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黑龙江省产业结构演进实证分析--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在近15年的演进过程中,存在农业增长缓慢,基础不稳;工业化程度较高但工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不明显等问题。为了实现产业结构演进的合理化、高级化,黑龙江省应该在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工业、服务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同时保证农业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2.
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甘肃省及其所属 14个地区的数据为样本 ,采用偏离———份额方法计算得出 ,甘肃省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是由于产业结构的负向作用的结果 ,要加速甘肃经济的增长就应该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通过计算西部民族地区工业中资源产业的区位商和结构变动系数,指出了西部民族地区的工业优势产业,并与地区资源禀赋情况进行了对比。在确定地区优势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了优势产业的结构变动系数,分析了优势产业份额的增减变动情况。综合分析发现,西部民族地区的资源储量与工业产业结构存在密切关系,并且其结合程度在不断加大。西部地区将资源利用于其经济发展,发挥优势的过程中不断找到了结合点,但也有一些地区对优势资源未能充分利用,西部民族地区应该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水平,更好地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高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结构的演变,特别是产业结构高度的提升,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一个正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在质的层面推进的主要特征。本文设立了一种既可用于横截面数据比较、也可用于时间序列比较的产业结构高度指标。通过度量改革开放30年来北京市的产业结构高度,我们发现:(1)2006年,北京市的总体产业结构高度超过1,达到工业化完成时的水平;(2)第三产业是引领总体产业结构高度提升的主要力量,而且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高度的波动影响着总体产业结构高度的波动;(3)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高度都有待提高,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高度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5.
6.
日本产业结构演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日本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发展 ,已经形成了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完备而合理的产业结构体系。但是 2 0世纪 90年代泡沫经济的崩溃 ,使日本经济在衰退的阴影中徘徊了近十年 ,延误了日本产业结构进一步提升的进程。本文拟对日本 2 0世纪 80、90年代的产业结构演进历程进行实证分析 ,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把握日本未来产业结构的调整趋势和发展的动向。 一、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的若干理论探讨 早在 1 7世纪 ,英国经济学家配第就第一次发现了世界各国的国民收入水平的差异及其形成的不同经济发展阶段 ,其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不同。后来 ,克拉克在此基… 相似文献
7.
8.
对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的总体概况 ,明确研究分析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的意义 ,认识黑龙江省几大支柱产业升级变化的主要特征 ,研究黑龙江省产业结构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有利于理解对黑龙江省加快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决策的理解和实施。 相似文献
9.
经济发展离不开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自主创新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指出甘肃省要转换经济增长机制,获得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就必须建立自主创新机制,为创新企业提供内在激励机制,从而提升甘肃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运用时间序列经济计量技术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可发现: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证实产业结构变动不是影响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原因,而实际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变动也没有显著的影响。协整检验表明二者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同互动关系。黑龙江省应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产业政策,使经济增长尽快实现由依靠增加投入的粗放型方式向依靠结构转换的集约型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1.
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必须从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着手。本文分析了广州2000年以来劳动者工资和劳动生产率的总体变动走势,对广州工资与劳动生产率在国内和国际上所处的位置以及不同行业的劳动者工资和劳动生产率进行了比较,以期找出当前广州在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对一国的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中国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将钱纳里等人提出的产业结构演进的标准模式与中国产业结构的演进路径进行比较,发现中国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产业结构失调问题,尤其是工业结构中轻重工业失衡比较明显。此外,中国产业结构的演进与世界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相差比较大。通过分析中国产业结构失调的原因,为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广西目前的产业结构仍处于低度水平。基于时代背景的不同,广西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需要有新的思路。创新产业结构发展模式,打破产业结构的渐进式变革进程,根据地区发展的比较优势,选定一个或几个主导产业重点发展,在产业非均衡发展中短期内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合理化与高效化,并为整个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以环渤海地区为背景区域,对北京市的产业结构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剖析,旨在为北京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参考。分析结果表明,北京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的关键在于提高各产业的竞争力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就业角度分析北京经济与社会发展(主要指公共服务)之间存在的不协调,即在总结北京就业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分析就业与经济、就业与人口及公共服务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探索形成经济与社会之间不协调的原因。检验结果表明,以基建及房地产等投资带动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了消费者服务业及政府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就业,并进而带动了人口膨胀,而人口的膨胀是形成公共服务资源不足的主要原因,并得出结论:经济增长及就业的水平不高是不协调的根本原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特别是提升第三产业发展质量,是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徐芳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3,(1):17-22
该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用计量分析的方法测算广东改革开放20年来外商直接投资与广东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动,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本地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缓解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冲击,日本政府在2008~2010年的三年间先后八次出台了大规模经济危机对策。虽然其间经历了执政党更迭和内阁变换,但这些政策在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上表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在日本经济政策保持连续性的表象背后是支持这一连续性得以实现的以产业政策范式为核心的日本国家政策范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