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犁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绝的文学家。孙犁小说的背景大多是民族解放战争和生产合作化运动,时代风雷激荡着作者的创作激情,他以充满诗情画意的笔触展现了冀中平原艰苦卓绝、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情景和凸现的人情美、人性美。他的小说如一首首长诗优雅而清丽。孙犁小说的诗意美,美在情感,美在意境,美在语言。  相似文献   

2.
广告创意应当避免过于直露的宣传说教而适当注重语言的含蓄美。含蓄既能使广告简洁生动,意蕴丰厚,又能激发受众积极参与广告的再创造活动,其常用的表现手法是藏、曲、化。  相似文献   

3.
广告创意应当避免过于直露的宣传说教而适当注重语言的含蓄美。含蓄既能使广告简洁生动,意蕴丰厚,又能激发受众积极参与广告的再创造活动,其常用的表现手法是藏、曲、化。  相似文献   

4.
英国著名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小说具有独特的创作风格。她以细腻新颖的语言,自由灵动的结构,精致巧妙的意象渲染出意蕴深刻的色彩,为小说营造出诗一般的意境。其小说充满了诗意与灵性,极具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英国著名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小说具有独特的创作风格。她以细腻新颖的语言,自由灵动的结构,精致巧妙的意象渲染出意蕴深刻的色彩,为小说营造出诗一般的意境。其小说充满了诗意与灵性,极具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德国诗意现实主义作家特奥尔多·施笃姆努力实践在平凡的现实中发掘出诗意的主张.他的小说是抒情诗歌创作的一种延伸,其小说的诗意特征还表现在意境和氛围的营造和充满象征意义的意象中.  相似文献   

7.
小说最迷人的艺术魅力在于它能超越具象、传递丰富的审美内涵及深刻的哲理思考,而建构诗意空间则是小说走向艺术深度的必要条件。作家通过诗意空间的拓展以及典型化和意象化的处理,使小说文体更具有诗化的倾向,使小说的意蕴更加博大,精深和优美。  相似文献   

8.
凌淑华的小说创作和同时代许多作家一样 ,是完全建立在时代与个人经历的契合点上 ,由于其出身、生活经历、素养以及审美等多种因素 ,形成了她观察社会人生 ,尤其是高门巨族中女性的生活、情绪、命运等的特殊视觉和独特的审美感受 ,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温婉与愁怨 ,含蓄与隽永 ,清丽与淡雅的艺术境界 ,构筑了一个哀婉凄美的闺门世界。  相似文献   

9.
张贤亮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有鲜明、独特的个性特征,都有较大的丰富性、复杂性和深刻意蕴。表现伤痕美、缺陷美,是张贤亮塑造女性形象的一个重要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0.
现就张贤亮坎坷的个人际遇分析和把握其小说创作的内在动力、特色和创作成因。着重研究其小说一《灵与肉》、《绿化树》、《刑老汉和狗的故事》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从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选择与塑造进行分析。张贤亮小说善于发掘“伤痕美”,善于在悲剧冲突中剖析灵魂,追求作品意境和诗情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与中国作家张贤亮都善于通过对人的身体的书写来折射出人类超越死亡之路。由此表现出来的是作家对人性伦理的哲性思考。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两位作家的写作姿态同中有异:同样是对性政治的关注,昆德拉的着眼点在于个性,而张贤亮的关注点在于集体的理性力量;由此差别又带出了作家对于灵一肉关系的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12.
诗美是艺术美的集中表现。因为,诗,是形象、情感和理念多样的和谐统一。小说的艺术美,从本质上看,也可以说是诗美在作品中的具体化。王统照,作诗,也写小说。他是一位天才诗人,也无愧为杰出的小说家。他的诗作风格以前期的清新、纤巧和后期的凝练、浓重为主要特征。而他的小说,从主题上看,20年代前期以反复吟咏“爱”与“美”的理想为主,到了20年代后期他的小说创作题材则更广阔、主题更深刻了,作品反映现实生活,表现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特别是农民的悲惨和不幸.写出了“北方农村崩溃的几种原因与现象,以及农民的自觉”(《山…  相似文献   

13.
赵树理小说,美的语言修辞材料,美的语言修辞方法,形成美的语言修辞效果.由于赵树理对语言修辞材料和修辞方法的成功驾驭,形成了赵树理小说语言的独特的修辞美学,产生了富有独创个性的修辞效果--幽默风趣之美,朴实自然之美,含蓄隽永之美.  相似文献   

14.
诗和小说在叙述上是相通的。“二张”和阿来以诗人的气质进行小说创作,让诗和小说达到了灵与肉的真正统一。他们对民间文化的熟稔加强了这种融合,其小说的诗意叙事使小说拥有了一种精神,换言之,诗人的梦想在小说中得以实现。3位作家通过不同的意象进行艺术构思,让小说的叙事空间在诗意氛围里得以拓展。  相似文献   

15.
张贤亮的直觉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贤亮创作的“伤痕”小说,以“西部”的幽默对荒谬的年代做了无情的嘲讽。在《灵与肉》、《肖尔布拉克》、《绿化树》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一系列“西部作品”中,价值体系的核心是“土地”的思想,是对于“根”的确立;透露了张贤亮个人体验的世界里有一个关于性爱、婚姻的天地;对于“饥饿”的非理性的个人体验,是柏格森“直觉主义”的艺术表现。而在1989年创作的《习惯死亡》,是作家对中国今天的种种“体验”、种种看法,极端的政治思维使《习惯死亡》处处流露着“不同政见者欲”,与所有的“西方文化中心论”者一样,《习惯死亡》也对中华传统文化持“虚无”见解,将对中国文化的否定追溯到“根”。这里不再疏导“右派情结”,而将其写成“病灶”,在表演具有政治意义的“堕落”之上表演具有政治意义的“死亡”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国画的表现手法、传统文化影响、画家思想情感的表现以及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于一体的表现风格的探讨,阐述了中国画意境美的表现方式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诗意与诗译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存在极大的差异,加之中国古典诗歌所特有的音韵美、意境美等特点,使得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的道路显得尤为艰难。本文试图从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出发,借鉴前人研究的理论,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诗意与诗译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存在极大的差异,加之中国古典诗歌所特有的音韵美、意境美等特点,使得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的道路显得尤为艰难。本文试图从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出发,借鉴前人研究的理论,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戴望舒的<雨巷>自问世以来,一直倍受文坛关注,戴望舒也因此名声大噪,被冠之以"雨巷诗人"的美名,对这位诗人的<雨巷>诗也是众口众词,褒贬不一.本文主要从诗情成因、意象选取、意境结构三方面来重新分析<雨巷>的缠绵悱恻的忧郁美,做出新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20.
唐代小说创作有明显的诗歌意识,这与唐代的诗歌观念有着重要的关系。中唐诗歌的俗艳观念下歌传相偶,小说创作取材于诗歌,并运用诗歌作为小说表现的重要手段;唐代诗歌兴象、意境、韵味等审美观念影响着小说创作的诗化,使唐代小说印上诗歌鼎盛时代的烙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