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文献学的内涵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文献学是关于古文献阅读、整理、研究和利用的学问,古文献就形式而言,包括语言文字和版本形态,涉及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学和古籍版本、目录、校勘、辑佚、辨伪、编纂学等。就内容而言,分具体和抽象两个方面,具体方面包括人物、史实、年代、名物、典制、天文、地理、历算、乐律等,涉及自然和社会、时间和空间诸多方面的考实之学;抽象方面主要指思想内容,需要结合语言文字和具体内容由浅入深地剖析探求。按学术性质来分,古文献学又分考据学和义理学,有关形式方面的文字、音韵、训诂、版本、目录、校勘、辑佚、辨伪诸学以及有关具体内容的考实之学均属考据学,有关思想内容的剖析探求属于义理学。从古文献的利用角度来看,涉及古文献的搜集、甄辨和对内容的正确理解;搜集、甄辨与目录、版本、校勘、辨伪、辑佚有关,对内容的正确理解与语文解读、内容考实、义理辨析有关。古文献学不仅对古籍整理研究有指导作用,而且是全部中国古代学科即所谓国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古文献学的内涵与意义(笔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文献学是关于古文献阅读、整理、研究和利用的学问,古文献就形式而言,包括语言文字和版本形态,涉及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学和古籍版本、目录、校勘、辑佚、辨伪、编纂学等.就内容而言,分具体和抽象两个方面,具体方面包括人物、史实、年代、名物、典制、天文、地理、历算、乐律等,涉及自然和社会、时间和空间诸多方面的考实之学;抽象方面主要指思想内容,需要结合语言文字和具体内容由浅入深地剖析探求.按学术性质来分,古文献学又分考据学和义理学,有关形式方面的文字、音韵、训诂、版本、目录、校勘、辑佚、辨伪诸学以及有关具体内容的考实之学均属考据学,有关思想内容的剖析探求属于义理学.从古文献的利用角度来看,涉及古文献的搜集、甄辨和对内容的正确理解;搜集、甄辨与目录、版本、校勘、辨伪、辑佚有关,对内容的正确理解与语文解读、内容考实、义理辨析有关.古文献学不仅对古籍整理研究有指导作用,而且是全部中国古代学科即所谓国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我国文献学的分级分类表解》评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鑫义 《学术界》2005,(3):115-121
中国文献学学科体系改革势在必行。文献学学科体系的改革应与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水平相适应。冯浩菲先生的《表解》颇有新意,但也有值得商榷之处。以整理和研究古代文献为对象的学科称“古典文献学”不能完全涵盖其研究对象,叫“历史文献学”又容易产生歧义,叫“古代古献学”比较好。古代文献学应该设置古代文献学的理论与方法、传世文献整理与研究、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和古代文献学史4个下位学科。作者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中国文献学学科体系表。  相似文献   

4.
古籍佚文可分为今存书佚文和古佚书佚文。古籍整理工作中应重视古佚书佚文的整理。对古佚书佚文中的谶纬文献进行整理,应包括确定主据本和参考本、缀合与剔重、核校原始出处、补充佚文、点校注译等工作程序。而对谶纬文献进行研究,则应注意谶纬文献产生流传史、谶纬与经学的关系、谶纬与上古文化的关系、谶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学术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近百年来,学者对汉文西夏文献整理和研究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六类,即文献综述、专书或专题考证、专书整理、文献辑录、史料考辨、海外访书与书目编修。对汉文西夏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有重大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丰富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内容;有助于西夏学研究的深入进行,有助于西夏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使相关研究成果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西夏文献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学的喧嚣与文献的冷寂成为鲜明的对照。其实,国学的普及需要加强国学的研究,而国学的研究依赖于文献的整理,专题文献的拓展又影响着国学研究的深入。文献整理是国学的组成部分,又是国学的重要基础,两者的关系环环相扣。在文献学的体系中,专题文献值得进一步认识和拓展,其学科的特殊性、资料的广泛性、整理的复合性,构成专题文献的总体特征。而新世纪的专题文献整理,又面临着新的问题,例如:文献的采信资料,是文字典籍还是出土文物;文献的采用地点,是国内还是海外;文献整理的依凭,是电脑还是人脑。这些新的情况,都需要辨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蒋秀英 《北方论丛》2001,(6):W002-W003
20世纪以来中国古籍整理和开发利用进入了最为迅速的发展时代,这为改造传统文化建构中国现代文化提供了重要基础.古籍整理的现代化、学科体系化,推陈出新与现代社会发展接轨,一直是诸多学科研究的交叉前沿课题.中国古典文献的辑秩工作,多年来却处于理论滞后于丰富实践的境地.曹书杰博士的<中国古籍辑佚学论稿>(1998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书问世,改变了这种现状,为中国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拓展了新的思维空间,为文献学研究者和图书馆古籍工作者提供了一部重要的理论参考著作.  相似文献   

8.
论司马迁的文献学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丽真 《齐鲁学刊》2006,(1):117-121
司马迁的《史记》具有很高的文献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古文献的大量保存。包括集纳古籍,保存文献;辑佚古书,辨别真伪及对当代文献的保留三个方面。二是对古文献的考信态度。表现为以实地调查考信文献;对文献进行互考时,坚持采儒家文献;坚持“多闻阙疑”。三是以文献为基础的目录学成就。表现为创立发凡,方便检索以及重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相似文献   

9.
我们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蕴涵在古典文献典籍中,中国古文献学要与时俱进,既要探讨历代学者研究古典文献的内在精神实质,又要在继承中有所发扬,发掘我们民族发展的源泉,以其作为今天文化建设的一个支撑,进而创建具有现代特色的中国古典文献学理论体系,充分发挥中国古典文献学在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国文献学学科体系的改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冯浩菲 《文史哲》2002,(1):107-111
我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目前共有三类文献学专业,即中文学科所属中国古典文献学,历史学科所属历史文献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所属文献学,都是二级学科,但互不相涉,各自发展,致使学科体系比较落后、杂乱,存在不少问题,不利于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亟需加以改革。文献学是一门具有边缘性、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应该将现行的分属于三个不同学科门类的三类文献学学科归拢在一起,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门类对待,下属综合文献学与单一文献学两个一级学科;前者包括中国古典文献学与现代文献学两个二级学科,后者包括专科文献学、专题文献学、专书文献学三个二级学科。每个二级学科又包括若干个三级学科。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文献学的现状及历史文献学的定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章认为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文献学发展较快 ,盛况空前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影响了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改变这种状况的当务之急是做好文献学的分级分类和定位工作。由于文献学是一门具有边缘性、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 ,主张把文献学既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门类 ,又作为一级学科对待。下属中国古典文献学和现代文献学两个二级学科。每个二级学科又包括若干个三级学科。文章指出 ,由于文献学的交叉性特征 ,在根据文献学上所规定的研究范围、方法、理论等分别研究各门学科的文献时 ,就出现了专科文献学。历史文献学曾经代表整个中国传统文献学。随着专科文献学著作的不断出现 ,历史文献学的专科文献学性质和地位逐渐形成定局。代表整个中国传统文献学的任务已由中国古典文献学接替了。  相似文献   

12.
古籍研究所是1983年经国家教育部直接批准成立的古籍整理研究机构,是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联系的研究机构之一。其前身是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二十四史标点组,承担了“廿四史”中《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典籍的校勘和标点工作。建所以来,在徐震垮、程俊英等前辈学者的言传身教影响下,治学向以学风严谨著称,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声誉。2001年在学校院系结构调整中,古籍研究所归属人文学院,并被定位为独立的实体研究所。古籍研究所现有专职教职人员十八人,其中教授七名,含博士生导师六名;副教授九名,含硕士研究生导师八名;讲师两名。另聘有校外兼职教授四名。设有古代文学、史学典籍、古代教育、古代科技史和版本目录学等五个研究室。根据学校整体规划,结合古籍研究所的历史和现状,古籍研究所的学科建设发展以朱予学暨儒学文献整理研究为主要方向和特色,兼及唐宋文史类古代文献、版本目录学、教育史、古代科技史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古籍研究所是我校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点所在单位,并参与我校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点建设。承担高层次古典文献学和古代文学专门人才的培养任务,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高校、科研和新闻出版等单位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科研工作]古籍研究所充分利用自身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优势,承接了国家古籍整理规划领导小组和全国高校古委会的重点项目《朱子全书》的整理工作,历经十个春秋,已于2003年顺利出版。该书为有史以来最为完整地将朱熹的所有著作,包括各种轶文,精校精勘,精心标点,呈现在读者面前。朱熹是中国学术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朱子全书》的正式出版,得到了海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朱子全书》出版以来,已获得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国家新闻出版署古籍整理类图书一等奖、上海暂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七届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奖荣誉奖等奖项。《朱子全书》的出版,成为古籍研究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学术品牌”,为古籍研究所学科建设发展赢得了重要学术资源,也为学校赢得了一定的声誉。历年来,古籍研究所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其他科研成果还分别获得了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三等奖等多种奖项。2005年,古籍研究所科研人员共计出版专著及古籍整理著作十二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相似文献   

13.
目前的书法学,除了其自身发展的内部要求外,它从学术发展的整体态势中接受了学术研究的科学化和整合化要求。从研究的角度看,书法学拥有比其他社会科学学科更有利的条件,书法学应建立自己的文献传统,形成自己的特色。在书法日益"美术化"的时代,必须重提中国学术的文献学传统。根据历代学者的理论和实践以及书法文献工作的需要,我们可以继承中国文献学强调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这些学科分支在实际中的结合,重视目录学的史学功能及其在学术上的指导性,使后人"即类求书,因书究学"。同时重视史源,即在进行文献整理时,注意追寻史料的来源,以求得客观的记述。结合书法自身的特征,书法文献学的分类可包括书法古籍整理、书法史料汇集、中国书法学工具书以及中国书法史料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现已出土公布的简帛医书文献主要有《关沮秦汉墓简牍》之《病方及其他》、"马王堆医书"、"张家山医书"、《武威汉代医简》、《万物》等五套。此外,其他已出土简帛材料的零散医药资料,因其不成系统,故未作详考。简帛医书长埋于地下,其特殊用字数量丰富,且有些特殊用字不见于其他性质的古籍中,给古籍的阅读和整理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因此,简帛医书文献用字考据将对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作为古医籍文献校勘整理的重要依据,又可为其它古籍整理提供字型、字义例证和有力补足。鉴于简帛医书用字考据与古籍整理的互鉴性,我们认为古籍文献整理应把握以下要点:注重古籍文献考证对用字研究的基石作用、将古籍文献材料的地域性与时代性纳入用字研究的考量域、古籍异文材料应为用字研究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5.
文献学是指对文献的收集、整理、利用进行研究,探索其规律,从而加以理论说明的一门学问。司马迁是继孔子之后系统整理文献的第一人,司马迁编纂《史记》的过程是他对文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编纂的过程,也是其文献学思想形成的过程。因此,司马迁不仅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历史学家也是杰出的文献学家。他在文献学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理论思想为历代许多史家所称颂,对今天的文献学工作者仍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典学术的门类体系中,文献学与历史学一直处于混沌不分的状态."五四"以后,以胡适、顾颉刚等为代表的史料学派承袭乾嘉汉学之余绪,专心于古籍文献的考辨整理,成就一种文籍考订之学.这种文献学范式蔚为民国时期史学研究的主流.但文献学并未完全吞噬和覆盖历史学.20世纪以来梁启超等尝试以进化论和文明史观重构中国历史,关注焦点在历史客体、历史进程本身,这就塑造了一种新历史、新史学.然而,文献学与历史学的胶合不分,产生了严重的流弊.直至1980年代,二者才真正实现分流自治.在新的格局之下,古籍整理空前活跃,自立门户的文献学一度鼎盛;历史学则由社会史占主导,回归以人为中心、以社会生活为中心的正途.文献学与历史学开始缔结起一种分途发展、相辅相成、和谐共存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仪礼古今文疏义》是清代仪礼学研究的重要著作之一,但目前尚无整理本和较好的研究。本文在校理全书的基础上,介绍了《仪礼古今文疏义》的成书过程,并分类研究其引用古籍的情况,提出清代学者引用古籍的理念和现代人有差别,清代学术史研究和当代古籍整理工作应考虑到这种学术范式的差异。可为将来进一步的清代经学和礼学文献的微观研究打下基础,藉此对当代古籍整理范式作一个反思。  相似文献   

18.
本学科原隶属于古代文学学科 ,1 983年 ,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成立 ,标志着古典文献学学科的正式建立。在历任所长彭铎、郭晋稀、胡大浚、李庆善、路志霄等教授的主持下 ,确定以整理和研究西北文献为主要方向 ,兼及其他古典文献。经过二十年的艰苦努力 ,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1 996年 ,古籍整理研究所被吸收为教育部全国高校古委会直接联系单位。现为甘肃省重点学科。本学科解放前即招收过研究生 ,1 961年恢复招生 ,1 981年开始在“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下设“古代文学文献”方向招收硕士生 ,1 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  相似文献   

19.
民族文献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从民族文献概念的界定、划分、开发利用、民族文献学的建立、民族文献目录等多方面对这一理论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述评,对今后民族文献研究提出了几点看法,认为民族文献理论研究虽取得了可贵的成果,但基础理论还很薄弱,在许多重大理论问题上存在着较大分歧,有待于深入、系统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古代的还是近现代的维吾尔族,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具有特色的古籍文献。这些古籍文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构成了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维吾尔族古籍文献的开发和利用,一直是维吾尔文化学界不断探索并力求实现的目标,对于继承和发扬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就维吾尔族古籍文献开发利用的价值、维吾尔族古籍文献的特点、维吾尔族古籍文献开发利用的历史、现状及其资源的建设等问题作了概要性的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