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产业结构是指各个产业部门间的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产业结构研究的主体或基本内容也就是主要部门间相互关系,包括部门间的平衡程度、比例关系、关系失调的原因和调整失衡的对策。在此,我们从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的几种部门结构来探讨我国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概况。 一、工农业结构 从总体上看,十几年来的产业结构理论在以下两个问题是认识一致的:(1)就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而言,农业所吸纳的劳动力和他们创造的产值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下降的,而工业的相应份额则是上升的,这就是作为发展主题的工业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正确引导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对实现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以至优化全社会产业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就在预测贵州农业富余劳动力增长趋势的基础上,对90年代贵州农业富余劳动力产业转移有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转移的基本方向、途径与选择转移的基本战略。 一、贵州劳动力总量及农业劳动力增长预测 本世纪90年代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相对经济水平和资源条件而言,早已存在的劳动力供给总量超过需求总量的矛盾,势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演愈烈,由此而产生的就业压力亦将日趋沉重,劳动力问题已成为影响全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史证明,经济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劳动力供求量平衡和就业结构协调的过程。在劳动力充分供给条件下的中国,均衡则特殊地表现为农业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并有效地配置于现代化部门。劳动力就业结构转换和劳动力供求总量平衡问题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功与否。   我国农村拥有 9亿多人口, 4亿多劳动力,其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达 30%以上,即有 1亿多农业剩余劳动力。因此,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式选择   农业劳动力转移按其经营的产业种类可以…  相似文献   

4.
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是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时期而必然出观的现象,它是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在产业部门或空间地域上的重新组合过程。其转移程度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农业生产发展水平,而且也是现代经济学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当今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逐渐过渡时期,从理论上来分析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动力及对策有着十分重要的观实意义。值得一提的是,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并非仅是完全意义上的经济问题,同时还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研究它不能只从经济学角度出发,还必须把它放在社会学范畴来加以研究。本文试图从经济学和社会学两方面对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动力加以研究,并探讨其对策。  相似文献   

5.
该文系在省城乡劳动资源开发研究会工作年会上的讲话摘要)劳动力资源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对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城乡富余劳动力跨地区、跨行业的流动和转移,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服务、咨询服务、组织服务等诸多环节。在现代社会,劳动力资源开发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产业。科技进步和市场竞争所推动的经济结构调整,直接导致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劳动者的职业变动和劳动力的流动也就成为正常而又普遍的现象,每个劳动者都会面临着失业和再就业的挑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状况,就成为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  相似文献   

6.
<正>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运行机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然而却又常常为人们所忽视的问题,许多同志在研究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时,往往只热衷于对似乎已成定论的所谓离土不离乡模式的论证,却从根本上忽视了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运行机制的研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欠缺。按照笔者的观点,农业劳动力转移模式是由两个层次的内容构成的,其第一层次是转移的方向,第二层次则是转移的运行机制。如果我们的视野仅仅局限在转移方向这一个层次上,而不研究转移的运行机制,那么,无论如何也难以从整体上对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最优模式作出科学的论证。本文就对这一问题作一尝试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三化”协调发展存在产业结构问题突出、农村劳动力市民化成本高、制约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三方面的问题。可从转变观念、改革户籍制度、加速农民市民化等几个方面优化配置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8.
任何社会经济形态中,劳动力资源的配置都是在特定的模式下进行的.劳动力资源能否实现总量配置、部门结构以及微观组合的优化,在社会制度既定的情况下,取决于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模式.所谓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模式,是指劳动力资源实现配置的基本方式,或者说,是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具体形式、手段和运行机制的总和.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模式作为一个有机的  相似文献   

9.
<正> 一般来说,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比例关系,它主要包括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农轻重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基础产业部门与加工产业部门之间的关系,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与非物质资料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个部门的部产业之间的关系.考察产业结构,从质的方面来说,主要是考察产业结构的关联与协调;从量的方面来说,主要考察产业结构的比例关系,它的目的在于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配置与利用,以增强整体效益,促进社会生产.本文所论述的珠江三角洲仅指四市十三县的“小三角”.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部门间或地区间生产效率存在差异,劳动和资本由生产率低的部门及地区向生产率高的部门及地区转移则能加速经济的增长。因此,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地区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引入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B·克雷默提出的评价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数学模型,对引起江西省各地区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因素及竞争力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从整体上保证地区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关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转变是实现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源泉。调整和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对促进经济增长和解决当前的供求矛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突出问题是 ,在GDP中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所占比重过高 ,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偏低。针对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就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对策 ,即控制工业部门的扩张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把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 ;通过体制变革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结构调整的方式由以行政计划手段为主转向以市场机制为主  相似文献   

12.
劳动力转移、产业结构变迁以及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城市化推进、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三者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利用1978~2015年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将劳动力转移、产业结构和城乡收入差距作为内生变量,将城市化率作为外生变量建立VAR模型,并依次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的实证分析,旨在探讨以上变量的相互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针对城市化进程中有效促进劳动力有效转移、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以及缩减城乡居民收入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河南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状况,分析了就业结构"非农化"变动的情况及特征,说明了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联动发展过程的相关性,预测了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结构转移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农村产业结构有关。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首先要从农村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开始。农村产业结构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目前,贫困山区农村产业结构的基本形式是“粮~副”和“种~副”结构这两种。贫困山区劳动力过剩是属于农业内部结构性过剩,因此,农业劳动力转移主要也是结构性转移。在近期,只要通过调整合理的产业结构,就能充分发挥劳动力的潜力和作用,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村商品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经济结构调整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着一种对称性关系。在经济结构转变过程中,产业结构和体制结构会直接影响到就业结构,影响到劳动力流动的流向、规模和特点。云南省经济结构调整的特征分析,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未来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困难和压力,促进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影响因素和中国城市化对策姚先国,许庆明农业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和区域转移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其实质是农业劳动力随产业转移而发生的城乡区域转移。农业劳动力转移,从广义上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农业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即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动,农业剩...  相似文献   

17.
半个多世纪以来,内蒙古地区的劳动力就业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发生了深刻变化,就业结构不断优化。但是,由于制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内蒙古地区的劳动力就业与产业结构不协调状况加剧,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困难,社会就业压力仍然较大。  相似文献   

18.
王文锋 《学术论坛》2012,35(9):126-129,190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战略。人才结构优化可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可以拉动人才结构优化。文章认为,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既要依赖人才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更要实现两者的互动协调。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强化人力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融合,以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建立人力资源产业配置的市场机制,提高人才配置效率;优化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引导农村人力资源向高层次转移。  相似文献   

19.
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是中国走向现代化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作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基本载体的乡镇企业,采取“依村傍户”、“三就地”的离散型空间布局,致使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发展出现脱节,城市增长模式生成在国民经济总体增长过程中相对萎缩。在我国工业化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正跨入一个新阶段的今天,完全有必要进行一番认真地反思与审视,以便我们及时地把握住我国工业化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的历史走向,避免使乡镇企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误入乡土化、离散化和无序化的歧路。  相似文献   

20.
财政政策是“稳增长、调结构”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具。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是当前中国亟须解决的重大议题。通过引入一个多部门、自下而上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从产业网络视角对经济增速进行结构性分解,进而分析了财政支出的部门配置对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元的财政资源的再配置方案,最高可以带来0.1269元的GDP总量的提升,其中约有10%的贡献来自于产业结构优化。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财政资源有针对性地配置在关联性强的产业集群间,能带来更优的结果。研究结论意味着财政支出政策的合理实施,能平衡“稳增长、调结构”目标,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这为财政政策在产业结构中的实施提供了新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