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第三章至第十四章,是分析垄断前的资本主义;从第十五章开始,是分析垄断资本主义.对于垄断前的资本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进行了周详的和深入的科学分析.他们揭露出资本主义的不可克服的对抗性矛盾,得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然胜利的结论.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因此没有能够研究它.列宁是第一个对帝国主义进行了科学研究,并且发现了它的历史地位的马克思主义者.列宁在阶级斗争的新条件下向前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斯大林曾经说过:"列宁的功绩即列宁在这方面的新贡献,就在  相似文献   

2.
一、经济发展的周期波动是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同难题从1825年开始,资本主义世界每隔一定时期发生一次经济危机。按照传统的理论,经济危机是由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引起的,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用恩格斯的话来说,“因为它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炸毁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决,所以它就成为周期性的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15页。)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后,经济危机也就消失了。  相似文献   

3.
刘艳玲 《社会科学》2022,(3):140-146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反复强调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然而对这一根源是如何被发现的,生产与消费间矛盾的运行机制是怎样的,以及这一矛盾如何周期性地打破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均衡条件等一系列问题,并没有展开系统的论述。对此,有着日本马克思主义理论权威之称的日本共产党前最高领导人不破哲三,从马克思经济学相关的手稿入手,探寻马克思经济学思想的发展轨迹,进一步将再生产与经济危机理论相结合,明晰了简单再生产、流通过程缩短以及信用制度与经济危机的关系,深入解读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内核。不破哲三对马克思再生产与经济危机理论的探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政治革命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立旭  姜涛 《天府新论》2000,12(5):55-61
本文深入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经典作家由革命发生发展的根源、革命胜利及其意义两部分构成的政治革命观。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曾经对股份经济作过大量的论述。由于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受斯大林经济理论及其经济体制模式的影响和禁锢,所以许多人对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精辟论述和光辉思想没有足够的重视。过去,人们只强调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根本对立物”,忽视甚至否认社会主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列宁在马克思、恩格斯纪念碑揭幕典礼上说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功绩,在于他们用科学的分析证明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必然过渡到不再有人剥削人现象的共产主义。”马、恩不仅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而且对共产主义社会提出了伟大的设想。他们认为,未来的社会将是在生产高度社会化的物质生产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消灭了私有制和阶级差别,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和支配全部生产资料的自由人  相似文献   

7.
列宁、斯大林和马克思、恩格斯一样非常重视城市经济问题,他们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有许多关于城市问题的精辟论述。学习研究列宁、斯大林这方面的理论遗产,对于指导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工业中心是以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的生产力的空间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8.
生存与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现行哲学体系批判 现行哲学体系,并非原初的马克思哲学,而是后继者对马克思哲学思想历史阐释的产物,主要有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解释和补充、重构。马克思的哲学基本上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存在哲学,恩格斯则提出了物质本体论和自然辩证法,列宁又进一步提出了反映论的认识论,斯大林则对这些哲学理论加以综合、整理、构造了现行哲学体系。中国从苏联引进了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形成理论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关于民族形成问题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提出了民族形成理论,并依据后来的研究成果不断加以完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民族形成理论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传播到俄国。列宁根据这个理论和俄国的民族情况,对俄罗斯民族形成有过深刻的论述。特别是在1913—1914年列宁和斯大林对民族形成问题作出了独特的理论概括。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形成理论开始传播到中国。解放后,我国学术界对民族形成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争论。人们在民族形成的时间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这与对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和恩格斯应用事物矛盾的法则研究社会历史过程,首先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指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动力。马克思又把这一法则应用于对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研究,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性和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它精辟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动力和发展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1.
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经济危机周期进行了考察。马克思在其《哲学的贫困》一书中指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不可能按照“供求之间的正确比例”进行,而只能经过繁荣、衰退、危机和停滞等阶段而周而复始地进行。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里,特别是在1861年至1863年的《资本论》这部著作的手稿里,马克思表述了自己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的科学认识。马克思完整的经济危机周期理论,是在其(资本论)这部著作中最后完成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固定资本特别是机器设备的更新来确定生产周期的长短,…  相似文献   

12.
经济国际化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我考察资产阶级经济制度是按照以下的次序: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贸易。”接着,在“导言”中,马克思在说明了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之后,指出还应当研究“生产的国际关系,国际分工,国际交换,输出和输入。”由于种种原因,马克思没有能够实现他的研究计划,但是,马克思看到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代商品经济突破国界发展的现实,指出了经济国际化的趋势。列宁、斯大林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经济国际化理论,对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经济国际化作了深刻的论述。列宁写道:“自由竞争占完全的统治地位的旧资本主义的特征是商品输出。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最新资本主义的特征是资本输出。”这样,列宁把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经济国际化的内容高度概括为商品国际化,而把垄断时代经济国际化的特征高度概括为资本国际化。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的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围绕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考察了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相联结的流通过程,创立了科学的再生产理论。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的原理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得出来的,那么,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经济是否适用呢?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论及到这个问题。列宁、斯大林对此也作过明确的论述。列宁指出,马克思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分析,“甚至在纯粹的共产主义社会里,不也有Ⅰ(V十m)和ⅡC的关系吗?还有积累呢?”(《对布哈林<过渡时期的经济>一书的评论》,人民出版社1976年12月版第3页)斯大林说:“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的这一切基本原理,不仅对  相似文献   

14.
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看当今世界金融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当前研究这一理论对于应对当今世界金融危机、重新审视资本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实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等进行解读和剖析,进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信心。  相似文献   

15.
一、为什么说经济危机既缓和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同时又加深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发展到对抗程度的产物,它根源于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的这一固有矛盾,一方面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广大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另一方面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这使资本主义生产与消费间的矛盾,发展到尖锐程度,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产生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与消费  相似文献   

16.
《东岳论丛》2017,(8):53-58
自然极限思想的研究源于罗马俱乐部发表了一份名为《增长的极限》的研究报告。这篇报告的作者们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就在于经济增长与自然极限之间的矛盾。马克思立足于资本主义现实,考察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下自然资源的稀缺性问题,驳斥了马尔萨斯主义者的荒谬观点,指出生态危机的根源不在于人口、资源消耗、经济的急剧增长达到了自然极限,而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制度出了问题,沿此进路,着重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科学技术、社会制度、人类解放战略等维度阐述了自然极限思想的主要内涵和精神实质。可以说,马克思的自然极限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理念是一致的,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讨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除研究它的内容,肃清左倾路线的影响外,还应研究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如何实现,谁应该成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执行者,弄清这些问题,对经济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如何理解斯大林的定义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论述,而斯大林的论述又是概括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观点。“文化大革命”中有些人想否定斯大林的定义。粉碎“四人帮”后,大多数人认为斯大林的定义是正  相似文献   

18.
面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商品拜物教现象,以及在这一现象笼罩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扭曲与异化,施蒂纳沿着功利主义的思路进行认识和批判,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则从当时政治经济学已经达到的认识程度出发,对施蒂纳的批判思路从功利主义根源上进行了揭示,并认为其局限性不完全在于对一定的社会现象仅仅进行意识形态的批判,而在于没有对不同性质的社会关系即财产交往关系与劳资交往关系进行区别,正是沿着这一思路,马克思开始了漫长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历程.  相似文献   

19.
<正> 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把它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因此,我们在讨论和研究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时,在评论斯大林的生产关系“三分法”时,看一看列宁对这个问题的论述,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列宁在《评经济浪漫主义》、《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等著作中,明确地提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他说;“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决不象通常所说的那样是‘物质的生产’(这是工艺学的对象),而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对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实质、周期性以及经济危机的后果和意义都作过精辟的论述,并指出经济危机并非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现象.我们以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为指导,提高政府宏观调控水平,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加强对金融体系的监管,合理促进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扩大内需,把对外依存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对于预防经济危机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