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成才与就业》2017,(S2):97-97
特色课程居民生态读本崇明文明公约志愿者读本“海农文化”系列:海农文化、自行车运动、三岛联动、长寿崇明、航海文化“民间文化”系列:崇明灶花、崇明曲艺、崇明天气谚语。  相似文献   

2.
提起“馅饼”,大多数人会不免想起一句谚语“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一般来说,天上当然是不会掉馅饼的,但你应该听说过天上掉鱼、掉贝等事实吧。这种物理现象是由海上的飓风、大浪或一些强对流天气引起的。这种天气将海中的鱼、贝等吹向空中,  相似文献   

3.
"春捂秋冻"是人们所熟悉的养生谚语。过了中秋节,凉爽干燥的天气中渐渐透出些寒意。随着气温的降低,有的人认为"秋冻"可以增加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在天气变化的日子里,特意地不加衣服,不戴帽子,不换鞋袜。其实,秋冻锻炼是有讲究的,头、脚不能冻。  相似文献   

4.
谚语是一种具有特殊社会功能和鲜明结构特征的语言现象。谚语的结构特征使谚语具备了特殊的表达效果,进而更充分地实现了谚语的社会功能。因此谚语翻译过程中正确处理谚语的结构特征是一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对英、汉谚语结构特征的分析与对比,找出了英汉谚语深层结构特征的共性与差异,并就如何实现英语谚语汉译中的结构等值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谚语群”是谚语中相互间有一定关联的一批谚语的集合。它和分散的谚语比起来,更客观、更全面、更系统。本文以蒙古族谚语为例,在陶汇章先生研究的基础上,探讨“谚语群”的分类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6.
翻译难,谚语翻译更难。同其它一切翻译一样,谚语的翻译是由理解和表达两个环节构成的。本文以美国著名语言学家H.P.Grice的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ion)理论为基础,以笔者手头的几本英汉对照谚语集中出现的大量误译为实例,运用语用学理论,阐述了翻译英语谚语既要考虑其生动形象、喻义深刻、富于哲理的语言特征,也要重视其承载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指出了对谚语的理解应该包括其字面意义、形象意义和隐含意义三个方面,同时也要考虑谚语的义域范围,包括谚语的基本意义、附加意义、褒义和贬义等;对谚语的表达应重视译出谚语用语的雅俗、谚语的民族色彩以及谚语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谚语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对它的特点以及英语谚语的汉译研究较多,但对汉语谚语的英译探讨较少。因而应当分析谚语的结构特征和文化差异,提出汉语谚语的英译方法、原则和标准。  相似文献   

8.
英语导游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汉语谚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从谚语的对译、直译、套译及谚语的仿拟方面探讨了汉语谚语英译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9.
青海汉语方言中的谚语从语法结构上来看,体现为以复句为主,即使单句型的谚语,其中也有大部分是由复句紧缩而成的;从语义上来说,既有意合性谚语,也有深层语义谚语、偏义复合语义谚语和直接组合性谚语。  相似文献   

10.
外国谚语丛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一个民族对自己的谚语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做得如何,对外族谚语的译介、学习和吸收状况如何,往往是该民族文化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就我们接触到的外国谚语书籍来看,许多文化发达的国家都由颇有声望的语言学、民俗学方面的专家主持整理、编纂工作,由颇负盛名的文学家撰写序文,由颇具威信的出版机构组织出版,有的谚语集厚达千页,有的谚语集以当今世界使用较广的数种语言相对照,有的谚语集除注明涵义外,还从古今优秀文学作品中摘引该条谚语的使用范例,有的谚语集将本国谚语和外国谚语合璧,注明外国谚语源自哪个国家、何时传入,有的国家把外国谚语编成丛书出版,每国一册。  相似文献   

11.
历代一些文人学者抱着“文词鄙俗,莫过于谚”的偏见对谣谚这一民间文学分支的价值不屑一顾,因此保存下来的谣谚作品数量不多,而专门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成果更少。本文试从两宋谣谚所反映的社会内容着手来分析谣谚中折射出来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并指出一些谣谚有悖史实之处,以求更客观地看待民间谣谚的价值。当然,这些不符合历史之处,从整体上来说是无损于谣谚本身的光辉的。  相似文献   

12.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谚语也是如此。通过对河北谚语,特别是农谚、风土习俗谚和修养谚的考察来了解历史悠久的燕赵文化。  相似文献   

13.
美国价值观在英语谚语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英语常用谚语的来源,并且通过大量的例证说明了英语常用谚语反映了美国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及其变化,指出英语常用谚语不仅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了解美国文化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4.
英语中谚语是经过锤炼,考验,浓缩了语言的精华。从五个方面对英语谚语进行归类。首先从修辞方面来谈起,运用比喻手法的英语谚语又可分为四点。一是同一喻体,不同的比喻;二是比喻相似的谚语,意义未必一样,要具体分析;三是反义谚语;四是意义上相互联系的谚语。第二部分列举了含有动物的谚语表达;第三部分结合汉语分析了英语谚语与汉语谚语相对应的问题,第四部分专门收集了一些来自《圣经》的部分谚语,最后从文化背景入手来欣赏英语谚语中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选取汉语和泰语的谚语进行对比研究,从反映汉族和泰族的宗教信仰、价值取向、传统习俗、社会结构四方面的谚语入手,以探讨汉语谚语和泰语谚语各自蕴含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6.
跨文化交流中英语谚语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英语谚语产生的文化背景、特点的角度,讨论了英语谚 语的翻译问题,认为英语谚语是英语民族数千年文化积淀的产物,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翻 译 英语谚语应该忠实传递它们的文化信息,以修辞、句法和美学信息的文化归、异兼容的手法 处理之。  相似文献   

17.
我国汉代谣谚文化异常兴盛,其兴盛原因除谣谚艺术本身的发展、完善与传承外,还有官方发掘其功能,利用相关政策加以运用的影响。当然,谣谚作为人类生活中的现实艺术,最主要的职能应是满足于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在汉代,有适宜于广大群众从谣谚艺术中获得精神需要的社会环境,这是谣谚文化在汉代比较兴盛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英汉谚语文化涵义对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谚语是“民族之明镜”,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精华所在。英汉谚语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英汉谚语具有一定的共性:群众性、思想性与艺术性,同时又有各自的特性:民族性和地方色彩。研究英汉谚语的民族特点和文化涵义差异及影响谚语理解的因素,可为英汉语言教学和跨文化交际提供一定便利。  相似文献   

19.
谚语忠实地反映过去的人们如何思考、如何生活,是文化和思想的活化石。通过谚语能够了解一国的文化和国民性质及其发展历史。从英日谚语入手,探讨其隐含的深层文化特征,并从行为模式、国民性质两个方面比较英日谚语反映出的英美文化与日本文化的差异。通过对谚语的分析来认识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不仅有助于了解谚语的文化背景,而且有助于深入把握其文化特征,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语言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记忆,以及文化认同,因而流传在藏民口中代代相传的民间谚语,蕴含着藏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映射着藏民族的文化心理特质以及世世代代藏民独特的生命体验。本文试图通过对藏族谚语的语义分析,展示藏族谚语与藏族文化之间的关系,解读藏族谚语蕴含的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