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家庭文化对于历史小说家的审美趣味和历史观念具有重要影响,家学传统给予历史小说家的文化熏陶对于历史小说写作具有重要意义,情感的苦乐体验使作家对历史小说如何以史鉴今重塑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有着独特理解,家庭文化的负面因素也造成了历史小说的缺憾和不足。  相似文献   

2.
家庭文化对于历史小说家的审美趣味和历史观念具有重要影响,家学传统给予历史小说家的文化熏陶对于历史小说写作具有重要意义,情感的苦乐体验使作家对历史小说如何以史鉴今、重塑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有着独特理解,家庭文化的负面因素也造成了历史小说的缺憾和不足.  相似文献   

3.
革命历史小说与新历史小说中的主要构成因素都是历史,具体来说是中共革命史,但由于写作年代的不同,取材于同一段历史生活,同样描写并包含着时代精神的两代作家所体现出来的文学服务方向和对象却大相径庭。革命历史小说在总的政治路线指导下认识现实,并强调作品对总的政治路线的服务性;而新历史小说以不违背政治路线为基准,通过作品自由表达创作个体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体验。  相似文献   

4.
张炜为数不多的海洋历史小说以声名显赫的历史人物徐福与秦始皇为中心,用向内钻探的心灵书写,塑造出新锐形象.这类作品融时代、自我与艺术于一炉,以徐福的反思传递张炜对当下精神困境的忧虑.张炜海洋历史小说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凸显了正与邪、善与恶、短暂与永恒等内在矛盾.重视语言整体的化古入今,且融入地方风味、文化性格,是张炜海洋...  相似文献   

5.
讨论唐浩明的晚清系列历史小说,离不开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语境。唐浩明从现实的民族国家的认同立场出发,以一种宏大的叙事风格追溯历史,揭示近代中国在西方“他者”的注视下民族国家意识一步步觉醒的历程,并准确复现了传统文化自身内在的调和能力。同时小说也因视野的局限而留下了些许不足和遗憾,这也是当前许多晚清题材小说共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讨论唐浩明的晚清系列历史小说,离不开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语境.唐浩明从现实的民族国家的认同立场出发,以一种宏大的叙事风格追溯历史,揭示近代中国在西方"他者"的注视下民族国家意识一步步觉醒的历程,并准确复现了传统文化自身内在的调和能力.同时小说也因视野的局限而留下了些许不足和遗憾,这也是当前许多晚清题材小说共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20世纪近百年中国文化的发展,在世纪末形成尖锐的高雅文化和流行文化极端对峙而流行文化先声夺人局面。先锋历史小说作为高雅文化的一种标志,坚持艺术的独立精神和纯真品质,既代表了它自身对艺术绝对性的极端追求,又代表了流行文化对它的极端排斥,它被改编成电影则典型地代表了流行文化对先锋的某种误读。先锋历史小说对历史进行的诗意追求,与流行文化和常规历史观念极不一致,它力图将古典主义的故事性、现代主义的文本性质和后现代主义的语言方式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8.
唐浩明、二月河是当代历史小说创作的两位突出代表,理论界对两者历史小说的批评一般停留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结合和雅俗定位上,缺乏针对性。笔者认为唐浩明、二月河的创作都受到区域文化的影响,湖湘文化的"经世致用"与河东风土的"重实轻名",是使唐浩明与二月河的文学作品在创作动机、艺术品位等方面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唐浩明历史小说创作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历史小说的繁荣与社会转型、文化转型的背景息息相关。唐浩明的历史小说三部曲首先体现了作者反思历史、关注现实的人文情怀 ;其次 ,作家追求的是一种深层的“对话结构” ,经历了叙事上的传奇到反传奇的变化。最后 ,我们以理想的历史小说作为参照 ,一起来探讨唐浩明历史小说创作的成败得失 ,旨在推动历史小说的进一步繁荣。  相似文献   

10.
社会文化的发展使得历史小说创作成为80年代末至整个90年代文学生机勃勃的生长点。从80年代以文化历史小说为主的格局到90年代开放多元的新历史小说、演史类通俗小说,确证了80年代"一体化"的文学格局在90年代向文学多种可能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劼人《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是史诗性的作品。这三部连续性的历史长篇小说,其结构受左拉《卢贡—马卡尔家族》的影响,创作方法却是民族式的──情节完整、故事性强、人物鲜明。对这样融古今中西为一体的、具有文学和历史双重价值的优秀之作应该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史官是上层统治阶级的代言人,史籍具有鲜明的史官文化心态特征:寓劝惩,尊正统,为尊者讳,宗经。史官文化心态特征渗入到历史演义小说中,对其创作主旨、选材、人物塑造和叙事方式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裨益风教为主旨;遵奉有关风化者的选材原则;按"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方式塑造人物形象;采用"秤评天下"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13.
罗书华 《南都学坛》2002,22(4):57-60
史传文学在角色创造方面有其独特的方法和角度,主要表现为:注重角色的言语、行为的描写;注重角色之间的烘托、映射、陪衬等关系叙写;性格先导,将传主的性格放在一个很显要、突出的位置。史传文学角色创造的方法,在章回小说中得到了传承。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观的角度与从价值观本身的角度看道德价值的本质存在层次上的差异 ,后者只说明善与恶的分界 ,前者是对“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的进一步说明。判断善恶的历史标准又源于所谓的“历史必然性” ,而带有历史必然的东西不一定表现为“客观的善” ,这需要正确理解社会进步、道德进步、道德合理性等概念 ,以求对道德本质的科学理解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十七年"家族小说文本的详细解读,梳理出了这一特别的社会现象在小说中的表现:传统的家族观念正在被新鲜的集体主义理想所淡化,家族主题小说主人公之间血缘关系的作用被大大降低,家族文化的维系力被减弱。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现代小说有"客观写实"和"主观抒情"两大创作传统.20年代自我小说和90年代私人写作作为"主观抒情"这一类型的代表,在形式和内容上有许多可比较之处.他们都用第一人称写作,都注重内在心理的挖掘,追求自由的个性,作品主人公行为都很激进、乖张,心理脆弱、封闭并略呈病态,自我疏离于社会,对情欲和性爱的表达也颇露骨.但由于二者处在不同时代语境中,因而呈现出不同的审美色彩自我小说是因个性受抑而带上时代的苦闷色彩,私人写作则是消费主义时代欲望膨胀、失控、人性异化带来的焦虑和恐惧.区分二者的差异对于分析两个时代作者的创作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小说具有多重功能 ,而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又具有对小说功能进行评价的责任。因此 ,中国小说评点派诸家对古代小说的功能问题多有议论 ,且不乏真知灼见。这里 ,仅就小说的史鉴功能和劝戒功能两方面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一些作家把神秘文化作为一种关照世界和人生的文化哲学借鉴到文学中,表达他们对外在世界和生命现象的情感体悟和哲理思考。从这个层次上讲,对神秘文化的借鉴是对建立在传统认识论基础上的现实主义的超越,也是文学自身摆脱简单、透明与单一的一种努力。当代文学对神秘文化的借鉴不仅丰富了当代文学的内容,也有助于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构成完整的故事情节,渲染必要的环境气氛,甚至表达作者的某些哲理性思考。对神秘文化的借鉴,在某种程度上,也放飞了作家的想象力,使文学的浪漫主义因素得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