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职业》1995,(3)
确保就业前的培训质量本刊评论员先培训、后就业,这是职业培训与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的一项重要政策。贯彻落实这一政策,关键在于确保培训质量。就业训练是在70年代末,为了解决城镇青年的就业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它是对过去传统的学徒培训的重要改革。实行这一政策...  相似文献   

2.
职业技能培训的新模式县级“二合一”薛利民“二合一”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是指县级劳动行政部门举办的技工学校与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合署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组织形式。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主要担负着社会城镇待业青年就业前的初级职业技能训练任务,近10年来为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3.
《职业》1994,(4)
关于做好就业训练工作的几点思考刘国瑞,孟凡杰,毕京福我们山东省的就业训练工作开展十几年来,县以上劳动部门已建立就业训练中心131所,累计培训城乡劳动力115万多人,为促进劳动就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近年来,随着改革不断深化且力度逐步加大,就业...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近几年来 ,江苏滨海县技工学校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 ,加强对学生的择业指导 ,使毕业生当年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 %以上。该校在宏观指导毕业生就业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1998年 ,学校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用人特点和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 ,成立了培训就业科 ,主要工作是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两个方面。职业指导工作重点是针对学生所学的职业特点制定和组织实施职业技能训练计划 ,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学年起就对其进行职业教育 ,帮助他们对所学专业的市场状况进行接触和了解 ;第二学年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训练专业…  相似文献   

5.
于轶  魏耀卿 《职业》2011,(15):149-149
2002年8月28日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深化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实施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此,中等职业教育不但要立足于传道授业解惑,还要立足于与时俱进、深化改革,把职业技能作为能力的导向,把职业技能鉴定作为教育的载体,把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就业的标尺,真正发挥职业技能鉴定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中职毕业生就业早就实行了"不包分配、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的就业安置制度.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作为处于相对劣势的中职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部分心理困扰,以致影响了正常的就业.媒体上经常报道,某某地区或学校的中职生毕业就业率达到了98%以上.这其实是一种假象,目前中职生就业稳定率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现象的成因涉及到政策、机制、社会、企业、学校、个人、家庭等多个层面,但追根溯源,中职毕业生就业心理定位不准才是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7.
职场动态     
《职业》2003,(10)
“就业——民生之本”高层研讨会在京举行为纪念“就业是民生之本”提出一周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日前举办了中国劳动就业论坛“就业——民生之本”高层研讨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出席会议。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40名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与会,为中国的就业问题献计献策。高职毕业生有了专场招聘会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联合下发的《关于对参加"2003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人员举办专场招聘洽谈会…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和就业形势的变化,随着人才市场的逐步放开和劳动就业体制的改革,我国各级各类职校的毕业生分配制度也由原来的"统分统配"过渡到"求职应聘"、"双向选择"的轨道上来,职业学校毕业生在享受自主择业权利的同时,不但承受着极大的市场压力和风险,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巴中市民政局自1990年以来,对全市待。一等伤残军人子女进行调查摸底,对已进入和即将进入就业年龄段的分类建卡立档,为达到就业年龄段的特、~等伤残军人子女开辟四条路解决就业问题。1、争取有关窗门支持,由劳动期门下达劳动就业指标,走劳动就业2铬。市民政局一旦了解到有关就业信息,就由主要领导出面到招工单位找厂长、经理,征得厂长、经理同意后再找企业的主管局,尔后再作劳动、就业部门的工作,最后由劳动部门下达指标,优先解决特、一等伤残军人子女就业。近几年来,通过这种办法解决了特、一等伤残军人的9名子女就业。…  相似文献   

10.
肖云  邹力 《职业时空》2009,5(5):3-5
大学生就业社会排斥包括以个体自然特征为由的排斥,以学历、院校为“门槛”的排斥,以实践经验欠缺为由的排斥,社会资本欠缺带来的排斥四个方面。反就业排斥必须明确相关主体责任,采取以下措施:健全“反排斥”的国家法律支持体系,改革高校专业设置,健全高校实习制度,重视社会资本开发,以创业劳动就业。  相似文献   

11.
劳动就业是重大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着保证作用。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我在就业指导课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一、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在就业指导课上,首先我给学生讲清当前我国劳动制度改革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就业的新形势。然后从加强学习目的教育着眼,将教材编排体系进行调整,提前讲授第三章《就业的基本条件》,使学生深入了解就业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这样,学生针对自身的情况,找出自己的差距,从而明确学习…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为了步出学校招生难、毕业分配难的两大困境,我们对招生制度作了重大改革—实施厂校结合联合办学的新举措。学校同市属和乡镇的那些效益好的企业联合起来,企业需要什么工种,学校就设置什么专业,企业需要什么技术,学生就练什么本领,学校变招生为招工,企业...  相似文献   

13.
《职业》2000,(7)
实施劳动预备制度是劳动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 ,是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的一项基本建设。它对于缓解就业压力、保持我国就业局势的稳定和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实施劳动预备制度 ,教材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为解决劳动预备制培训对教材的急需 ,使参加培训的学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受到相应的教育 ,保证培训质量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组织编写 ,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了《法律常识》《职业道德》《就业指导》《实用写作》《英语日常用语》《交际礼仪》《劳动保护知识》《计算机应用》《应用数学》《实用物理知识》…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为配合和推进劳动预备制度的实施,由劳动部职业技能开发司组织编写、中国劳动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劳动预备制培训首批教材,已于近期出版发行。实施劳动预备制度是深化劳动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是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的一项基本建设。它对于缓解就业压力,保持我国就业局势的稳定和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实施劳动预备制度,教材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为解决劳动预备制培训对教材的急需,使参加这一制度的学员在规定时间内受到相应的教育,保证培训质量,劳动部职业技能开发司组织力量编写了劳动预备制培训首批10门公…  相似文献   

15.
邹力 《职业时空》2009,5(11):15-16
针对农民工就业,从统筹城乡的角度出发,分析和研究其就业的现状、制约因素及解决对策。以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建立可持续的农民工培训制度,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改善就业环境,发展农村经济是统筹城乡视角下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决定从1999年起在全国城镇普遍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对所有预备新生劳动力普遍进行1~3年的就业前培训和职业技术教育,严格实行就业准入控制。这是我国就业制度改革的新举措,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有效途径,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情,必须夯实基础,把握中心,保?..  相似文献   

17.
《职业》2009,(8):25-25
劳动就业服务机构 目前,政府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已经形成基本覆盖省、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包括县级以上以“就业服务局”为主体的就业服务管理机构,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创业服务、失业保险经办和劳服企业管理等工作实体和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截至2007年末,全国共有政府劳动就业服务机构40331个,工作人员37万人。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目标,把它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标志.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把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九大目标之一.为此,确定了七方面的重要举措,其中“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强创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的要求,对实现就业比较充分来讲,既是根本性举措,又是基本内容.说它是根本性举措,是因为加强培训是实现就业的必由之路;说它是基本内容,是因为充分就业是高质量的就业,是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的境界.这实际上为我们认识和推动素质就业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每年在大学、中专、技校招生后,还余留一些未能升学的高中毕业生和同届肄业生需要进入劳动就业队伍.虽然这些人的数量在逐年下降,但近两年仍保持在每年2万名左右.如何帮助这些无任何技能的青年到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劳动和教育部门做了不少工作,特别是对中学毕业生就业培训,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徐涛 《职业》2005,(9):52-53
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要求,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