“爱人民”品德素质发展的情境模拟测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从德育规范内容与品德的心理反映形态结合入手,采用品德情境模拟测评法系统地测查了中小学生“爱人民”品德素质的发展水平、特点及趋势。研究证实:中小学生“爱人民”的品德行动存在一个动态的完整的品德心理结构,其中每一种心理成份有3至7级水平;中小学生品德心理发展存在关键转折期,各种品德心理成份发展的关键期的出现时间不完全一致;测评学生品德素质的发展,应该以学生实现品德价值为中心。  相似文献   

10.
品德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全面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应十分重视对品德心理规律的研究。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品德心理特点 ,探讨运用了品德心理规律 ,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工作实际,对当代大学新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分析。为实现新生教育的目标,完成新生教育的任务,必须注意大学新生的心理特点,采取学生心理易于接受的教育方法。本文还对心理学在开好学生班会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沙利文的人际关系理论、依恋理论、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和群体动力理论及其对合作性学习的启示,丰富和完善了合作性学习的心理学理论基础,进一步揭示了学生在合作中的心理特点,使合作性学习发挥作用,同时从心理学理论角度为合作性学习的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学生自杀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此文分析了青少年学生自杀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原因 ,并且有针对性地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有效防止青少年学生自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儿童食品包装设计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拥有约3.6亿儿童,近400亿人民币的儿童食品市场,是投资者赢利的一块巨大的蛋糕。而纵观市场上的琳琅满目的儿童食品,发现许多儿童食品以突出食品为主,模糊了儿童这一群体的特殊性,没有充分体现出该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本文主要立足于4岁以上年龄阶段的儿童食品市场,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食品包装设计实例进行分析,依据该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尝试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为当前的儿童食品包装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认知心理学当中的注意理论的一些特性,及其对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指导意义.一方面反映了学生的内部心理特点,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们在进行听力教学时,以认知心理学中的注意理论为指导思想,科学地运用人类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现行学生品德测评刍议李亚东近几年来,各地中小学对学生品德测评进行了广泛的探索研究,取得了不少新鲜经验,但是,在当前学生品德测评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就学生品德测评过程的几个环节,结合当前流行的学生品德测评的几个实例,谈点粗浅认...  相似文献   

17.
一目的自我意识是儿童个性发展的主要标志,也是儿童个性发展的前提之一。由于自我意识本身的复杂性,所以它一直是儿童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一个薄弱环节,中外有关自我意识发展的研究多拘泥于理性的描述而缺乏实际材料的验证。本研究按照全国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与教育协作组设计的《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调查研究设计方案》,通过对山东省中小学生的测试,试图从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年龄阶段性;城乡、男女儿童自我意识的差异;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稳定性等问题探索我省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规律,以期为培养学生自觉的学习动机和良好品德提供心理学依据,并为建立我国的“儿童心理学力”、“发展心理学”提供一点实际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品德是一个人的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其基本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一个人品德的形成是品德结构的四个成分共同发生作用的一种综合平衡的过程。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可能产生不良的品德。加强对品德不良学生的教育是一项艰巨、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我们应考虑学生特有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矛盾,以使转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提高德育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按照学生心理规律、心理特点进行教学是现代教学论的共同特点之一。化学教学中如何探索学生心理规律,创设课堂教学最佳心理结构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心理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充分调动学生成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需要从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和心理特点出发,以学生自身的成长规律性为依据,采取多种激励措施,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