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所构成的一种特定契约,人力资本所有者向企业投入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所有者投入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共同拥有企业的产权.  相似文献   

2.
企业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所构成的一种特定契约,人力资本所有者向企业投入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所有者投入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共同拥有企业的产权。  相似文献   

3.
企业所有者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是一个通过一系列合约而将一定的稀缺性资源 (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 )组合起来 ,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生产经营的经济组织。企业的所有者既不同于资源 (或生产要素 )的所有者 ,也不同于利益相关者。企业所有者是指企业所有权 (财产控制权 )的拥有者。由于企业的所有权 (财产控制权 )是属于经营者的 ,因此 ,企业的真正所有者是经营者 ,而不是股东。股东固然可以亲自经营企业 ,如他们历史上曾经有过的那样 ,但在现代股份公司中 ,“退出”似乎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4.
一、农户的企业特征 经济学家一直不把农户家庭经济组织作为企业来对待。他们认为,企业是一种契约的组合,由企业的要素所有者按照约定的合同,组成一个企业,从而获取利益,即工人获得工资,资本所有者或股东获得利润或利息,债权所有者获得利息,经理或企业家获得管理工资,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这个由科斯开创的企业理论,称为企业的契约理论。根据科斯1937年的那篇著名论文,企业的本  相似文献   

5.
企业内部的决策权分配是由不同生产要素的性质、作用及其承担的责任决定的。在独资或少数股东控股的企业 ,经营决策权、剩余收益权是属于资本所有者 ,如果由民主原则平等地在企业参与者之间分配 ,是对资本所有者权利的侵害。同样的 ,国有企业的决策权、剩余收益权也是由其资本所有者即国家支配 (由政府代理 ) ,而不能采取所谓民主原则由企业内全部职工平等地分配这些决策权  相似文献   

6.
企业人力资本入股股东的收入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改革的核心和重点始终是调动人的积极性,而人力资本入股制度创新可从根本上调动利益相关人的积极性.依据资本保全理论与马克思的劳动力再生产理论分析探究人力资本问题,可以发现:人力资本股东不仅可像物质资本股东一样按投入企业的人力资本股份份额多少获取股利收入(在企业赢利时),还可按月领取人力资本折旧费(相当于工资).人力资本折旧费具体包括三部分: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要的生活资料费用;二是维持劳动者繁殖后代所必要的生活资料费用;三是维持劳动者接受教育和培训所支费用的磨损摊销额.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英 《晋阳学刊》2005,(2):46-49
随着人力资本在企业中作用的增强,“资本雇佣劳动”的逻辑开始动摇。由于物力资本的稀缺性和专用性不断下降,原有的物力资本所有者独占企业剩余的合理性受到质疑。人力资本所有者凭借其特殊的资本特性,要求进入企业所有权结构,分享企业剩余。  相似文献   

8.
企业是物质资本产权与人力资本产权初次交易的契约。为了满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物质资本产权与人力资本产权还将不断地进行再交易。再交易虽然增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但却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再交易的目的是实现人力资本的高效率。再交易的主要内容是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权利,核心是分享企业剩余的权利。再交易的特点是交易权利逐渐平等、交易风险逐渐对称和交易内容具体化。再交易费用主要是由再交易前费用、再交易中费用和再交易后费用构成。  相似文献   

9.
很多学者认为,在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共同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二元收益分配主体格局下,掌管企业收益分配主导权的是拥有内部人控制优势的人力资本所有者。但笔者认为由于财务资本所有者实际掌管着人力资本价值的评估权、控制着人力资本收益分配的份额、操纵着人力资本收益分配的形式,因此,在企业收益分配的过程中,财务资本实际制约着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0.
股权资本成本会计主要是对股权资本成本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企业占用的资金通常有两个来源,即从债权人借来的债务资本和股东投入的股权资本。股权资本成本会计的建立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11.
公司治理天然地与财务资本相联系,公司治理产生之初的核心命题就是保护财务资本所有者(股东)的利益,防止经理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文章从财务资本的视角对国内外公司治理文献作一回顾和评述,以期为所有关注财务管理与公司治理关系的同仁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2.
物质资本和智力资本的共生对高消耗型产业改变传统价值创造方式、构建生态文明具有积极影响.本研究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量了沪市煤炭板块上市公司2004-2013年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共生体的投入产出值.研究表明,该类企业共生效率整体偏低且参差不齐;通过多元统计回归分析发现,资本共生效率、智力资本及物质资本显著影响企业价值.因此,可通过有效调整两类资本数量和结构上的匹配性、充分挖掘智力资本的创利潜力来改进“资源掠夺式”的价值创造行为.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5,(6):61-65
企业经营过程中会涉及产权和控制权的配置问题,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企业所有者)、债权人、经营者等,在企业产权和控制权配置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根据企业资本结构,企业产权配置体现在所有者跟债权人之间的配置。企业控制权是指脱离于股东所有权而形成的经济性权利,各个利益相关者利用自己投入的专用性资产而获得了企业的控制权,通过控制权参与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配来实现自己的产权收益。企业资本结构揭示了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所反映的企业各种资源供给者,在同一利益共同体下的控制权配置结果,其信息含义在于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如何分配。  相似文献   

14.
从产权视角来看,所谓企业劳资关系冲突,是指企业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与物质资本产权所有者或代理人之间的权利义务斗争。企业劳资关系冲突的特点是,产权当事人特定、产权内容特定和产权维护手段特定。企业劳资关系冲突是通过劳动争议产生、劳动争议发展或激化和劳动争议转化为劳资关系冲突三个阶段形成的。企业劳资关系冲突的原因,是当事人维护自身的权利(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企业劳资关系冲突形成过程的政策意义:一是要认识企业劳资关系冲突的形成过程;二是要阻断企业劳资关系冲突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中资本与产权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资本理论曾经历了从一元资本论到二元资本论的演进过程,如今知识经济的确立又将会带来一次新的资本革命,这就是知识资本理论和全要素资本理论的正式确认和广泛应用。80年代以来出现的利益相关者合作产权理论较之传统的所有权观和流行的“财务-人力”二元资本合作产权理论是一个进步,但仍有不足。在知识经济中。企业本质上是要素资本所有者缔结的复杂合约。企业的所有权应由各要素资本供给者共同拥有。  相似文献   

16.
企业的形成和成长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有机结合的产物.在这过程中,社会资本是二者进行资源配置的基础,社会资本的发育水平影响着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配置模式和经营绩效.对现代化大生产而言,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相对优越的制度安排,但是在包括甘肃省在内的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社会,社会资本发育成熟度低、各种经济资源城乡分布差异大、经济体制转轨缓慢,在没有外部因素介入条件下,很难产生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相互激励,不容易形成现代企业.另一方面,由于社会资源在各个经济主体之间分布不均衡,传统的非正式制度影响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配置效率,家族企业和家族化经营往往成为当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从事社会化生产活动的现实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的幻觉:企业所有权向人力资本所有者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组合 ,是个人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 ,说到底是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 (物质资本 )的特别合约。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构成企业所有权。在古典企业里 ,物质资本所有者成为当然的企业所有权的拥有者 ,也就是“资本雇佣劳动”的逻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企业制度也在不断地演进 ,古典企业逐渐发展为现代企业 ,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地位越来越被发现并呈上升的趋势 ,利润独享制也演化为分享制。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和人力资本作用的强势发展 ,国内某些经济学者就预言 ,“劳动占有资本”必将取代“资本雇佣劳动”的企业逻辑…  相似文献   

18.
运用共生理论分析企业这一共生体中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共生模式 ,以及二者在价值创造中的不同作用及地位的转变 ,探讨财务治理结构中权利主体安排的合理性 ,确立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相结合的复合财务主体 ,即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9.
剩余索取权的演变与现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资本雇佣劳动制度下 ,剩余所有权由资本所有者所独享 ;在人力资本理论方兴未艾的今天 ,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突出 ,于是 ,正视劳动力产权特征 ,并赋予人力资本所有者剩余索取权 ,将是激励劳动积极性与提高生产效率的必经之路。体现劳动者分享企业剩余收益的形式被称为分享经济 ,在我国 ,实现这一分享特征的制度是股份合作制  相似文献   

20.
企业所有权:逻辑与量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分"劳动雇佣资本"与"资本雇佣劳动"的实质是看谁承担"后分配风险".雇佣者必须承担"后分配风险".雇佣者不拿合同收入只拿剩余收入,受雇佣者拿合同收入,合同收入领受者分配在前,剩余收入领受者分配在后.一般说来,最有能力承担"后分配风险"的,是物力资本而不是人力资本.正因为如此,在现实中"劳动雇佣资本"的现象并不多见,仅是生活中的个别现象,不具有普遍意义.以人力资本为依据分享剩余是建立在其超额贡献的基础之上的.然而,单纯的人力资本,其剩余索取权客观上是要受到一定限制的,可能时大时小、时有时无.人力资本所有者要成为企业所有者,其剩余索取权必须量化为企业所有权,在股份制企业里就是量化为企业股份,这包括直接量化和间接量化.我们处理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关系的政策,应是使二者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