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命运及其前景问题,已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和探讨。现将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重大问题的探讨概述如下。一、关于“文化”概念的界定有的学者指出,当前国内文化学研究中存在着片面、随意、抽象、谈玄等倾向。其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花大气力对“文化”这个概念进行深入的研究,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把许多内涵广度相差甚大的“文化”概念任意交替使用。研究文化概念,不应停留在文化词义的疏证  相似文献   

2.
文化学研究的状况和构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坚 《人文杂志》2007,(3):86-93
文化是众多学科研究的对象,文化研究具有跨学科、交叉性、总体性的特征。当代文化地位上升,形成全球化形势下的大文化研究。文化学应列为“一级学科”,可分设:文化学原理、文化哲学、文化人类学、文化社会学、文化地理学、文化产业学、组织文化学、中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比较文化学等二级学科。文化学是在最一般的意义上对有关文化现象及其本质进行研究,抽象出一般规律,是关于文化的“元研究”,以引导各个分支文化学科的研究。大体可以把文化学理论体系分为文化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实践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 马克思的文化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现象和人们的生活具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许多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研究的深化都有赖于诸多的文化学理论的说明。这一点也是马克思晚年全心致力于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原因。认真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的文化学说,对于科学地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我们现实的文化学讨论的深化,无疑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理论界关于马克思文化学说的研究中,有这  相似文献   

4.
中国哲学曾经历了先秦的原创期、两汉的奠基期、魏晋的会通期、唐代的融突期到宋代的造极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到了20世纪初,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中国哲学开始了按照西方哲学模式改造自己的痛苦历程,从“照着讲”到“接着讲”,始终没有走出一条自己的路。要摆脱困境,要使中国哲学在当代真正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就需要“自己讲”。作为当代哲学问题访谈,当然应该关注中国学者“自己讲”中国哲学的努力和贡献。张立文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哲学、中国文化研究,在四十多年的教学科研生涯中,他先后提出了中国哲学的逻辑结构,建构了传统学、新人学及和合学理论体系,发表了近400篇论文,为中国哲学“自己讲”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语言学转向” (liguisticturn)是 2 0世纪世界文化领域里的一个重大事件。它使哲学、伦理学、社会学、文艺学和文化学等各个人文学科都产生了一种革命性的变化。就文艺学而言 ,“语言学转向”为文学理论研究带来了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催生了一大批崭新的文论流派与形态 ,从而造就了文艺学领域中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但是 ,全面评价 2 0世纪西方文论的语言学转向 ,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语言学转向 ,并且将此语言学转向与发展中国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结合起来的学术成果尚付阙如。最近 ,冯宪光教授和…  相似文献   

6.
传统哲学面临被“文化哲学”终结的危险,“哲学走向文化”仅是一道曙光。对“哲学如何被文化涵摄”的开发性研究能够将哲学研究引向光明,并且能充分表述“原生态的形下→文化哲学→哲学文化性反思→哲学文化学推动→升华了的形下”这种“从文化到哲学再回到文化”的哲学发展历史循环。笔者的探索是将中国哲学作为一种特殊文化类型进行深层生态学研究,讨论与“哲学文化性”相关的“哲学之场、能、效”等基本内容,描述中国传统哲学在“大文化”涵盖下各类新型的文化形态、生态特性及其今后的发展路向,研究在“后文化哲学”阶段中“文化形态的哲学”或“哲学的文化”所能够影响人类社会的基本能效,以此建构一种有益于中国传统哲学继续发展的“哲学文化学”。  相似文献   

7.
现今的中国传统哲学的建设面临着和宋明理学兴起前夜几乎同样的时代语境、时代课题,由此,一种既顺应时代潮流,又坚持中国文化本色的中国哲学全新理论体系的开出成为当务之急.这种全新理论体系不仅首先要对中国传统的哲学方法论给予重新反思,使“直觉式”方法与“工具式”方法在中国哲学中均予以确立,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即工夫即本体地最终使一种以“身”为本而非以“思”为本,体用并重、道体与器用兼综的中国本体论的理论图式得以生动展示.我们相信,惟有这一新“太极图”图式的真正推出,才能使中国哲学理论以一种“返本开新”的方式,在昂首走向现代世界的同时,真正实现向自己古老的而又充满活力的传统的历史回归.  相似文献   

8.
自传播学传入中国二十多年来,国内对传播学的研究基本上处于西方传播学理论的框架内,还没有形成中国自己的传播学理论。要建立中国传播理论体系,必须在借鉴西方传播学理论的同时回归中国传统文化与文论。  相似文献   

9.
文学文化学研究的现状与对策林兴宅,洪申我1985至1986年,中国文艺界曾兴起过一阵“文化热”。事情首先是由一批青年作家的“寻根文学”创作发起的;尔后,文艺界有相当一部分人投入了这场文化大讨论。热潮虽已过去一段时间,影响却至今犹存。讨论的结果,在文学...  相似文献   

10.
钱穆的文化学理论及其研究实践陈勇被学术界誉为“学贯四部”、“著作等身”的国学大师钱穆先生,不仅是一位以研治中国文化史而蜚声于世的著名学者,而且在文化学理论方面也有自己的独特建树。本文拟就钱氏的文化学理论及其运用实践作一初步探索。钱穆的文化学理论比较集...  相似文献   

11.
<正> 本世纪三十年代,我国学者就提出了建立独立的文化学的主张.半个世纪过去了,文化学的研究早已风弥海外.而在国内,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文化学的研究却中断了三十多年,只是最近几年才又重新勃兴.一些有远见卓识的学者,不仅正确指出了文化建设是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而且充分估计了文化对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的巨大影响.最近两三年,国内已发表了几百篇文化学研究的论文.其巾最引人注目的课题,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二是关于群众文化学的研究.目前,全国性的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已经成立,各地还出版了十余种群众文化学专业刊物.作为一门新兴的实  相似文献   

12.
汉文字,是记录语言、交流思想与感情的书面符号,更重要的,每一个汉字,都可能蕴涵着丰富、深邃的文化学意义与信息。在对中国古代汉字文化的研究中,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相关的汉文字现象,获得相应的文化学课题的进一步解析。本文偶拾三字,试作阐释,以求正见。 一、释“士” 读余英时先生《士与中国文化》一书,知对中国古代“士”文化的研究已颇深入,该书在这一学术领域的诸多建树自不待言。然则,关于“士”这一汉字之文化原型究竟为何?似有再议之必要。 余先生在书中援引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疑近人吴检斋关于“士,古以称男子,  相似文献   

13.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中国学术界对俄苏文化怀有复杂的感情 ;当前俄罗斯文化对中国影响力相对减弱有其必然性。但俄罗斯仍有其它西方国家不能替代的独特文化传统和学术精神 ,应成为中国重新建构文化理论体系和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参照系。作者结合对将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三部汉译俄罗斯文化学著作的特点的分析 ,认为其所体现出的“问题意识”、“关联意识”、“多元意识”、“创化意识”和“自省意识”等学术精神 ,可以作为中国学者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及其美学文艺学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有活力学的与说理论体系。但是二十世纪后半期以来它渐渐地显得困窘了。我们都还记得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学术界掀起了一股“美学热”的浪潮。在这股热浪中,与哲学的“异化热”相应的是美学的“人化(自然的人化与人的本质对象化)热”,随即影响到文艺学上的“人道主义热”,到1985—1986年以“文学的主体性”之争为尾声。当然作为其“间奏”有科学主义、心理主义、结构主义,1987年已有《太多的结构主义》(《文艺报》)问世,似乎都到了划上一个句号的时候。现在我们看到的情况是,主体论的争论业已流产。心理主义的文艺学推行者以《大地与云霓》这样修辞手段来重复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以来出现的文化热,包括了文化史、文化理论、文化建设与展望等一系列重大课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基本上一直停留在概念模糊、议论浮泛的阶段,亟待向深层发展。湖北省社科院许苏民先生的近著《文化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2月版),在对中外文化史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扬弃了西方文化哲学的成就,构筑了一个相对完备的关于文化学的元理论体系,包括文化发生论、文化结构论、文化发展论、文化动力论四大部分,对涉及人类文化的最主要的带普遍性的问题作出了高层次的哲学观照和精神心理的解析,为创建文化学…  相似文献   

16.
八十年代,中国大陆掀起一股“文化热”,或试图以西方的文化学方法来剖析中国传统文化,或试图以中国的国学传统方法来弥合西学东渐以来形成的中国近现代文化断层,或把眼光放在对中国古代神话的重新阐释上,或专注于挖掘国民性以寻找误入歧途的解脱办法。凡此种种研究,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典籍的释读。然而,非常遗憾,一些名噪一时的“宏论”,往往因为缺少扎实的文献根抵,而成为皮相之见。”‘这一切表明,文化研究中亟待语言导入,尤其是音韵导入。如果说研究古文化,必须先读通古文献,如果说读通古文献,理解古代语义,必须依赖中国…  相似文献   

17.
中国百年一词的嬗变──“百科全书”定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中国“百科全书”定义问题,通过梳理它的来龙去脉,思考一下中国文化出了什么问题,笔者认为很有意义和价值。“百科全书”一词在百年前来到中国,并非“中体”所生,因而词意内涵应该干净,以中国人的聪明,只要认真去看看,给出一个“名正言顺”的定义,应该容易做到;此外,本研究是以文化学为本,一个专用词的膻变过程,就是文化演进的过程,百年一词的膻变过程,就是民族百年文化演进的一种轨迹。(一)百科全书概念传入中国中国和日本古代没有“百科全书”这个概念,而在20世纪的中国读书人,恐怕没有不知道有百科全书的了。但是…  相似文献   

18.
河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张骥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十 五”规划立项课题最终成果、由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5月 出版的《国际政治文化学导论》(以下简称《导论》),是一部 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从文化视角研究国际 政治并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理论体系的力作。  相似文献   

19.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理论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国策的今天,现实要求我们在学术研究方面必须迎头赶上,要在开展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发展、深化理论研究,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学理论体系。对于存在于传统文化身上的种种由于历史造成的缺陷,我们应当给予最起码的理解和尊重,而不应习惯于以简单的、政治化的二元对立观去评价传统文化事项。  相似文献   

20.
对文化学有兴趣的朋友也许正在积累卡片,企图考察一下“文化”这个概念的界说。实际情况是还没有一个明确而又统一的界说。“文化热”却如浪潮汹涌而来,冲击着各个学科以至于日常生活的领域。但这并不是什么悖乎逻辑的现象。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