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凉山彝族舞蹈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是我国少数民族民间舞中的一枝奇葩。在以往全国各大舞蹈赛事中,凉山彝族舞蹈作品屡获佳绩便是一个客观说明。研究彝族舞蹈的继承、创新与发展,不但对彝族舞蹈自身大有裨益,对于其他少数民族舞蹈文化而言也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凉山彝族舞蹈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是我国少数民族民间舞中的一枝奇葩.在以往全国各大舞蹈赛事中,凉山彝族舞蹈作品屡获佳绩便是一个客观说明.研究彝族舞蹈的继承、创新与发展,不但对彝族舞蹈自身大有裨益,对于其他少数民族舞蹈文化而言也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民族文化中的地方性知识蕴含着有效利用和保护其所处自然生境的生态智慧和生存技能,在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平衡中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川、滇大小凉山是地质和气象灾害的易发区,凉山彝族人民通过对所处生境的自然物象及气候变化长期观测,总结形成了丰富的减防灾地方性知识,尔比即是其中之一;尔比反映了凉山彝族传统文化对于生存环境的历史体察,对于气候变化和灾害发生的经验认知,承载着凉山彝族文化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宇宙观和价值观;灵活、恰当地运用和推广尔比,将对提升社区减防灾能力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民族互嵌"是在民族交往联系中,民族之间在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联结互动或者某个民族的社会联结镶嵌于其他民族中,在内涵上具有物质形式和精神文化两个维度的意涵,物质形式方面如互嵌式社区建设,而民族互嵌的核心在于精神文化方面,在推进民族互嵌工作过程中,我们要重视精神文化方面的意涵。  相似文献   

5.
我们所讲的民族文化大县的文化 ,不是指广义的文化 ,指的是与政治、经济相对应相并列的文化 ,与制度文化(政治)和物质文化(经济)鼎足而立的精神文化。民族文化大县中的民族 ,是指弥勒县域内所有的民族 ,汉、彝、回、傣、壮、苗等各族人民的有机组合体。我们还应当旗帜鲜明地主张 ,民族文化大县中的大 ,不是一个一般的形容词 ,一个抽象的概念 ,而是指在文化建设上包含着个性突出、特色鲜明 ;质量超群、发展迅速 ;精品涌流、人才辈出 ;遐尔闻名、影响扩大等等涵义。我们更应当旗帜鲜明地主张 ,这里所说的民族文化大县 ,就是如下一种远大文…  相似文献   

6.
《伍湛民族学术论集》(四川民族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是一本作者自选集,收文22篇,25万字。其论述涉及民族理论学、民族学、民族法学、方志学等。作者多年从事民族工作,熟悉民族地区的社会情况,尤其对凉山彝族,酉阳、秀山土家族地区的许多问题,有深切的感受。如研究凉山彝族的两篇文章《当前四)11彝族地区家支问题态势述略》和《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家支制度初探》,谈论了他对彝族家支问题的看法,指出了彝族家支问题的危害性。这是需要理论勇气的。我们知道,凉山彝族走向现代化面临的现实社会问题中,家支问题是令人头痛、较难妥善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曲比阿果  王智薇 《民族学刊》2023,(10):103-111+158
艺术节庆作为一种时间和文化符号记录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展示和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媒介。本文从民族符号学与艺术节庆视觉形象设计的关系出发,以北京国斐设计工作室的大凉山国际戏剧节视觉设计方案及其对节庆活动视觉形象设计为个案,分析凉山毕摩绘画文化的当代创新视觉转换中呈现出的多种形态的节庆特性。梳理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视觉形象设计形成的图形元素、文字元素、色彩元素及文创产品等要素与凉山传统民族文化实现完美结合的过程,探析了现代节庆的民族符号视觉设计与文化建构、民族文化传播间的关系,以期为其他民族节庆定位和发展提供参考。最后通过对民族特色的视觉形象符号体系的阐释,强调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与民族文化发展的协调关系,促进不同族群文化间的相互欣赏,提升对中华民族共享符号的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基本精神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建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源,并且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其世界性的价值。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需要对传统文化中的封建糟粕予以彻底的批判与摒弃;对糟粕与精华并存的部分进行辨证的对待,并按照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造和转化;对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遗产应当积极继承并大力弘扬。  相似文献   

9.
英国人类学者古迪认为只有基于园艺文化的花文化才称得上是花文化。笔者认为,如果根据古迪的观点来看少数民族文化的话,好像很难找到什么花文化。其实很多民族都是有另外一种花文化的。以凉山彝族为例,他们很重视高山杜鹃,认为高山杜鹃与彝族有生命的联结。通过对园艺文化以外的花文化的了解,我们可以获得新的视野(民族文化的新的一面)。而这也可以成为我们更深入了解彝族文化的一条新线索。  相似文献   

10.
现如今凉山彝族地区旅游产品具备了强大的市场价值和发展潜力,而彝族刺绣直接体现了彝族人民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也是各地区民族文化之间相互作用、融合而产生的智慧结晶。不断创新与发展凉山彝族刺绣是保存彝族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要想使文化长久存活,必须要加强文化保护与发展。基于此,凉山彝族刺绣继承人应明确正确的市场定位,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保存传统刺绣文化的同时,开发有创意的新产品,以此推动凉山彝族刺绣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民族文化也是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宣传民族文化一直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在新媒体背景下,要利用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有效的传播传统的少数民族特色。本文主要关注凉山彝族文化的传播,分析依附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彝族文化的传播更具创新性,传播更广,让人们重新认识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化,代表中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2.
民族认同的精神文化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认同是民族文化尤其是精神文化被本民族全体成员体认、内化、弘扬、升华的过程。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的内在要求和前提条件,在民族认同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精神文化能准确、深刻地表达文化和民族的本质特征,在民族认同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从文化哲学的角度考察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关系,剖析民族认同的文化实质,揭示民族心理、民族意识、民族精神等精神文化要素在民族认同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对于增进民族认同、弘扬民族精神、建设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建国前,凉山教育基础十分薄弱,在彝族聚居地区基本上没有正规的教育事业。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1956年民主改革后,凉山从奴隶社会飞跃到社会主义社会,彝族人民在政治一上翻身之后,迫切需要在文化教育上翻身。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凉山民族教育事业,五十年代就从条件优越的内地派遣一批又一批教师进入凉山,扎根凉山,建设凉山,与凉山各族人民一道兴办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四十年来,特别是在十年改革中,随着凉山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凉山民族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发生着令人瞩目的深刻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州委、州政府从凉山实际出发,对凉山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加强对教育事业的领导,调整教育内部结  相似文献   

14.
<正> 侗族传统文化是侗族人世代创造和传承下来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而侗族传统文化的民族主体精神则是侗族优秀文化传统中所固有的一种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它始终是维系、协调和推动侗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它反映着侗民族的整体精神面貌和根本性格。侗族各种文化形态中的优秀文化传统所体现出来的民族主体精神,具有多方面的要素和内容,笔者认为它至少有如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所体现出来的“能动精神”。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殊能动性。这种精神广泛地含藏于侗族祖先的创世史诗、神话、传说、歌谣和民间故事之中。在侗  相似文献   

15.
革命理想精神是革命斗争实践中孕育和形成的重要精神资源。革命理想精神极大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精神支撑。理想是奋斗的方向,精神是奋斗的支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路途中需要积极弘扬革命理想精神,更好构建民族文化价值。革命理想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实践的结晶,也是民族文化在革命斗争中的集中体现,更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精神价值。革命理想精神实际上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更好地记忆革命历史,弘扬革命理想和沉淀革命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忘初心,坚守使命,保持理想精神,传递民族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一项学术史研究,通过重温和比较林耀华先生三次赴凉山彝族地区的考察研究,来探寻他所思考的民族地区现代化转型的经验与问题,以期有益于拓宽"藏彝走廊"的研究思路。林耀华在1943年初访凉山时,注意到彝族社会的头人、等级制和声望竞争的特点。这些特点曾经为明清时期的国家控制所利用,国家通过将头人收编为土司来驱使其按照国家意志征服其他夷部。而等级制的内在封闭性也形成凉山现代化改革的困境。林耀华在20世纪80年代的考察中发现,经济发展有可能是改变凉山社会精神结构和社会结构的突破口。而在这个过程中,地方市场的发展仍需依托于政治关系来运行。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过去,在人们的眼里,文化活动,特别是一些民族传统文化活动,除了欣赏、娱乐、教育、审美功能外,别无他用。其实,这里还忽略了文化活动的另一重要功能——经济功能。以四川省为例,近年来凉山、自贡、乐山等地,发挥优势,突出特点,先后举办了凉山彝族“火把节”、国际恐龙灯会、国际龙舟经济交易会等传统文化活动,打开了紧闭的山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文化研究热潮的迭起,各个具体的文化现象的研究逐步走向深入。在众多的文化领域中,民族法文化是其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而且,它还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本文拟通过对金秀瑶族法文化现象的剖析,对民族法文化这一新的文化领域进行探讨,以请教各位专家学者。 一、瑶文化与法文化 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繁花中的一葩,它属于民族文化的范畴。民族文化是全民族成员共同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共同特点的复合体。它是各民族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的,并为全体成员所享有,是全民族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一旦该民族创造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具有共同特质的复合体,也便打上了民族文化的烙印。具体地说,某民族在创造财富和组成社会的过程中便创造出了本民族的文化;而在创造本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创造  相似文献   

19.
明亮  王苹 《民族学刊》2019,10(6):23-31, 116-119
因地理生态和历史文化原因,凉山彝族地区长期处于深度贫困状态。凉山彝族地区的贫困治理是我国反贫困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凉山扶贫起点比全国整体意义上的扶贫开发要早,其发展进程得益于我国扶贫政策、理论体系和实践探索的不断完善。在脱贫攻坚和精准脱贫时代,民族地区已成为国家贫困治理的主战场,相关经验对于全国和全世界反贫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当前,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正处于关键时期,需要尊重民族群众的主体地位,增强扶贫政策的有效落地性,处理好现代性与地方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一“在文化较发达的国家和民族中,一般都存在相对立的上层文化与下层文化。……这两种文化汇合起来,就构成了整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传统文化”。具有悠久历史的藏民族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优秀的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方面,这些方面不仅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更是藏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因此,作为这个民族的成员,我们理应充分认识到,它是我们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赖以生存的源泉,但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也有其落后的一面,藏民族也不例外,其中较为突出的现象之一就是把人分成三等九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