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鲁迅曾这样评论瞿秋白同志的杂感:尖锐,明白,真有才华。(冯雪峰《回忆鲁迅·关于他和瞿秋白同志的友谊》) 尖锐有力,是秋白杂感的一个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2.
《伸冤》是鲁迅和瞿秋白继《王道诗话》之后,合作的第二篇杂文。这篇杂文也是先由翟秋白执笔写成,然后由鲁迅作文字上的修改,请许广平誊抄后,署上鲁迅的笔名——“干”,寄给《申报·自由谈》发表的。翟秋白写作的日期是一九三三年三月七日,发表的日期为三月九日。翟秋白原来的题目是《苦闷的答复》,鲁迅改题为《伸冤》。《苦闷的管复》今收入《瞿秋白文集》第二卷,《伸冤》当对即由鲁迅编入自己的杂文集《伪自由书》。《苦闷的答复》是什么意思?原来,一九三三年二月,国联调查团团长李顿,在巴  相似文献   

3.
关于方志敏烈士的《可爱的中国》手稿的转送和保存问题,大家根据冯雪峰同志编的《可爱的中国》一书的出版说明,烈士的夫人缪敏同志的有关回忆,以及替烈士递送过密件的狱中文书高家骏(后改名高翼鹏)的回忆,一直认为是由高家骏带出监狱,由其女友程全昭送往上海内山书店,再由内山书店转送给鲁迅,鲁迅保存后于1936年春交给冯雪峰的。但笔者经过调查研究,以为这个说法不符史实,应该澄清。  相似文献   

4.
冯雪峰是鲁迅亲密的战友和学生。他以毕生精力尽瘁于祖国的革命文化事业,建树颇多,尤其是在宣传和捍卫鲁迅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关著述甚丰,深得鲁迅夫人许广平的好评,曾被她誉为研究鲁迅的“通人”,在鲁迅研究史上留有光辉的一页。冯雪峰的鲁迅研究工作肇始于二十年代末期。至建国前夕为止,他写下的这方面的文字,其最重要者主要有三篇。一篇是一九二八年五月所写的《革命与知识阶级》。当时正值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的高潮期,鲁迅遭到创造社、太阳社的“笔尖的围剿”,被他们作为建立革命文学的主要障碍而大加挞伐。冯雪峰此文的主要意义就在于:它保持冷静的头  相似文献   

5.
鲁迅和瞿秋白在三十年代初期领导左翼文化运动的共同战斗中,不仅并肩作战,而且还互相交换意见,由瞿秋白执笔,合作写过《王道诗话》等十二篇杂文。这些杂文是秋白同志在鲁迅家中避难或住在鲁迅家邻近时所作,其中包括了鲁迅的某些观点,并经鲁迅修改,请人誊抄后,署上鲁迅的笔名,投寄《申报·自由谈》、《申报月刊》发表。鲁迅为充分发挥这些杂文的战斗作用,将它们收入自己的杂文集中。收入《伪自由书》中的有《王道诗话》、  相似文献   

6.
《江海纵横》2005,(2):29-29
鲁迅先生逝世于1936年10月19日。一个星期以后即10月26日,陈云写成悼念文章《一个深晚》,发表在中国共产党的法国巴黎出版的《救国时报》第64期上,署名史平。文章记述他在上海担任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成员、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时.为将瞿秋白夫妇从鲁迅家中接出转移到别处去。与鲁迅许广平见面的经过情形。全文约1600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陈云文选》(1956—1985年)附录了作者的四篇三四十年代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杨之华在《救国时报》上发表的《“热血”重温》一文中点明了《热血日报》有两篇瞿秋白写的文章,即 第2期《流血是为的什么?》和第10期社论《巩固上海学生联合会》。这两文都未收入如今出版的《瞿秋白文集》。  相似文献   

8.
《老友》2003,(5)
鲁迅与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的亲密交往和战斗友谊,在中国革命史和现代文学史上传为佳话。而谈到两位伟人之间的友谊,尤其是领导左翼文化运动期间的友谊,不能不论及瞿秋白夫妇四次在鲁迅家避难之事。众所周知,自蒋介石政权建立之后,蒋介石不仅对苏区进行军事"围剿",而且在他的统治区内,更  相似文献   

9.
鲁迅拟写未写的小说和杂文王尔龄鲁迅拟写而未写的作品,在他的同时代人如许寿裳、孙伏园诸家的回忆里有过一些叙述,特别是冯雪峰在《鲁迅先生计划而未完成的著作》①中所记更多,《羊城晚报》1960年10月11日刊登的《鲁迅先生未能实现的写作计划》(署名仁庆),...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三三年二月,瞿秋白和杨之华同志由于发生“警报”,离开了隐居将近两年的上海南市紫霞路六十八号住所。秋白夫妇第二次到北四川路底拉摩斯公寓(今北川公寓)鲁迅家避难。三月初,经鲁迅帮助,秋白夫妇迁居北四川路底施高塔路(今山阴路)东照里(一九三二年“一二八”淞沪战争前又称日照里)十二号租屋。四月十一日,鲁迅也迁居与秋白夫妇住所邻近、相隔一条马路的斜对面大陆新村九号(即今鲁迅故居)。  相似文献   

11.
1987年第3期《新文学史料》发表的安危整理和翻译的《鲁迅同斯诺谈话整理稿》,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这是安危根据从海伦·福斯特·斯诺那里得来的手稿原件整理的,发表时还同时发表了《埃德加·斯诺采访鲁迅的问题单》和安危的《鲁迅和斯诺谈话的前前后后》;人们的注意点自然是鲁迅谈话的内容,但安危的文章考订了提出“问题单”的人不是斯诺本人,而是海伦·斯诺;鲁迅和斯诺谈话的时间为1936年5月,当时海伦正在北京  相似文献   

12.
毛主席的咏雪词《沁园春·雪》是毛主席诗词中最伟大的代表作之一。关于这首词的创作和发表情况,过去不很清楚。现在经过大家的调查研究和有关同志的回忆核实,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研究资料。一、关于这  相似文献   

13.
全国各高等院校所办的刊物,对鲁迅先生所作《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为了忘却的记念》等文,发表了许多有独特见解的分析文章和注释。但在讲到左联五烈士被捕和牺牲的经过时,其中的有关史实与事实有较大的出入。最近在全国报刊上发表的纪念左联成立五十周年的文章中,提到了上述史实,也有同样的问题。为了正确讲解鲁迅的作品,我将调查后的材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语言文学一九八六年:庆康及其《墨花香馆诗存》 —满族作家论之-········,··…朱眉叔(1 .3)论艺术的含蓄美····,············……刘卓(1.8)瞿秋白四次到鲁迅家避难史实考…马蹄疾(1.11) “焉”并非兼词 —兼论兼词形成的条件···……关树法(1.15)试论《青年近卫军》的艺术特色 ................··..·……齐广春关佳兴(1.19)简论神话系统····················……乌丙安(2 .24)读《水经注斗小丰卜··············……谭家健(2 .29)说寒山诗······、········…  相似文献   

15.
1924年11月的某一天,上海《民国日报》上同时登出两则引人注目的启事:一是《杨之华与瞿秋白结婚启事》;二是《杨之华与沈剑龙离婚启事》。两则启事在同一天、同一版面上  相似文献   

16.
《一种云》作于一九三一年九月三日,发表于当时的《北斗》月刊上。现收于《瞿秋白文集》第二卷的《乱弹》中。《乱弹》是一九三一年秋至一九三二年夏,瞿秋白因病在上海休养时,同鲁迅一起领导“左联”,在文化战线上和敌人战斗的产品。瞿秋白(一八九九——一九三五),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现代著名的作家、批评家和翻译家。出生于江苏常州没落的书香之家。一九二○年,参加了李大钊所领导  相似文献   

17.
胡今虚同志是我国老一辈的鲁迅研究专家,浙江温州人,今年71岁.胡今虚与鲁迅先生见过面,但并未作详细的攀谈·然而他对鲁迅十分崇敬,早在三十年代就与鲁迅多次通信联系,并改编过鲁迅译著.在《鲁迅书信集》中,就收有鲁迅复他的信六封.一九五○年胡今虚在杭州工作时,曾编定《鲁迅作品及其他》一书。许广平特为之写了跋语。后由上海泥土社出版.当时,我国学习鲁迅,宣传鲁迅精神的作品不多,这本书在鲁迅研究界和现代文学研究界有较大影响。曾受到冯雪峰、唐弢等同志的好评.近三十年来,由于“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荆公年谱旧传詹大和、顾栋高、蔡上翔三家,惟蔡氏《王荆公年谱考略》用力最勤,功亦最著。然蔡氏意为荆公辩护,于史实方面不免有失考遗漏之处,笔者仅就史实方面之要者作一二匡补,以就教于前辈学者及同仁。  相似文献   

19.
关于陆游的卒年问题,历来说法不一,至今尚无定论。《宋史》本传谓:“嘉定二年(1209)卒,年八十五。”宋·张淏《宝庆续会稽志》、清·赵翼《陆放翁年谱》,均主此说。自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提出“嘉定庚午(1210),年八十六而终”以后,元·方回《瀛奎律髓》、清·钱大昕《陆放翁年谱》即主此说。近年来,陆  相似文献   

20.
[说明]这里所说的“鲁迅致许广平书信中未发展的文字”,指的是《两地书》中鲁迅致许广平书信的原信中的许多未予发表的文字。《两地书》是根据另一种誊写稿(1932年写)排印的,这种誊写稿与原信中的文字多所不同——原信中有许多文字未录入《两地书》中,鲁迅在《两地书》中对原信作了大量的修改和添加。研究未录入《两地书》中的这许多文字,对我们研究鲁迅写这些信时(1925——1929年)的思想,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